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芳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17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A、B组.对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超声表现及参数进行考察,并对术前2组患者T分期、N分期准确率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中43例对新辅助放化疗反应良好,18例反应一般,21例反应较差.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肿瘤长短径明显缩短,与新辅助化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前ERUS诊断T分期准确率为78.04%,诊断N分期准确率为80.49%,与B组患者准确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可反映新辅助化疗前后直肠病灶改变,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县朝;高宗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含多西他赛的四种不同一线化疗药物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6例胃癌患者(进展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多西他赛+ DDP+ 5-fu(A组,n=3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n=80)、多西他赛+奥沙利铂(C组,n=118)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D组,n=16).分析4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和D组的RR分别为46.9%、48.8%、45.8%和37.5%,A组、B组、C组的R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R分别为87.5%、91.3%、87.3%和87.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位PFS分别为7.8、8.2、8.0和7.5个月.在4组患者中,3~4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低发生率均超过15.0%,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0.0%;A、B组恶心呕吐、乏力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状况,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朱春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1].目前临床上治疗大肠癌仍以手术为主,而对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则主要采用化学治疗.由于化疗不良反应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很多患者无法耐受,进而造成治疗效果不佳[2].文献报道,中医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免疫力,其联合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功效[3].本研究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明;李东芳;王云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口腔癌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其对KB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生化药理研究室的人口腔癌KB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口腔癌KB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进行处理,并观察24 h、48 h、72 h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进行检测KB细胞的凋亡情况,采取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进行检测GRP78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过浓度为5 mol的二甲双胍进行处理的KB细胞24 h、48 h、72 h细胞存活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浓度分别为2.5 mol与5 mol的二甲双胍处理,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13%、25.1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浓度为5 mol的二甲双胍处理不同的时间,可观察到GRP78的表达被诱导且Caspase-3蛋白被激活.结论 二甲双胍作为新型的抗癌症辅助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人口腔癌KB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口腔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仲晓飞;杜原宏;马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中对保留喉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进行简易气管造瘘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气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及2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气切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2).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简易气管造瘘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韦福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9 (miRNA-29)在正常乳腺、原发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RNA-2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疾病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原发性乳腺癌205例,转移性乳腺癌81例,同期选取150例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iRNA-29与MMP-2表达水平.结果 三组乳腺标本中miRNA-29与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iRNA-29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病理分期、HER-2及ki-67均与miRNA-29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miRNA-29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等过程均具相关性,明确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
作者:王燕;于洋;李擎;晋鑫;曹成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血流动力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观察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超声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5,P--0.043),血流动力学分级越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患者越多.超声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632,P=0.021),血流动力学分级为0级、Ⅰ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多于> 20患者(P<0.05),Ⅱ级和Ⅲ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少于>20患者(P<0.05);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明显升高(P<0.05),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临床信息,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癌患者62例,同期纳入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和对照组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分析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患者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口腔癌患者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0.01).随访1年:7例复发,55例未复发;复发患者入院时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口腔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可能是临床评价口腔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了9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腔镜组(44例)在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开放组(46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程度以及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上更具优势(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腔镜组术后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为90.9%,开放组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仅为69.6%,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满意(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占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韬;胡晓冬;宋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筛窦侵犯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提高肿瘤区的剂量.方法 收集鼻咽癌筛窦侵犯患者15例,每一例患者设计2种射野方案,Ⅰ方案采用9野共面照射技术,Ⅱ方案采用9野和1野非共面照射技术.结果 2种方案比较发现:加设非共面射野能够有效改善正常组织的剂量,腮腺30Gy的照射体积减少10%以上.靶区剂量明显提高,适形性指数CI平均提高8%,均匀性指数HI平均提高6%.结论 非共面照射技术在鼻咽癌筛窦调强放疗中对正常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提高肿瘤区剂量.
