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莉;曲丽霞;权丽丽
目的 探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3,P<0.05);治疗后,2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阳性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可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梅;范刚;龚懂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蛋白p6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NSCLC并接受联合化疗患者,并选择同期诊断为肺部良性疾病60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标本中p62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p62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NSCLC组p62高表达,化疗前后NSCLC患者外周血p62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化疗有效者与无效者p62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噬相关蛋白p62在非小细胞肺癌呈高表达,且p62表达与NSCLC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NSCLC肿瘤指标及预测因子之一.
作者:缪小辉;许姣;周尧;周燕娟;庄志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10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L-1B、IL-1RN及TNF-α等炎症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并比较其与子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及其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携带IL-1B-511TT基因型、IL-1B-511CT基因型及IL-1B-511CT/TT基因型的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风险较高(P<0.05);携带TNF-α-G/A基因型者子宫颈癌发病率较高(P<0.05);而携带IL-1RN变异型基因1/2与2/2的患者子宫颈癌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以上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B-511TT、IL-1B-511CT、IL-1B-511CT/TT及TNF-α-G/A等炎症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提高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而IL-1RN变异型基因1/2与2/2可能会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相关.
作者:阿衣西布卫·库尔班;古力加汗·艾尔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力加汗·艾尔肯;阿衣西布卫·库尔班;申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日2次饭后口服替吉奥80 mg/m2治疗,连服14天,停药7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周1次多西他赛40 mg/m2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h,连用6周,停药2周.维持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3%(P<0.05).2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减少等症状,但均为轻中度,经治疗后均可缓解(P>0.05).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76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确诊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1年生存率为31.6%,2年生存率为7.9%,3年生存率为3.9%.多因素分析提示未放疗、PS评分≥2分、多发颅内转移灶、分子分型为Her-2型及三阴型均是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Lumin-al A、Luminal B、Her-2型及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中位无脑转移生存期(46.8个月、34个月、26.8个月和17.6个月,P=0.005)、确诊脑转移后生存期(16.9个月、9.5个月、7.6个月和5.5个月,P=0.001)和总生存期(64.3个月、40.9个月、31.7个月和24.1个月,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PS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及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与Luminal型乳腺癌相比,Her-2型及三阴型乳腺癌更易早期发生脑转移,且生存期更短.
作者:董涵之;彭志强;邱志敏;刘志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RHI基因与胰腺癌组织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作为实验组,27例正常胰腺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ARHI、CD3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RHI、CD34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关系;分析ARHI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标本中ARHI阳性率分别为88.9%(24/27)、21.7%(5/23),实验组标本中ARHI基因表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VD值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其中肿瘤分化程度越低,ARHI表达缺失概率越大;实验组标本中CD34阳性表达较高,多数具有管腔结构,且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癌组织中,MVD与ARHI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所有统计病例中,ARHI阴性者比阳性者的MVD值高,且MVD与ARHI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ARHI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胰腺癌生长.
作者:胡珊珊;杨红;丁辉;李修岭;钱家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了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均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通过观察并记录感染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人数为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给药时间是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35例感染患者中32例患者检出病原菌,检出率91.4%,其中革兰阳性菌11例、革兰阴性菌21例,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结论 为了降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有必要加强术后抗感染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补充每日所需营养元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雯文;白岫峰;胡一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中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乳腺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VEGF、Sp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VEGF、Sp1表达,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VEGF、S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癌组织中VEGF、Sp1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Sp1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PS评分无关(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VEGF、Sp1的高度表达,二者的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
作者:王鲁英;王永红;叶琼;王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TACE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期的30例无门静脉瘘患者为对照组,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门静脉瘘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ACE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门静脉瘘的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对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也较大,应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福煌;吴宁;李斯锐;黄春新;陈峰;赵军;邢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对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根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实施左半结肠Ⅰ期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患者(根治组)和31例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患者(吻合造瘘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吻合造瘘组患者比较,根治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根治组患者比较,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35);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后化疗以及手术方式有关,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率更高.结论 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海荣;魏强;鲁海洋;刘腾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卵巢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也较为积极,应用价值高.
作者:黎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激素水平观察.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A组(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B组(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表达水平和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创口直径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IL-8、TNF-a、雌二醇以及孕酮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但A组患者生活质量(26.5±1.5)分明显高于B组(23.1±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疗效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引起的炎症因子和相关激素的高表达,加速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樊华;贺晓斌;李晓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品;李培英;张菊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 glass opacity nodule,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良恶性分为2组.观察2组的病灶界面、病灶边缘、病灶的形态、病灶大小及GGO的邻近结构.结果 2组中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形态、病灶界面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0例,胸膜增厚者27例;恶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16例,胸膜增厚者15例,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螺旋CT可作为肺部毛玻璃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放疗+顺铂方案对比放疗+奈达铂方案对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8例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顺铂组和放疗+奈达铂组,每组各24例,放疗+顺铂组采用放疗+顺铂方案,放疗+奈达铂组采用放疗+奈达铂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其中放疗+奈达铂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放疗+顺铂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顺铂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奈达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放疗+顺铂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1、2级;而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肝功异常、疲劳、脱发、贫血、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奈达铂组与放疗+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奈达铂方案应用于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方案实施及治疗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庞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胃癌相关抗原(MG7-Ag)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病例86例、癌前病变病例45例、胃良性病变病例48例与健康对照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MG7-Ag与TPS.结果 胃癌组血清OPN、MG7-Ag和TPS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TNMⅢ/Ⅳ期病例、低分化胃癌病例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血清中OPN、MG7-Ag与TPS的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均<0.05).OPN、MG7-Ag、TPS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OPN、MG7-Ag与TPS在胃癌患者体内呈高表达,检测OPN、MG7-Ag、TPS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漆丹平;郑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0只大鼠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照射)、C组(激素+照射)、D组(中药低剂量+激素+照射组)、E组(中药正常剂量+激素+照射组)、F组(中药高剂量+激素+照射组)六组,B~F组大鼠双肺均采用6MV X线照射,建立放射性肺炎模型.分别于放射双肺后的第7 d、14 d、21 d、28 d、60 d随机断颈处死5只大鼠,获得右中肺进行肺部病理学评分,并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期大鼠血清TNF-α和TGF-β1含量.结果 B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五组,E组和F组各时期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随着中药给药剂量的上升,肺部损伤评分、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与激素相比,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可有效降低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血清TGF-β1和TNF-α含量.
作者:潘纯国;刘智华;朱根华;严志宏;王小平;黄传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CNL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有明确增生,未见病态造血和纤维化改变,排除类白血病反应等其他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因素,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CNL临床少见,其发病有一定特殊性,具体机制及干预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沈磊;卞建军;张伊莉;傅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将6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5)和开腹手术组25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相较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镇痛药使用比例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盆腹腔引流量少,2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开腹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0%.2组患者手术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较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显著,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8.6%,相较于开腹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快,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曾蓉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