学术投稿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赵善琳;韦燕;曾俊韶;卢小玲

关键词: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 奥曲肽, 晚期肝癌患者,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10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提高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肝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49%,显著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2.83%,明显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实验组在腹腔积液、腹胀、疲乏及肝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减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和SOX(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XELOX治疗组和SOX治疗组.2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治疗评定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XELOX方案与SOX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0%和8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且容易被患者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王红兵;雷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 (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 (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 (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成香;刘亚斌;朱小虎;游岚岚;苟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作者:张铎安;熊永发;郭朝堂;陈兆兴;党兴;陈世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行乳房保留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放疗后辅助化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先行辅助化疗,再行放疗,延迟>8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LR)、总生存(O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3年,观察组及对照组LR率分别为20.00% (15/75)和36.00% (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0.031);观察组及对照组OS率分别为94.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953,P=0.134).观察组并发症1例,为皮下积液,转移2例;对照组并发症6例,其中皮下积液6例.转移8例,两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3±3.4)、(69.1±4.8)、(80.5±5.1)、(79.5±6.1)和(70.3±2.6)、(55.9±3.3)、(60.2±4.1)、(65.1±5.8)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31,P=0.003).结论 延迟放疗能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患者生存状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后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贺春钰;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bFGF、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索拉菲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实施单一TACE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RR率为60.00%,DCR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56.67% (P <0.05);治疗前2组bFGF、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FGF、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皮疹、高血压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对症治疗后均得以快速好转.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长山;余伟;王谦;丁月超;马超;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P和IP方案二线治疗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失败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按照二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DP组与IP组.DP组65例,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IP组55例,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DP组临床有效率与控制率分别为27.69%、56.92%,与IP组的21.82%、52.7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量与卡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DP组腹泻、胆碱能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23%、0,明显低于IP组的65.45%、10.91% (P <0.05),脱发、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00.00%、49.23%,明显高于IP组的38.18%、25.45% (P <0.05).截至2016年10月31日,DP组生存5例,IP组生存4例.DP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IP组为4.5个月;DP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IP组为5.8个月,两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与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疗效相近,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任萍;胡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冬銮;贺红英;莫婧;谭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5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疾病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d水平和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越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高(P<0.05).原发性结肠癌围术期血清IL-6、IL-8和TNF-oα水平与其VAS评分均呈正相关(γ =0.842,0.795,0.784,P<0.05).结论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与其VAS评分相关,炎症的控制有利于其疼痛的控制.

    作者:王爱华;贾玉平;张艳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65例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同时期65例肺癌放疗后无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65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人员及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呼吸指标及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肺功能指标及呼吸指标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A组的血清炎性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较大,应加强监测及防控.

    作者:张定富;吴秋芳;戈长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既往均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模拟片,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剂量均为850 mg,1次/天,早餐后服用.采用RECIST、NCI以及CTC标准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PR、SD、PD、RR以及DC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OS和PFS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FP阳性胃癌患者OS和PFS显著高于AFP阴性胃癌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等血液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非血液毒性,其中高血压发生率为64.3%、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多为Ⅰ~Ⅱ级,无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推广使用.

    作者:郎丰平;赵毓毅;范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与联合FOLFIRI方案应用于KRAS阴性的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8例发生肝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亚叶酸)和联合FOLFIRI(伊立替康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2组.根据WHO实体瘤客观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等进行对比.结果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9.4%,疾病控制率为86.1%;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5.6%,疾病控制率为87.5%.两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与联合FOLFIRI治疗肝转移性结肠癌均可以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且均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学敬;吴京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宫颈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子宫切除术(LN-SRH),对照组30例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LRH).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阴道及韧带切除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7d及14 d时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各条目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文;党蓉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10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提高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肝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49%,显著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2.83%,明显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实验组在腹腔积液、腹胀、疲乏及肝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减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善琳;韦燕;曾俊韶;卢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按照化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CTF(环磷酰胺+阿霉素或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在4个周期CTF化疗方案后序贯4个周期的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超过3h,用药之前使用抗过敏药物,21 d为1个周期.2组患者分别于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68.8%)显著高于对照组(52.3%)(P<0.05),部分缓解率、稳定率和进展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82.1%,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秀兰;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和相关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建立一套综合的大肠癌辅助治疗方案.方法 对BALB/C小鼠的皮下注射CT26肿瘤细胞来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将CT26肿瘤模型鼠随机分组治疗,记录它们的存活天数、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免疫细胞移植联合环磷酰胺(CP)治疗组的存活天数为(34.9±2.75)天,未治疗组存活天数(15.4±2.50)天(P<0.01).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94.3%.单独的CP治疗组和免疫细胞移植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9.4%和74.4%.结论 免疫细胞移植存在(GVT)效应,有益于肿瘤的治疗,是潜在的细胞免疫治疗实体瘤的新方法.

    作者:张晓川;唐树尧;李吉友;陈志男;侯利民;叶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结肠癌病例样本共计48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其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结肠癌与其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的相对表达量与结肠癌存在相关性(P<0.0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与结肠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表达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与结肠癌发病及淋巴转移的具有相关性.结论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与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量在结肠癌中具有相关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相对表达量与结肠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孟玮;刘博;张敬;史晓宇;宗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Ⅰb期~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NACT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NACT组术前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末次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评估2组疗效,病理组织学Ⅱ+Ⅲ级为有效组,0+Ⅰ级为无效组;检测NACT有效组、无效组及对照组术前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记录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随访至2015年5月,记录2组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NACT影像学疗效有效率71.43% (25/35),病理组织学有效率60.00% (21/35).NACT后肿瘤细胞坏死、变形,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增多代替肿瘤组织.NACT有效组SCCAg、CYFRA21-1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差异,且低于NACT无效组和对照组(P<0.05);NACT无效组化疗前后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差异.NACT组和对照组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术后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NACT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37.50% (P< 0.05);NACT有效组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无效组21.42% (P <0.05).结论 术前NACT有助于降低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促使病理组织学发生改变,可为临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王从素;桂定清;张力忆;李静蓉;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ROS1(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62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3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4.3% (7/162),配对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6% (5/139),配对转移灶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2% (3/139);原发灶较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检出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13.517,P=0.000);ROS1融合基因阳性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性好(K=0.479,P=0.000).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病理类型存在密切关系(x2 =5.195,P=0.031),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配对原发灶以及转移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以及病理类型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原发灶中与病理类型有关,其在配对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阳性表达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备选手段.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变化.方法 将3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各项参数、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情况、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激活时间、凝血酶时间低于化疗前(P<0.05).实验组化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有一定的变化,化疗后会有所降低.

    作者:许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溶栓与单纯抗凝初始性治疗术前合并中高危肺栓塞癌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对术前合并中高危肺栓塞的癌症患者,初始治疗采用溶栓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6例中高危肺栓塞的癌症患者.比较术前采用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术前准备时间、住院天数、肺栓塞治疗疗效、围术期出血率、术后再发栓塞事件等差异.结果 溶栓组患者右室舒张横径等右心功能指标较抗凝组更早改善;此外,肺栓塞治疗疗效、术前准备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血栓事件,溶栓组优于单纯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围术期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的癌症患者,初始治疗采用溶栓对比单纯抗凝,能更早改善右心功能指标,缩短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为患者早日手术创造时机,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不增加患者围术期出血风险,可以更好的预防患者术后再发血栓栓塞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之瑶;邬玉辉;吴畏;范本祎;田焱;杨威;唐勇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