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刘明伟;付小伟;李海鹏;杨智;薛肖雷;张超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复发, 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方法 截选78例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分泌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2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处骨密度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补充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并再次检测2组骨密度,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组比较,P<0.05.2组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P>0.05;且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期间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有效减少患者骨量丢失,尤其是腰椎,从而对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苦参素注射液在肝癌化疗中增强顺铂敏感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在肝癌化疗中增强顺铂敏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所有入组者均使用含顺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苦参碱注射液,2个月为1个疗程.对所有入组者均实施门诊或住院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治疗前后2组CEA及AFP变化情况,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毒副作用,2组1年生存情况及干预前后2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EA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AFP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脱发及皮疹等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月,6月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肝癌使用顺铂治疗患者,联合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体内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华;詹东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骨桥蛋白、胃癌相关抗原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胃癌相关抗原(MG7-Ag)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病例86例、癌前病变病例45例、胃良性病变病例48例与健康对照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MG7-Ag与TPS.结果 胃癌组血清OPN、MG7-Ag和TPS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TNMⅢ/Ⅳ期病例、低分化胃癌病例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血清中OPN、MG7-Ag与TPS的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均<0.05).OPN、MG7-Ag、TPS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OPN、MG7-Ag与TPS在胃癌患者体内呈高表达,检测OPN、MG7-Ag、TPS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漆丹平;郑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效果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至早期宫颈癌需要1~10年的时间,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1]. 阴道镜为妇科常用探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病灶部位和范围,然而单一的阴道镜检查存在漏诊、误诊现象,不易发现宫颈管内及宫颈肌层的病变[2]. 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宫颈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分布,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我院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奕;马建红;丁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培美曲塞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吉西他滨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3.33%,吉西他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43%,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以及血象改变,培美曲塞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以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患者(P<0.05);2组间血红蛋白减少、肝肾毒性以及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但2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是较为理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福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TACE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与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TACE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期的30例无门静脉瘘患者为对照组,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门静脉瘘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ACE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门静脉瘘的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对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也较大,应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福煌;吴宁;李斯锐;黄春新;陈峰;赵军;邢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EG-rhG-CSF对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PEG-rhG-CSF预防晚期癌症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92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开始后常规监测血常规.在前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出现Ⅰ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并及时处理后,在下一周期化疗用药结束48 h后观察组予PEG-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周期,隔天化验血常规1次,如果骨髓抑制继续加重达Ⅳ度则补充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对照组则予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2组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和(或)白细胞计数≥4.0×109时停用rhG-CSF.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则2组患者均按照诊疗常规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详细记录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3.48%)明显低于对照组(63.0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11例(23.91%)、白细胞下降18例(39.13%)、胃肠道反应16例(34.78%)及肾毒性16例(34.7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17例(36.95%)、白细胞下降29例(63.04%)、胃肠道反应23例(50.00%)及肾毒性19例(41.30%)](P<0.05).结论PEG-rhG-CSF可有效减轻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程度,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宋君利;陈明达;艾建中;张超;贾敬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卵巢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顺铂+多西他赛静脉给药化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化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3年,统计2组患者1、3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9.4%,明显低于对照组58.1%(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顺铂腹腔灌注+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金华;唐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因修饰DC疫苗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1]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和放化疗是肺癌的传统治疗模式. 近年来,生物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肺癌患者的生存带来福音,以DC和CIK疫苗为基础的主动和过继免疫治疗也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5%[2]. 所以不断探索肺癌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式仍是攻克肿瘤的重要方向. 以基因修饰的细胞免疫治疗可从分子水平激活免疫应答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干细胞或处于非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是肺癌治疗模式的重要补充手段[ 3 ]. DC作为目前唯一能激活未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APC,能特异性地识别递呈肿瘤抗原,以特异性肿瘤基因转染DC制作个体化疫苗,在基因水平上针对患者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以此免疫荷瘤宿主,激发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将具体描述基因修饰的DC疫苗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发展.

    作者:简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作者:刘明伟;付小伟;李海鹏;杨智;薛肖雷;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卵巢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也较为积极,应用价值高.

    作者:黎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ARHI基因对人胰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ARHI基因与胰腺癌组织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作为实验组,27例正常胰腺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ARHI、CD3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RHI、CD34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关系;分析ARHI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标本中ARHI阳性率分别为88.9%(24/27)、21.7%(5/23),实验组标本中ARHI基因表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VD值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其中肿瘤分化程度越低,ARHI表达缺失概率越大;实验组标本中CD34阳性表达较高,多数具有管腔结构,且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癌组织中,MVD与ARHI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所有统计病例中,ARHI阴性者比阳性者的MVD值高,且MVD与ARHI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ARHI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胰腺癌生长.

    作者:胡珊珊;杨红;丁辉;李修岭;钱家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进行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胃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增加93.4万例患者,而每年死亡人数达到70万,在癌症死因中排第2位[1]. 目前,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TLDG)已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有几种主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2]. 三角吻合术是一种新兴的TLDG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吻合时间短等特点,被许多外科医师青睐[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进行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涛;匡荣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在大肠癌并肠梗阻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38例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短(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随访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 对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同时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松;宋学;陈锦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的差异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差异.方法 将1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两组各62例,对比两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的情况.结果 两组相关手术参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实验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腹压排尿、排尿满意率、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相比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更能够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祝莉;曲丽霞;权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对宫颈癌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对宫颈癌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57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的57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宫颈癌病理分类和疾病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进行比较,且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及组织指标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宫颈癌病理分类和疾病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及组织指标水平均与宫颈癌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冯春翠;徐伏兰;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MMP-9及VEGF灰度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Ⅰ~Ⅱ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小板下降和肝功能异常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MMP-9及VEGF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陆文斌;邓建忠;金丽艳;邓玲慧;金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3,P<0.05);治疗后,2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阳性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可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梅;范刚;龚懂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将6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5)和开腹手术组25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相较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镇痛药使用比例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盆腹腔引流量少,2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开腹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0%.2组患者手术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较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显著,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8.6%,相较于开腹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快,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曾蓉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及组织粘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及组织粘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81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81名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及组织粘蛋白及miR相关指标,然后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不同组织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粘蛋白及miR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组织粘蛋白指标及miR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期较高的胃癌患者高于分期较低者,低分化患者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高于高分化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粘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胃癌患者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因此上述指标在胃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作者:笪荣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