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淋巴结中EGFR突变差异的研究

刘毅;匡裕康;黄传生;刘志良

关键词: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纵隔淋巴结中EGFR突变率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PCR扩增ARMS法,分析NSCLC原发灶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纵隔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两者突变率.结果 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4例纵隔转移淋巴结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NSLCL患者原发灶和纵隔转移淋巴结中EGFR均有突变95.77%;均没有突变97.67%.肺癌原发灶与纵隔淋巴结EGFR突变一致率达到97%.肺癌原发灶与纵隔淋巴结EGFR突变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淋巴结EGFR突变率无差异.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肌松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维持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中肌松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71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照组进行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观察2组患者术中肌松不良事件发生率、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单位时间内麻醉药及罗库溴铵用量以及一般手术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13.89%,对照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停药后T1/Tc恢复至基础值25%、75%的时间分别为(25.57±11.09) min、(46.64±14.53) min,对照组分别为(36.38±13.31) min、(58.44±17.9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OF值恢复至75%、90%的时间分别为(57.78±15.82) min、(66.99±15.24) min,对照组分别为(69.02±20.21) min、(78.19±19.6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内研究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2.62±1.69) μg/(kg· min),对照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3.45±1.33) 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能够为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缩短术后神经肌肉阻滞自发恢复的时间,还能显著减少术中单位时间内罗库溴铵的用量.

    作者:胡汇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治疗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行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5 ~ 78(64.8±4.6)岁;体重(BMI)指数:17.9 ~ 28.5 (23.4±3.1) kg/m2;肿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8例,Ⅳ期6例;手术方式: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例.

    作者:孟晓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含多西他赛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含多西他赛的四种不同一线化疗药物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6例胃癌患者(进展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多西他赛+ DDP+ 5-fu(A组,n=3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n=80)、多西他赛+奥沙利铂(C组,n=118)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D组,n=16).分析4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和D组的RR分别为46.9%、48.8%、45.8%和37.5%,A组、B组、C组的R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R分别为87.5%、91.3%、87.3%和87.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位PFS分别为7.8、8.2、8.0和7.5个月.在4组患者中,3~4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低发生率均超过15.0%,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0.0%;A、B组恶心呕吐、乏力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状况,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朱春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标准根治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近端及远端切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术中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欢送;袁博;齐敦峰;姜新春;吕孝鹏;张昕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腔镜辅助下保乳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AC序贯T);对照组采取传统保乳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平均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生存质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体型和未来看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性功能、性乐趣、脱发烦恼、乳房症状、手臂症状及系统疗法副作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治疗组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素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DR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R、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采用DR、CT影像分析方法,分析检查方法的结节检出数、各病理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结节总检出率为38.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20.67%)(P<0.01);≤5 mm结节检出率CT为18.67%,明显高于DR栓出率(5.33%)(P<0.01);CT检出气管病变率为24.00%,显著高于DR检出的气管病变率(7.30%),(P<0.01);CT检出支气管病变率为38.7%,明显高于DR检出的支气管病变率(22.7%)(P<0.05);CT检出纵隔淋巴结肿大率为26.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1.33%)(P<0.05).结论 CT检查用于肺癌、肺结核等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发现和辨别病灶方面优于DR检查,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的要求,有助于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刘亚斌;宋晓琴;白琛;黄昊;周成香;吴少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手术方案中对保留喉功能的效果

    目的 比较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中对保留喉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进行简易气管造瘘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气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及2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气切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2).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简易气管造瘘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韦福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癌放疗对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肺癌放疗对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80例,左肺癌46例,右肺癌34例,照射剂量< 55 Gy 37例,≥55 Gy 43例,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放疗后,心肌酶谱异常率为53.75% (43/80),心电图异常率为51.25% (41/80);照射左肺癌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65.21% (30/46),明显高于右肺癌的38.24%(13/34) (P <0.05);照射左肺癌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右肺癌(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76.74%(33/43),明显高于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27.03% (10/37) (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55 Gy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放疗会造成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和受照部位有关,在进行肺癌放疗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王婷;寇锋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组与CT组,各63例.术后将2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T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88.89%,CT组诊断准确率为73.02%,MRI组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71.43%,CT组诊断准确率为55.56%,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将2种方法结合进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程度,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晓云;周和平;庄振燕;李永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钛夹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的意义

