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续民;凤雷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清除试验测定肝储备功能对肝癌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拟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则于术前使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对所有入组者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AFP变化情况,两组手术治疗情况,两组生存时间以及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解剖性切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FP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术前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进而指导手术治疗方案,能更有效的提高解剖性肝脏病灶切除比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詹东昂;刘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对宫颈癌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57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的57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宫颈癌病理分类和疾病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进行比较,且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及组织指标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宫颈癌病理分类和疾病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及组织指标水平均与宫颈癌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血清及组织IGF及MMP相关指标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冯春翠;徐伏兰;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等离子体电切术与电汽化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以期对临床老年膀胱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13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行等离子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电汽化术.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术前,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膀胱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张婉蓉;高飞;雷普;许平;徐虎;卜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作者:曹余彦;古灿基;郭锦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力加汗·艾尔肯;阿衣西布卫·库尔班;申明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式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功能、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食管癌患者58例,25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胸腔镜组,33例行传统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肺功能(包括VC、FVC、FEV1、MVV),术前1~2 d及术后1周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进行测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而胸腔镜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且胸腔镜组患者的IL-8、IL-10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式手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够一定程度维持患者的正常肺部功能,同时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张续民;凤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TACE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期的30例无门静脉瘘患者为对照组,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洛铂外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门静脉瘘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ACE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门静脉瘘的严重程度与瘘口处理方式对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也较大,应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福煌;吴宁;李斯锐;黄春新;陈峰;赵军;邢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记录两组近远期预后.结果 两组治疗前ALT、AS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53.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感染、高热、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2.3%与7.0%,对照组分别为14.0%和2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肝脏损害较轻,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侯鹏飞;陈永忠;刘伟;焦连华;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胃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增加93.4万例患者,而每年死亡人数达到70万,在癌症死因中排第2位[1]. 目前,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TLDG)已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有几种主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2]. 三角吻合术是一种新兴的TLDG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吻合时间短等特点,被许多外科医师青睐[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进行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涛;匡荣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差异.方法 将1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两组各62例,对比两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的情况.结果 两组相关手术参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实验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腹压排尿、排尿满意率、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相比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更能够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祝莉;曲丽霞;权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MMP-9及VEGF灰度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Ⅰ~Ⅱ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小板下降和肝功能异常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MMP-9及VEGF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与小牛脾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陆文斌;邓建忠;金丽艳;邓玲慧;金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日2次饭后口服替吉奥80 mg/m2治疗,连服14天,停药7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周1次多西他赛40 mg/m2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h,连用6周,停药2周.维持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3%(P<0.05).2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减少等症状,但均为轻中度,经治疗后均可缓解(P>0.05).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卵巢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参数及血管参数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也较为积极,应用价值高.
作者:黎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 glass opacity nodule,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良恶性分为2组.观察2组的病灶界面、病灶边缘、病灶的形态、病灶大小及GGO的邻近结构.结果 2组中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形态、病灶界面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0例,胸膜增厚者27例;恶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16例,胸膜增厚者15例,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螺旋CT可作为肺部毛玻璃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胃癌相关抗原(MG7-Ag)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病例86例、癌前病变病例45例、胃良性病变病例48例与健康对照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MG7-Ag与TPS.结果 胃癌组血清OPN、MG7-Ag和TPS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TNMⅢ/Ⅳ期病例、低分化胃癌病例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血清中OPN、MG7-Ag与TPS的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均<0.05).OPN、MG7-Ag、TPS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OPN、MG7-Ag与TPS在胃癌患者体内呈高表达,检测OPN、MG7-Ag、TPS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漆丹平;郑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放疗+顺铂方案对比放疗+奈达铂方案对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8例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顺铂组和放疗+奈达铂组,每组各24例,放疗+顺铂组采用放疗+顺铂方案,放疗+奈达铂组采用放疗+奈达铂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其中放疗+奈达铂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放疗+顺铂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顺铂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奈达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放疗+顺铂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1、2级;而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肝功异常、疲劳、脱发、贫血、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奈达铂组与放疗+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奈达铂方案应用于Ⅰb~Ⅱb期术前宫颈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方案实施及治疗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庞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中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乳腺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VEGF、Sp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VEGF、Sp1表达,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VEGF、S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癌组织中VEGF、Sp1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Sp1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PS评分无关(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VEGF、Sp1的高度表达,二者的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
作者:王鲁英;王永红;叶琼;王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方法 截选78例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分泌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2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处骨密度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补充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并再次检测2组骨密度,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组比较,P<0.05.2组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P>0.05;且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期间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有效减少患者骨量丢失,尤其是腰椎,从而对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品;李培英;张菊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7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T分期、TNM分期、肿瘤大直径、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脏层胸膜浸润、化疗次数、PNI值等资料.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NSCLC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3~5年,术后复发28例,复发率15.7%.1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5±1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5.3%、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6.982,P=0.004)、TNM分期(χ2=5.814,P=0.021)、血管浸润(χ2=5.942,P=0.019)、脏层胸膜浸润(χ2=7.912,P=0.001)、化疗次数(χ2=6.715,P=0.006)及PNI值(t=7.413,P=0.003),均为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经过Cox多因素预后复发危险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HR=1.034,95%CI:0.726~1.513,P=0.009)、化疗次数(HR=0.301,95%CI:0.182~0.454,P=0.001)和PNI值(HR=0.2.314,95%CI:1.61~2.92,P=0.000)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预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值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呈正比.
作者:刘明伟;付小伟;李海鹏;杨智;薛肖雷;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