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吕文哲
雌激素受体α和β是一类转录因子,产生多种生理功能,雌激素受体α和β调控靶基因转录是配体依赖性的,然而,近来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α还存在另外一条信号途径,也称作非基因组或膜启动途径,能够快速地被雌激素激活,这种雌激素受体α位于细胞膜,因此也称作膜雌激素受体α,已经报道膜雌激素受体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雌激素受体α的研究成果以及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作者:黄前川;丁进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龚志涛;黄亚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提高分类和检索准确率从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中提取感兴趣区域.方法 通过40幅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中得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医学图像直方图特征并利用此特征分别采用区域增长法和全阈值法分割100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医学图像,并利用面积大小差异和平均表面距离评价分割结果.结果 分割后的图像与手工分割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得出区域增长法与手工分割图像面积平均相差4.1606%,平均表面距离相差1个像素点而全阈值法分割后图像面积平均相差13.056%,平均表面距离相差3个像素点.结论 区域增长法比较适合分割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此研究不仅能提高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辅助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以后的食管癌医学图像分割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伊力扎提·阿力甫;木拉提·哈米提;严传波;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姚娟;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晚期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GC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化疗效果、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受益率(DCR)及临床有效率(RR)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化疗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42.0%(42/100),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18.2±1.3)个月,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29.0%(29/100),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13.9±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C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效果和生存率,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基础上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在晚期膀胱癌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缴宁;胡杰;赵彬;吴永吉;甄景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且术后的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7.5%,χ2=9.52,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景瑞军;陈鑫;王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edd4L对前列腺癌患者TrkA抑癌性泛素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前列腺癌组织(PC组)及2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BPH组)中Nedd4L及TrkA的水平,分析Nedd4L和TrkA的相关性,同时分析NEDD4L和TrkA的水平分别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检测TrkA蛋白水平和TrkAde泛素化水平.结果 ①PC组Nedd4L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BPH组Nedd4L的mRNA水平(t=13.01,P<0.0001);PC组TrkA mRNA水平明显高于BPH组TrkA mRNA水平(t=8.097,P<0.0001),且Nedd4L mRNA水平与TrkA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8029,P=0.0156).②Nedd4L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5),TrkA 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PC组Trk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PH组TrkA蛋白水平(t=11.06,P<0.0001),而PC组TrkA泛素化水平显著低于BPH组TrkA泛素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38,P<0.0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中Nedd4L表达水平下调,TrkA表达水平上调,TrkA泛素化水平的降低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赵娟;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原发性胃癌患者106例为实验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及TAT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TAFI:Ag及TAT水平分别为(30.0±2.5)μg/mL及(36.3±3.4)ng/mL,对照组血浆TAFI:Ag及TAT水平分别为(22.5±2.5)μg/mL及24.5±2.5 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TAFI抗原及TAT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其与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及0.881.用ROC曲线研究TAFI抗原和TAT两项指标的检验效能显示:TAFI抗原的临界值为26.25μg/mL(AUC=0.915,P<0.05);TAT的临界值为29.15 ng/mL(AUC=0.852,P<0.05).结论 胃癌患者体内TAFI及TAT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胃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提示其作为胃癌诊治的辅助实验室指标或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K19表达与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NA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在子宫颈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分析结果显示82个淋巴结中,11个淋巴结CK19高表达,71个淋巴结CK19低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1个CK19高表达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71个CK19低表达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K19高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CK19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K19有可能称为宫颈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造血干细胞输注在增加化疗剂量治疗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造血干细胞联合大剂量化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CR 30例,对照组为14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增加化疗剂量治疗卵巢癌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增加化疗剂量也会提高化疗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反应.
