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押宏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EGFR-TKI耐药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量均为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总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NSCLC的疗效大致相近,且吸烟对上述两个方案的疗效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中对保留喉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进行简易气管造瘘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气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及2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气切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2).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简易气管造瘘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韦福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血流动力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观察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超声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5,P--0.043),血流动力学分级越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患者越多.超声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632,P=0.021),血流动力学分级为0级、Ⅰ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多于> 20患者(P<0.05),Ⅱ级和Ⅲ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少于>20患者(P<0.05);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明显升高(P<0.05),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临床信息,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患有复发和(或)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进行姑息化疗,根据给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化疗组(25例)和时辰化疗组(25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中位总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有效率以及中位总生存时间方面,时辰化疗组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P<0.05).通过治疗后随访发现,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时辰化疗组均明显低于传统化疗组(P<0.05).结论 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罗飏;杨洪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铂类物质联用吉西他滨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顺铂组(58例)和奥沙利铂组(66例).两组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用顺铂和奥沙利铂联用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对两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时间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体质量和KP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奥沙利铂组显著优于顺铂组(P<0.05).同时奥沙利铂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除了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外,奥沙利铂组患者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吉西他滨联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相较于顺铂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其能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改平;郭青云;朱贵荣;徐燕杰;于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在治疗胃癌患者急性穿孔、合并幽门梗阻及急性大出血三种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急性穿孔患者36例、急性大出血24例、合并幽门梗阻者24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急诊胃癌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姑息组平均手术时间(2.86±0.46)h,根治组手术平均时间(4.3±0.21);两组比较t=4.642,P=0.000;姑息组切口平均长度(5.63±0.45),根治组平均长度(18.31±2.5)cm,两组比较t=-35.807,P=0.000;姑息组平均排气时间(4.85±0.05)d,根治组平均排气时间(3.66±0.98)d,两组相比t=-2.99,P=0.001;姑息组平均进食时间(4.76±0.64)d,根治组平均进食时间为(3.16±0.68)d,两组相比t=-3.109,P=0.002;姑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98±1.24)d,根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75±1.12)d,姑息组的住院时间比根治组的住院时间长,两组相比t=0.46,P=0.014.姑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19.05),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9.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根治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0.00%、18.75%,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8%、35.71%、7.14%,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33.3%、16.67%).姑息切除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8.33%、0.结论 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胃癌并发胃急性穿孔、幽门梗阻、急性大出血临床疗效较姑息切除术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曹押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无需合并脊柱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02%,对照组为9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大小便障碍恢复较差,其他如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则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脊柱不稳定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入路切除相比,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等优点,对于临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作者:王晓锋;程福宏;翁润民;雷广宇;张俊斌;杨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纵隔淋巴结中EGFR突变率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PCR扩增ARMS法,分析NSCLC原发灶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纵隔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者突变率.结果 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4例纵隔转移淋巴结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NSLCL患者原发灶和纵隔转移淋巴结中EGFR均有突变95.77%;均没有突变97.67%.肺癌原发灶与纵隔淋巴结EGFR突变一致率达到97%.肺癌原发灶与纵隔淋巴结EGFR突变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淋巴结EGFR突变率无差异.
