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荣;魏强;鲁海洋;刘腾业
目的 比较放疗+顺铂方案对比放疗+奈达铂方案对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8例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顺铂组和放疗+奈达铂组,每组各24例,放疗+顺铂组采用放疗+顺铂方案,放疗+奈达铂组采用放疗+奈达铂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其中放疗+奈达铂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放疗+顺铂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顺铂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奈达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放疗+顺铂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1、2级;而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肝功异常、疲劳、脱发、贫血、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奈达铂组与放疗+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奈达铂方案应用于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方案实施及治疗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庞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519d(miRNA-519d)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及其对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瞬时转染miR-519d mimic(实验组)和NC(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转染为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状况,WB实验测定XIAP的表达变化.结果定量Real-time PCR检测显示:miR-519d的表达水平均较对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P<0.05).MTT检测显示:上调OVCAR3细胞内miR-519d水平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9.81±8.24)%,而阴性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49±0.28)%和(1.98±0.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实验组OVCAR3细胞凋亡率为(8.33±1.39)%,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13±2.11)%和(1.89±1.0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miR-519dmimics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三组的细胞转移能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后实验组的XIAP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8±0.34),阴性对照组为(7.54±1.22),空白对照组为(7.67±1.3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miR-519d的表达能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而对卵巢癌细胞的转移没有影响,能抑制XIAP的表达,表明miR-519d在卵巢癌的生长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婷;张卫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品;李培英;张菊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及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氮质血症期患者有34例,尿毒症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并分析原发病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期间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氮质血症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泌尿系肿瘤的发生率高,其次为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要高于未发生肿瘤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未发生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高,不同原发病肿瘤发病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氮质血症期患者,高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泌尿系肿瘤所占比例高.
作者:田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胃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增加93.4万例患者,而每年死亡人数达到70万,在癌症死因中排第2位[1]. 目前,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TLDG)已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有几种主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2]. 三角吻合术是一种新兴的TLDG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吻合时间短等特点,被许多外科医师青睐[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进行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涛;匡荣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85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患者均给予相关的西医方式预防患者术后尿潴留,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残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及分析第1次残尿量与尿潴留发生率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残尿量和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2.47±3.87)ml、2.38%,均低于对照组的(96.12±4.23)ml、1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残尿量>100 ml和残尿量<100 ml与尿潴留发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γ=0.897/0.645,P<0.05).结论 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唐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卵巢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也较为积极,应用价值高.
作者:黎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3,P<0.05);治疗后,2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阳性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可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梅;范刚;龚懂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日2次饭后口服替吉奥80 mg/m2治疗,连服14天,停药7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周1次多西他赛40 mg/m2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h,连用6周,停药2周.维持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3%(P<0.05).2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减少等症状,但均为轻中度,经治疗后均可缓解(P>0.05).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MMP-9及VEGF灰度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Ⅰ~Ⅱ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小板下降和肝功能异常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MMP-9及VEGF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陆文斌;邓建忠;金丽艳;邓玲慧;金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体检和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肝癌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同时采集肝硬化患者73例入组肝硬化对照组.选取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系列(CA12,CA153,CA199)和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对象,AFP、CA系列、CE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GP73和AFU采用酶显色法进行检测.测定8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73例肝硬化患者和80例同期体检人群并证实不存在上述疾病的健康对照人群中上述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 肝癌组中,AFP、AFU、CEA、CA125、CA199和GP7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可信区间)0.827,0.787,0.711,0.791,0.830,0.812,0.817,其中AFP和CA125的AUC大.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均低于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随着检验种类的增加,敏感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确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共同检测在提高灵敏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异性.
作者:郝磊;郝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不同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对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及生存分析.方法 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四组:A组,EGFR基因18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8例);B组,EGFR基因19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20例);C组,EGFR基因20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9例);D组,EGFR基因21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型组(19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20例EGFR基因野生型(EGFR基因未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E组(对照组).各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结果 与E组比较,A、B、D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A、B、D组PFS、OS和QO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PFS、OS和QO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A、B、D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E组比较,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EGFR基因18、19和21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较好,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相反,采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EGFR基因20号染色体上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出现耐药而效果不佳.
作者:赵振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贲门癌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发生在胃贲门部,即食管与胃交界以下约2 cm范围内的腺癌,因为其特殊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性和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现时多数已发展至进展期,外科治疗效果总体较差. 有研究表明,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Ⅱ期为 60% ~70%,Ⅲ期为 30% ~40%,Ⅳ期为 5% ~15%[1]. 沙培林是国产OK-432同类药,OK-432于1975年在日本被批准作为癌症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至今已有40 余年历史,日本对于其免疫化学治疗的效果做了充分的研究[2]. 近年来,我国逐步开始将沙培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疗效显著.
作者:郑钢;张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行等离子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电汽化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术前,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膀胱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张婉蓉;高飞;雷普;许平;徐虎;卜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力加汗·艾尔肯;阿衣西布卫·库尔班;申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1]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和放化疗是肺癌的传统治疗模式. 近年来,生物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肺癌患者的生存带来福音,以DC和CIK疫苗为基础的主动和过继免疫治疗也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5%[2]. 所以不断探索肺癌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式仍是攻克肿瘤的重要方向. 以基因修饰的细胞免疫治疗可从分子水平激活免疫应答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干细胞或处于非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是肺癌治疗模式的重要补充手段[ 3 ]. DC作为目前唯一能激活未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APC,能特异性地识别递呈肿瘤抗原,以特异性肿瘤基因转染DC制作个体化疫苗,在基因水平上针对患者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以此免疫荷瘤宿主,激发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将具体描述基因修饰的DC疫苗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发展.
作者:简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用于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标准根治术13例,扩大根治术20例,姑息性手术19例,剖腹探查术8例.观察不同术式的并发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2年,比较不同术式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标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0.0%、10.5%和0.0%.Ⅲ期、Ⅳ期患者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5个月.Ⅲ期、Ⅳ期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0.8%、15.4%,6.4%、4.3%.不同分期的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P=0.133).扩大根治术患者Ⅲ期和Ⅳ期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和10个月.在Ⅲ、Ⅳ期胆囊癌患者中,行不同术式患者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18;χ2=15.829,P=0.001).结论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施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时应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
作者:魏强;赵海荣;张阁;康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作者:曹余彦;古灿基;郭锦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作者:刘明伟;付小伟;李海鹏;杨智;薛肖雷;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清除试验测定肝储备功能对肝癌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拟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则于术前使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对所有入组者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AFP变化情况,两组手术治疗情况,两组生存时间以及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解剖性切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FP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术前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进而指导手术治疗方案,能更有效的提高解剖性肝脏病灶切除比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詹东昂;刘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