作者:孙波;曹舫;姚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D10和Bcl-6在Castleman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的Castleman病1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13例,滤泡性淋巴瘤13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标本和活检穿刺标本,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的CD10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astleman病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astleman病与滤泡性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cl-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astleman病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及滤泡性淋巴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CD10和Bcl-6可作为Castleman病的诊断及其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免疫学标志物.Castleman病的发病过程可能与Bcl-6基因异常有关;Bcl-6基因异常可能是Castleman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作者:韩鸿雁;李晓兵;许春伟;张凤霞;乔西平;陈宁;韩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女性宫颈癌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12个月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比例较高(P<0.05),且病情进展患者(PD)比例较低(P<0.05),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疼痛(P<0.05)和下肢麻木(P<0.05)的比例较高,其它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较高.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显著增强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史佳萍;华燕艳;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B超或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果,探讨佳的诊断方式.方法 按性别和年龄采用1:1配对研究方式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在掌握其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和AFP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到直径和AFP的佳分界值,进而比较B超和AFP单用或联用时诊断HCC的效果.结果 病例组患者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和血清AFP值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53±1.88)cm vs.(2.10±2.12)cm,T=4.441,P<0.01;(211.61±322.77)ng/ml vs.(110.08±211.81)ng/ml,T=2.324,P=0.023].利用B超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69,虽然大于AFP诊断时的曲线下面积0.61,但2个面积值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Z=1.30,P=0.09).利用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值诊断HC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B超联合AFP的诊断特异度高,达到了96.3%.利用AFP诊断和B超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χ2=156.755,P<0.01),并且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57,P=0.023).结论 B超和AFP在HCC的诊断上具有明显差异,并且一致性较差,单独使用B超诊断时的灵敏度较单独使用AFP诊断时要高,但两者联合诊断时的特异度要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时的诊断模式.
作者:李建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例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LAP组)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组(OP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LAP组与OP组相比,手术时间无差异性,但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差异性(P<0.05);腹胀排气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有差异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加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可能与提高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有关.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淋巴结清扫位置,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术后6h内每隔2h测量并记录胸腔引流量,分析并探讨NSCLC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淋巴结总清扫数目与胸腔引流量体积呈正相关,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术后胸腔引流量体积越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适合采用SML的方法清扫淋巴结,尤其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以上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3)淋巴结清扫数目超过15个的NSCLC的患者经常接受系统性左右纵隔淋巴结清扫和肺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越多,胸腔引流量越大.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甲状腺癌的病患420例,对其按时间段进行分组,7年为1个时间段,研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变化,并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2001-2007年与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在相对应的年龄上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每个时间段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集中在41~50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性别上均为女性多于男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2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病灶的单发与多发以及肿瘤直径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无论从性别、年龄、病灶的多寡还是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清扫阳性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组和次全切手术组对比发现,全切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上与次全切手术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全切手术和次全切手术2种手术方式在甲状旁腺损伤(10.00%/6.00%)、喉返神经损伤(10.00%/8.00%)以及喉上神经损伤(5.00%/7.00%)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到甲状腺癌预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樊华;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囊内刮除术和囊外切除术对股骨巨细胞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确诊为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患者96例,其中60例行囊内刮除术,36例行囊外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48个月内总体复发率.结果96例患者在随访48个月内无死亡病例,首次手术后24个月内66.7%出现复发,60例行囊内刮除术患者复发率为20.0%,36例囊外切除术患者复发率为0(P<0.05);按照Mankin评分标准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囊内切除术得分为(28.4±5.2)分,优良率为80.0%,囊外切除术得分为(22.6±4.3)分,综合评价优良率为55.5%.结论 对于骨巨细胞瘤,内囊刮除术能保持正常的解剖结构,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囊外切除术能做到广泛切除,复发率低.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女性乳腺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女性乳腺肿瘤疾病患者173例,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切除病灶.结果 173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共切除291个肿瘤病灶,良性肿瘤病灶259个以乳腺纤维腺瘤(67.35%)为主,恶性乳癌病灶32个以浸润性导管癌(9.97%)为主.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复查肿瘤病灶清除率100%且无复发迹象,术后不良事件以出现血肿为主,发生率为2.92%.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女性乳腺肿瘤清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小.
作者:阎立昆;姚建锋;李伟;邱健;王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中晚期肝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影响,探讨化疗联合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行化疗治疗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以同期仅行化疗治疗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3个月、6个月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66.39%、45.08%,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6个月抗病毒治疗组AFP水平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是为30.33%,49.18%,均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的患者.结论对于中晚期乙肝后肝癌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武松;邱其武;韩琴丽;钟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TC与TP方案应用于初次接受手术后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晚期卵巢癌患者165例,TC方案组85例,TP方案组80例,收集其完整病例资料,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方案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T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方案组的治疗总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T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组比较,TC组治疗期间的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TP组,但均不严重;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毒性明显低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耐受程度高,对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琳;林安平;傅亚均;王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