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雄;江敏;林雅芳
目的 探讨CA125、CA153、CA199和SCC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 将5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A组,72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纳入B组,同期健康妇女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CA153、CA199,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SCC.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CA125、CA153、CA199和SCC水平均高于宫颈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A 125、CA153、CA199和SCC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CA153,CA199和SCC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方面,联合组显著低于CA199和SCC单独检测组(P<0.05);灵敏度方面,联合组显著高于CA125、CA153、CA199和SCC单独检测组(P<0.05);准确性方面,联合组显著高于CA153、CA199和SCC单独检测组(P<0.05);联合组在阳性预测值方面与各指标单独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A125、CA153、CA199和SCC四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若琪;韩菲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无症状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62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及35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肾癌形态不规则者较多,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病例有组织浸润,与良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包膜等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小肾癌患者血流分级多为Ⅲ~Ⅳ级,良性疾病血流多为Ⅰ级;小肾癌组患者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血管密度及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组患者血管形态以传入性为主,血管显示率为90.32%;良性疾病组患者血管显示率为25.71%,明显较小肾癌组低(P<0.05),且血管形态以周围性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84%,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无症状小肾癌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常规开展.
作者:李燕;刘自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NAP1 L1)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NAP1 L1的表达情况.结果 NAP1L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阳性率为28.32%(49/173),且NAP1 L1表达上调与肝硬化、AF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NAP1 L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着患者的不良预后,表明NAP1L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乐勇;欧阳晗月;张永法;郭荣平;石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韬;胡晓冬;宋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老年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利于胃肠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可作为老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谢军;张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R、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采用DR、CT影像分析方法,分析检查方法的结节检出数、各病理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结节总检出率为38.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20.67%)(P<0.01);≤5 mm结节检出率CT为18.67%,明显高于DR栓出率(5.33%)(P<0.01);CT检出气管病变率为24.00%,显著高于DR检出的气管病变率(7.30%),(P<0.01);CT检出支气管病变率为38.7%,明显高于DR检出的支气管病变率(22.7%)(P<0.05);CT检出纵隔淋巴结肿大率为26.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1.33%)(P<0.05).结论 CT检查用于肺癌、肺结核等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发现和辨别病灶方面优于DR检查,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的要求,有助于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刘亚斌;宋晓琴;白琛;黄昊;周成香;吴少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组与CT组,各63例.术后将2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T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88.89%,CT组诊断准确率为73.02%,MRI组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71.43%,CT组诊断准确率为55.56%,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将2种方法结合进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程度,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晓云;周和平;庄振燕;李永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患有复发和(或)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进行姑息化疗,根据给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化疗组(25例)和时辰化疗组(25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中位总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有效率以及中位总生存时间方面,时辰化疗组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P<0.05).通过治疗后随访发现,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时辰化疗组均明显低于传统化疗组(P<0.05).结论 采用紫杉醇、卡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时辰化疗方案对转移或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罗飏;杨洪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癌患者62例,同期纳入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和对照组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分析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口腔癌组患者血清生存素和FAK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与口腔癌患者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0.01).随访1年:7例复发,55例未复发;复发患者入院时血清生存素和FA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癌患者血清生存素和黏着斑激酶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口腔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可能是临床评价口腔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肺癌放疗对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80例,左肺癌46例,右肺癌34例,照射剂量< 55 Gy 37例,≥55 Gy 43例,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放疗后,心肌酶谱异常率为53.75% (43/80),心电图异常率为51.25% (41/80);照射左肺癌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65.21% (30/46),明显高于右肺癌的38.24%(13/34) (P <0.05);照射左肺癌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右肺癌(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76.74%(33/43),明显高于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27.03% (10/37) (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55 Gy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放疗会造成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和受照部位有关,在进行肺癌放疗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王婷;寇锋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开放三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对照组为5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琪;左传田;杨立;王守峰;吴俊伟;茅乃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标准根治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近端及远端切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术中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欢送;袁博;齐敦峰;姜新春;吕孝鹏;张昕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维持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中肌松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71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照组进行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观察2组患者术中肌松不良事件发生率、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单位时间内麻醉药及罗库溴铵用量以及一般手术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13.89%,对照组术者对肌松不全抱怨率为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停药后T1/Tc恢复至基础值25%、75%的时间分别为(25.57±11.09) min、(46.64±14.53) min,对照组分别为(36.38±13.31) min、(58.44±17.9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OF值恢复至75%、90%的时间分别为(57.78±15.82) min、(66.99±15.24) min,对照组分别为(69.02±20.21) min、(78.19±19.6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内研究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2.62±1.69) μg/(kg· min),对照组罗库溴铵用量为(13.45±1.33) 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自反馈系统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能够为开腹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缩短术后神经肌肉阻滞自发恢复的时间,还能显著减少术中单位时间内罗库溴铵的用量.
作者:胡汇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血清CEA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及临床关系.结果 ①研究组血清中CEA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不同直肠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中CEA阳性率除T1、T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53)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分期不同阶段,肿瘤组织CE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M分期中,CEA阳性率分别为43.8% (M0)、88.7% (M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病理分期中CEA阳性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有关(P=0.01),与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相关(P-0.03),与临床病理分期有相关性(P=0.009).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均与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与临床TNM分期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小莉;曹晓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综合组40例;对照组采取放化疗治疗措施;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波热疗干预,在放射治疗后30 min进行,45 min/次,1次/周,总共2次.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2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综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组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综合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而CD8+水平明显降低,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热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其治疗效果相关.
作者:杨华清;徐成;胡月珍;张再军;张佳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行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5 ~ 78(64.8±4.6)岁;体重(BMI)指数:17.9 ~ 28.5 (23.4±3.1) kg/m2;肿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8例,Ⅳ期6例;手术方式: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例.
作者:孟晓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5例,予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总疗效上,对照组CR率11.11%、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CR率24.44%、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6.67%、60.00%、42.22%,观察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1%、84.44%、64.44%,2组3年、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26.67%、17.78%、15.56%、13.33%,观察组为11.11%、6.67%、6.67%、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石鹏飞;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和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者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肝动脉直径、肝动脉峰值、门静脉流速以及肝动脉小流速均与转移性肝癌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0%;转移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4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血流特点为高速高阻型,转移性肝癌则为低速高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特异性较好,具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熊天波;许冰;周小洲;陈瑜莉;王娟;张瑜;伍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钼靶对直径小于2 cm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乳腺癌患者50例,直径小于2 cm乳腺肿块共72个.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以及钼靶摄影,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联合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0%,显著高于超声(74.0%)或钼靶(82.0%)单独使用时的检查符合率(P<0.05).超声联合钼靶检查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92.0%,显著高于超声或钼靶单独检查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假阳性率为15.4%,假阴性率仅为5.4%,显著低于超声或钼靶单独检查时假阳性率或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对直径小于2cm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显著提高,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丽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铂类物质联用吉西他滨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顺铂组(58例)和奥沙利铂组(66例).两组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用顺铂和奥沙利铂联用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对两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时间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体质量和KP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奥沙利铂组显著优于顺铂组(P<0.05).同时奥沙利铂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除了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外,奥沙利铂组患者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吉西他滨联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相较于顺铂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其能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改平;郭青云;朱贵荣;徐燕杰;于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