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万金华;唐晖

关键词:卵巢癌, 顺铂腹腔灌注, 多西他赛, 化疗,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顺铂+多西他赛静脉给药化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化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3年,统计2组患者1、3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9.4%,明显低于对照组58.1%(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肠道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肠道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架组和导管组,支架组(30例)先行肠道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一期肠切除肠吻合;导管组(30例)先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后行腹腔镜一期肠切除肠吻合,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肠管内径、术后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评价肠道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 导管组术后所需肠道准备时间长于支架组(P<0.05),但导管组所需手术费用较支架组少,此外,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肠管内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肠管内径均缩短(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导管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梗阻复发,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肠道支架较肠梗阻导管在肠道准备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快速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而肠梗阻导管操作简单易行,所需手术费用较低廉,故临床需根据患者经济情况、病情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刘伟;李量;郭甲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培美曲塞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吉西他滨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3.33%,吉西他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43%,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以及血象改变,培美曲塞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以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患者(P<0.05);2组间血红蛋白减少、肝肾毒性以及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但2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是较为理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福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在大肠癌并肠梗阻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38例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短(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随访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 对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同时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松;宋学;陈锦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方法 截选78例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分泌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2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处骨密度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补充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并再次检测2组骨密度,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组比较,P<0.05.2组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P>0.05;且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期间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有效减少患者骨量丢失,尤其是腰椎,从而对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根治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对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根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实施左半结肠Ⅰ期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患者(根治组)和31例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患者(吻合造瘘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吻合造瘘组患者比较,根治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根治组患者比较,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35);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后化疗以及手术方式有关,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率更高.结论 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海荣;魏强;鲁海洋;刘腾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胸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式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式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功能、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食管癌患者58例,25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胸腔镜组,33例行传统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肺功能(包括VC、FVC、FEV1、MVV),术前1~2 d及术后1周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进行测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而胸腔镜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且胸腔镜组患者的IL-8、IL-10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式手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够一定程度维持患者的正常肺部功能,同时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张续民;凤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RNA-519d对卵巢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XI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croRNA-519d(miRNA-519d)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及其对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瞬时转染miR-519d mimic(实验组)和NC(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转染为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状况,WB实验测定XIAP的表达变化.结果定量Real-time PCR检测显示:miR-519d的表达水平均较对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P<0.05).MTT检测显示:上调OVCAR3细胞内miR-519d水平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9.81±8.24)%,而阴性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49±0.28)%和(1.98±0.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实验组OVCAR3细胞凋亡率为(8.33±1.39)%,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13±2.11)%和(1.89±1.0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miR-519dmimics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三组的细胞转移能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后实验组的XIAP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8±0.34),阴性对照组为(7.54±1.22),空白对照组为(7.67±1.3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miR-519d的表达能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而对卵巢癌细胞的转移没有影响,能抑制XIAP的表达,表明miR-519d在卵巢癌的生长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婷;张卫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EGFR基因突变对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及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不同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对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及生存分析.方法 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四组:A组,EGFR基因18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8例);B组,EGFR基因19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20例);C组,EGFR基因20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9例);D组,EGFR基因21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9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20例EGFR基因野生型(EGFR基因未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E组(对照组).各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结果 与E组比较,A、B、D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A、B、D组PFS、OS和QO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PFS、OS和QO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A、B、D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EGFR基因18、19和21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较好,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相反,采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EGFR基因20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出现耐药而效果不佳.

    作者:赵振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行等离子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电汽化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术前,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膀胱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张婉蓉;高飞;雷普;许平;徐虎;卜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对比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品;李培英;张菊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3,P<0.05);治疗后,2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阳性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可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梅;范刚;龚懂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术前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与同步奈达铂对Ⅰb~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放疗+顺铂方案对比放疗+奈达铂方案对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8例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顺铂组和放疗+奈达铂组,每组各24例,放疗+顺铂组采用放疗+顺铂方案,放疗+奈达铂组采用放疗+奈达铂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其中放疗+奈达铂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放疗+顺铂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顺铂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奈达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放疗+顺铂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1、2级;而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肝功异常、疲劳、脱发、贫血、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奈达铂组与放疗+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奈达铂方案应用于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方案实施及治疗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庞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杨金凤;江军;王秋生;马世文;宋玉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扩大根治术用于中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用于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标准根治术13例,扩大根治术20例,姑息性手术19例,剖腹探查术8例.观察不同术式的并发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2年,比较不同术式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标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0.0%、10.5%和0.0%.Ⅲ期、Ⅳ期患者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5个月.Ⅲ期、Ⅳ期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0.8%、15.4%,6.4%、4.3%.不同分期的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P=0.133).扩大根治术患者Ⅲ期和Ⅳ期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和10个月.在Ⅲ、Ⅳ期胆囊癌患者中,行不同术式患者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18;χ2=15.829,P=0.001).结论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施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时应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

    作者:魏强;赵海荣;张阁;康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0只大鼠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照射)、C组(激素+照射)、D组(中药低剂量+激素+照射组)、E组(中药正常剂量+激素+照射组)、F组(中药高剂量+激素+照射组)六组,B~F组大鼠双肺均采用6MV X线照射,建立放射性肺炎模型.分别于放射双肺后的第7 d、14 d、21 d、28 d、60 d随机断颈处死5只大鼠,获得右中肺进行肺部病理学评分,并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期大鼠血清TNF-α和TGF-β1含量.结果 B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五组,E组和F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随着中药给药剂量的上升,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与激素相比,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可有效降低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

    作者:潘纯国;刘智华;朱根华;严志宏;王小平;黄传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MMP-9及VEGF灰度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Ⅰ~Ⅱ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小板下降和肝功能异常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MMP-9及VEGF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陆文斌;邓建忠;金丽艳;邓玲慧;金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EG-rhG-CSF对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PEG-rhG-CSF预防晚期癌症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92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开始后常规监测血常规.在前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出现Ⅰ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并及时处理后,在下一周期化疗用药结束48 h后观察组予PEG-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周期,隔天化验血常规1次,如果骨髓抑制继续加重达Ⅳ度则补充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对照组则予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2组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和(或)白细胞计数≥4.0×109时停用rhG-CSF.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则2组患者均按照诊疗常规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详细记录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3.48%)明显低于对照组(63.0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11例(23.91%)、白细胞下降18例(39.13%)、胃肠道反应16例(34.78%)及肾毒性16例(34.7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17例(36.95%)、白细胞下降29例(63.04%)、胃肠道反应23例(50.00%)及肾毒性19例(41.30%)](P<0.05).结论PEG-rhG-CSF可有效减轻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程度,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宋君利;陈明达;艾建中;张超;贾敬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患者心肌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作者:曹余彦;古灿基;郭锦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激素水平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激素水平观察.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A组(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B组(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表达水平和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创口直径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IL-8、TNF-a、雌二醇以及孕酮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但A组患者生活质量(26.5±1.5)分明显高于B组(23.1±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疗效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引起的炎症因子和相关激素的高表达,加速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樊华;贺晓斌;李晓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 glass opacity nodule,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良恶性分为2组.观察2组的病灶界面、病灶边缘、病灶的形态、病灶大小及GGO的邻近结构.结果 2组中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形态、病灶界面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0例,胸膜增厚者27例;恶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16例,胸膜增厚者15例,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螺旋CT可作为肺部毛玻璃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