作者:胡海芹;陈心得;吕明月;张怀文;洪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组与CT组,各63例.术后将2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T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88.89%,CT组诊断准确率为73.02%,MRI组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71.43%,CT组诊断准确率为55.56%,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将2种方法结合进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程度,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晓云;周和平;庄振燕;李永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无症状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62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及35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肾癌形态不规则者较多,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病例有组织浸润,与良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包膜等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小肾癌患者血流分级多为Ⅲ~Ⅳ级,良性疾病血流多为Ⅰ级;小肾癌组患者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血管密度及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组患者血管形态以传入性为主,血管显示率为90.32%;良性疾病组患者血管显示率为25.71%,明显较小肾癌组低(P<0.05),且血管形态以周围性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84%,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无症状小肾癌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常规开展.
作者:李燕;刘自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通过术后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同时收集80个良性结节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结节超声影像表现低回声(96.3%),实性(100.0%),边缘规则(83.8%),结节伴钙化(71.3%),卵圆形(77.5%),淋巴结转移(56.3%)的特征.MTC结节回声和钙化方面与良性结节影像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MTC结节边缘和形态与良性结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具有较明显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通过超声检查有助于其鉴别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桃英;申键;赵华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NAP1 L1)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NAP1 L1的表达情况.结果 NAP1L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阳性率为28.32%(49/173),且NAP1 L1表达上调与肝硬化、AF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NAP1 L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着患者的不良预后,表明NAP1L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乐勇;欧阳晗月;张永法;郭荣平;石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磁敏感加衩成像技术对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脑出血患者77例,其中包括单纯性脑出血46例,脑肿瘤卒中31例,均进行磁共振增强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46例单纯性脑出血中,31例边缘出现轻度强化,15例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检查发现46例病变周围均没有出现明显迂曲增粗肿瘤样的血管样低信号.31例脑肿瘤卒中患者中,有19例边缘出现轻度强化,12例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化;13例结节肿块型者,局部未出血部位出现迂曲增粗低信号,11例灶样出血者,在未出血的肿物部位出现迂曲增粗低信号,6例环型者,出现增粗低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确诊率为68.83%,明显高于磁共振增强的53.25%(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能提高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建雄;江敏;林雅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患有复发和(或)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进行姑息化疗,根据给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化疗组(25例)和时辰化疗组(25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中位总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有效率以及中位总生存时间方面,时辰化疗组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P<0.05).通过治疗后随访发现,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时辰化疗组均明显低于传统化疗组(P<0.05).结论 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罗飏;杨洪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开放三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对照组为5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琪;左传田;杨立;王守峰;吴俊伟;茅乃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维持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中肌松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71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照组进行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观察2组患者术中肌松不良事件发生率、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单位时间内麻醉药及罗库溴铵用量以及一般手术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13.89%,对照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停药后T1/Tc恢复至基础值25%、75%的时间分别为(25.57±11.09) min、(46.64±14.53) min,对照组分别为(36.38±13.31) min、(58.44±17.9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OF值恢复至75%、90%的时间分别为(57.78±15.82) min、(66.99±15.24) min,对照组分别为(69.02±20.21) min、(78.19±19.6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内研究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2.62±1.69) μg/(kg· min),对照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3.45±1.33) 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能够为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缩短术后神经肌肉阻滞自发恢复的时间,还能显著减少术中单位时间内罗库溴铵的用量.
作者:胡汇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在治疗胃癌患者急性穿孔、合并幽门梗阻及急性大出血三种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急性穿孔患者36例、急性大出血24例、合并幽门梗阻者24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急诊胃癌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姑息组平均手术时间(2.86±0.46)h,根治组手术平均时间(4.3±0.21);两组比较t=4.642,P=0.000;姑息组切口平均长度(5.63±0.45),根治组平均长度(18.31±2.5)cm,两组比较t=-35.807,P=0.000;姑息组平均排气时间(4.85±0.05)d,根治组平均排气时间(3.66±0.98)d,两组相比t=-2.99,P=0.001;姑息组平均进食时间(4.76±0.64)d,根治组平均进食时间为(3.16±0.68)d,两组相比t=-3.109,P=0.002;姑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98±1.24)d,根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75±1.12)d,姑息组的住院时间比根治组的住院时间长,两组相比t=0.46,P=0.014.姑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19.05),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9.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根治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0.00%、18.75%,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8%、35.71%、7.14%,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33.3%、16.67%).姑息切除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8.33%、0.结论 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胃癌并发胃急性穿孔、幽门梗阻、急性大出血临床疗效较姑息切除术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曹押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