作者:刘毅;匡裕康;黄传生;刘志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1].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及纤溶系统激活,与肺癌的进展关系密切[2].本研究通过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状态,以探讨凝血状态与肺癌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如森;孙明;王永涛;索立俊;王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准确性,探讨CIN1术后(冷刀锥切或LEEP术)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46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患者施以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锥切术,比较术前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前后CIN1的符合率88.47% (837/946),CIN1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理升级率11.52% (109/946).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阴道镜检查前宫颈细胞学ASC-US/HSIL(x2=25.639,P<0.001)、HR-HPV-DNA阳性(x2=9.500,P=0.001)、绝经(x2 =33.613,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x2=11.329,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x2=80.858,P<0.001),是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ASC-US/HSIL(OR=3.632,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OR =9.365,P<0.001)、绝经(OR=5.024,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OR =2.183,P=0.049)均为病理升级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变,简称CIN2+)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存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的漏诊.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宫颈细胞学ASC-US及以上病变以及绝经、颈管内膜活检阳性等是个体化处理中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燕;江维;曾四元;梁美蓉;涂澜涛;祝慧婷;刘程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9 (miRNA-29)在正常乳腺、原发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RNA-2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疾病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原发性乳腺癌205例,转移性乳腺癌81例,同期选取150例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iRNA-29与MMP-2表达水平.结果 三组乳腺标本中miRNA-29与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iRNA-29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病理分期、HER-2及ki-67均与miRNA-29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miRNA-29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等过程均具相关性,明确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
作者:王燕;于洋;李擎;晋鑫;曹成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行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5 ~ 78(64.8±4.6)岁;体重(BMI)指数:17.9 ~ 28.5 (23.4±3.1) kg/m2;肿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8例,Ⅳ期6例;手术方式: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例.
作者:孟晓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以期为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将4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方案化疗,观察组进行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化疗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碳酸酐酶Ⅸ(CAⅨ)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共32例,结果统计过程中因资料遗失脱落2例,实际完成30例;检测鼻咽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分析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2年定期随访,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较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叭).随访2年显示:6例死亡,24例存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入院时(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可能是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江华;周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class O3,FOXO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100份,采用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FOXO3基因mRNA水平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上述患者FOXO3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肠癌组织样本与正常肠粘膜组织FOXO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肠癌肿瘤组织中FOXO3 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远端癌旁组织(P<0.05);FOXO3阴性组生存率较FOXO3阳性组和FOXO3强阳性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FOXO3强阳性组与FOXO3阳性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OXO3表达与肿瘤分化(x2=32.7468,P=1.05e-08)、浸润深度(x2=4.0921,P=0.04308)、淋巴结转移(x2=5.7301,P=0.01668)、TNM分期(x2=9.2374,P=0.01451)及组织学分类(x2=8.5963,P=0.01359)密切相关.结论 FOXO3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类有关.FOXO3表达可能成为判定结直肠癌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鑫;胡皆乐;李佑;刘坤;蒋奕玫;罗秀芳;赵任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2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切除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引流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FACT-G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FACT-G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生存质量较传统开腹手术显著提高,有望成为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标准术式之一.
作者:朱静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氯化镉诱导的骨肉瘤细胞凋亡与细胞特异性周期阻滞及caspase活化的影响,阐明氯化镉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AnnexinV/PI和API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人骨肿瘤细胞凋亡及周期特异性的检测,运用RT-PCR的方法检查Caspase-3、Caspase-9活化情况.结果 处于静止期的外周血对氯化镉凋亡诱导不敏感,而G1期氯化镉诱导骨肉瘤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氯化镉诱导的细胞凋亡主要是在细胞周期的G1期发生.观察组采用氯化镉凋亡诱导,对照组未做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aspe-3、Caspase-9 mRNA的表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氯化镉诱导的细胞凋亡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存在G1期细胞周期阻滞的周期特异性,且此过程中发生了caspase活化,参与细胞凋亡.
作者:叶彬;陈令斌;刘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了9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腔镜组(44例)在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开放组(46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程度以及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上更具优势(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腔镜组术后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为90.9%,开放组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仅为69.6%,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满意(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占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D5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克隆形成,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共60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DCD5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重组PDCD5(rhPDCD5)处理HEC1A子宫内膜癌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DCD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PDCD5低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低表达PDCD5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重组的PDCD5蛋白能够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PDCD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能够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PDCD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进程,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分子.
作者:梁婷婷;于云海;董延磊;黄太胜;徐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开放三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对照组为5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琪;左传田;杨立;王守峰;吴俊伟;茅乃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