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小辉;许姣;周尧;周燕娟;庄志方
目的 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行等离子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电汽化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术前,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膀胱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张婉蓉;高飞;雷普;许平;徐虎;卜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将6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5)和开腹手术组25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相较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镇痛药使用比例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盆腹腔引流量少,2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开腹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0%.2组患者手术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较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显著,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性功能评分降低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8.6%,相较于开腹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快,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曾蓉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方法 截选78例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分泌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2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处骨密度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补充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并再次检测2组骨密度,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组比较,P<0.05.2组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P>0.05;且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期间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有效减少患者骨量丢失,尤其是腰椎,从而对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至早期宫颈癌需要1~10年的时间,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1]. 阴道镜为妇科常用探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病灶部位和范围,然而单一的阴道镜检查存在漏诊、误诊现象,不易发现宫颈管内及宫颈肌层的病变[2]. 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宫颈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分布,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我院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奕;马建红;丁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培美曲塞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患者69例(吉西他滨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3.33%,吉西他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43%,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以及血象改变,培美曲塞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以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患者(P<0.05);2组间血红蛋白减少、肝肾毒性以及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但2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是较为理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福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中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乳腺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VEGF、Sp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VEGF、Sp1表达,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VEGF、S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癌组织中VEGF、Sp1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Sp1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PS评分无关(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VEGF、Sp1的高度表达,二者的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
作者:王鲁英;王永红;叶琼;王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对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根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实施左半结肠Ⅰ期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患者(根治组)和31例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患者(吻合造瘘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吻合造瘘组患者比较,根治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根治组患者比较,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胃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造瘘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35);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后化疗以及手术方式有关,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率更高.结论 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海荣;魏强;鲁海洋;刘腾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在大肠癌并肠梗阻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38例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短(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随访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 对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同时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松;宋学;陈锦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品;李培英;张菊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蛋白p6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NSCLC并接受联合化疗患者,并选择同期诊断为肺部良性疾病60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标本中p62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p62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NSCLC组p62高表达,化疗前后NSCLC患者外周血p62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化疗有效者与无效者p62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噬相关蛋白p62在非小细胞肺癌呈高表达,且p62表达与NSCLC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NSCLC肿瘤指标及预测因子之一.
作者:缪小辉;许姣;周尧;周燕娟;庄志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放疗+顺铂方案对比放疗+奈达铂方案对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8例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顺铂组和放疗+奈达铂组,每组各24例,放疗+顺铂组采用放疗+顺铂方案,放疗+奈达铂组采用放疗+奈达铂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其中放疗+奈达铂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放疗+顺铂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顺铂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奈达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放疗+顺铂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1、2级;而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肝功异常、疲劳、脱发、贫血、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奈达铂组与放疗+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奈达铂方案应用于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方案实施及治疗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庞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力加汗·艾尔肯;阿衣西布卫·库尔班;申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激素水平观察.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A组(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术)、B组(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表达水平和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创口直径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IL-8、TNF-a、雌二醇以及孕酮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但A组患者生活质量(26.5±1.5)分明显高于B组(23.1±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术治疗良性肿瘤疗效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引起的炎症因子和相关激素的高表达,加速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樊华;贺晓斌;李晓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对开胸肺叶手术后镇痛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取行开胸肺叶手术的肺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7例患者术后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38例患者术后采用胸椎旁阻滞.对比两组患者T0(入室时)、T1(切皮时)以及T2(缝皮时)时生命体征,手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时疼痛镇静评分、肺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1时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高于T0时及B组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A组患者FVC及FEV1较同时间点B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远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当,但对患者肺功能早期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作者:李鹤云;曹金凤;王永祥;杨改宁;高怀新;薛荣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 glass opacity nodule,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良恶性分为2组.观察2组的病灶界面、病灶边缘、病灶的形态、病灶大小及GGO的邻近结构.结果 2组中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形态、病灶界面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0例,胸膜增厚者27例;恶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16例,胸膜增厚者15例,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螺旋CT可作为肺部毛玻璃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3,P<0.05);治疗后,2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阳性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可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梅;范刚;龚懂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差异.方法 将1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两组各62例,对比两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的情况.结果 两组相关手术参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实验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腹压排尿、排尿满意率、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相比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更能够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祝莉;曲丽霞;权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HER2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4例.采集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方法检测3种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HER2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蛋白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9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对应的胃癌原发灶中HER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HER2表达一致率为89.4%,两类标本HER2表达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6,P<0.001).结论 胃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HER2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在不能获取原发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转移灶中HER-2可能为靶向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杨金凤;江军;王秋生;马世文;宋玉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记录两组近远期预后.结果 两组治疗前ALT、AS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53.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感染、高热、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2.3%与7.0%,对照组分别为14.0%和2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肝脏损害较轻,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侯鹏飞;陈永忠;刘伟;焦连华;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作者:曹余彦;古灿基;郭锦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