    目的 探讨钛夹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钛夹组30例与常规组7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病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腹腔冲洗液均未找到癌细胞.2组间在FIGO分期上无统计学差异,其中钛夹组的Ⅲa期发生率为10.0%,低于常规组的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夹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中的应用有一定优势,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作者:涂云霞;胡小青;于晓红;潘玫;华金仁;余期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癌患者62例,同期纳入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和对照组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分析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患者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口腔癌患者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0.01).随访1年:7例复发,55例未复发;复发患者入院时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口腔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可能是临床评价口腔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对大肠癌患者CEA、CD3及CD8水平表达的影响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1].目前临床上治疗大肠癌仍以手术为主,而对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则主要采用化学治疗.由于化疗不良反应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很多患者无法耐受,进而造成治疗效果不佳[2].文献报道,中医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免疫力,其联合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功效[3].本研究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明;李东芳;王云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研究

    目的 对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无需合并脊柱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02%,对照组为9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大小便障碍恢复较差,其他如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则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脊柱不稳定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入路切除相比,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等优点,对于临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作者:王晓锋;程福宏;翁润民;雷广宇;张俊斌;杨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EGFR-TKI耐药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量均为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总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NSCLC的疗效大致相近,且吸烟对上述两个方案的疗效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A-145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miR-145表达在不同宫颈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织及40例宫颈鳞癌(cervical cancer,CC)Ⅱ期中分化组织中miRNA-145表达情况.结果 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在宫颈癌组织中为(0.400±0.242),明显低于CIN组织[(0.742±0.419)],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82±0.478),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逐渐下降,提示miR-145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

    作者:喻金梅;安云婷;戴红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无症状小肾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无症状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62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及35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肾癌形态不规则者较多,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病例有组织浸润,与良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包膜等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小肾癌患者血流分级多为Ⅲ~Ⅳ级,良性疾病血流多为Ⅰ级;小肾癌组患者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血管密度及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组患者血管形态以传入性为主,血管显示率为90.32%;良性疾病组患者血管显示率为25.71%,明显较小肾癌组低(P<0.05),且血管形态以周围性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84%,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无症状小肾癌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常规开展.

    作者:李燕;刘自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次电切阳性对T1期膀胱癌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次电切阳性对T1期膀胱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221例T1期膀胱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TURBT组164例,re-TURBT组57例.所有患者随访1~3年,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肿瘤进展以及肿瘤特异性死亡情况.结果 TURBT组164例复发76例,复发率为46.3%;re-TURBT组57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21.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8,P<0.05).TURBT组患者肿瘤进展3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5例),re-TURBT组患者肿瘤进展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2组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83,P<0.05).但2组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3 cm,多发肿瘤,高级别肿瘤(G2 G3)均为二次电切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次电切能够显著降低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延缓肿瘤进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飞;张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了9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腔镜组(44例)在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开放组(46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程度以及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上更具优势(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腔镜组术后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为90.9%,开放组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仅为69.6%,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满意(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占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5例,予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总疗效上,对照组CR率11.11%、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CR率24.44%、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6.67%、60.00%、42.22%,观察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1%、84.44%、64.44%,2组3年、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26.67%、17.78%、15.56%、13.33%,观察组为11.11%、6.67%、6.67%、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石鹏飞;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A-29在正常乳腺、原发性乳腺癌及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微小RNA-29 (miRNA-29)在正常乳腺、原发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RNA-2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疾病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原发性乳腺癌205例,转移性乳腺癌81例,同期选取150例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iRNA-29与MMP-2表达水平.结果 三组乳腺标本中miRNA-29与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iRNA-29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病理分期、HER-2及ki-67均与miRNA-29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miRNA-29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等过程均具相关性,明确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

    作者:王燕;于洋;李擎;晋鑫;曹成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