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李欢送;袁博;齐敦峰;姜新春;吕孝鹏;张昕辉

关键词:腹腔镜缩小根治术, 早期胃癌, 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标准根治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近端及远端切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术中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韬;胡晓冬;宋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以期为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将4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方案化疗,观察组进行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化疗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细胞肝癌内NAP1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NAP1 L1)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NAP1 L1的表达情况.结果 NAP1L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阳性率为28.32%(49/173),且NAP1 L1表达上调与肝硬化、AFP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NAP1 L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着患者的不良预后,表明NAP1L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乐勇;欧阳晗月;张永法;郭荣平;石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钛夹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的意义

    目的 探讨钛夹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钛夹组30例与常规组7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病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腹腔冲洗液均未找到癌细胞.2组间在FIGO分期上无统计学差异,其中钛夹组的Ⅲa期发生率为10.0%,低于常规组的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夹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中的应用有一定优势,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作者:涂云霞;胡小青;于晓红;潘玫;华金仁;余期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阴道镜活检对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诊断分析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准确性,探讨CIN1术后(冷刀锥切或LEEP术)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46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患者施以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锥切术,比较术前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前后CIN1的符合率88.47% (837/946),CIN1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理升级率11.52% (109/946).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阴道镜检查前宫颈细胞学ASC-US/HSIL(x2=25.639,P<0.001)、HR-HPV-DNA阳性(x2=9.500,P=0.001)、绝经(x2 =33.613,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x2=11.329,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x2=80.858,P<0.001),是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ASC-US/HSIL(OR=3.632,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OR =9.365,P<0.001)、绝经(OR=5.024,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OR =2.183,P=0.049)均为病理升级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变,简称CIN2+)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存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的漏诊.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宫颈细胞学ASC-US及以上病变以及绝经、颈管内膜活检阳性等是个体化处理中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燕;江维;曾四元;梁美蓉;涂澜涛;祝慧婷;刘程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D5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D5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克隆形成,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共60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DCD5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重组PDCD5(rhPDCD5)处理HEC1A子宫内膜癌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DCD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PDCD5低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低表达PDCD5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重组的PDCD5蛋白能够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PDCD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能够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PDCD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进程,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分子.

    作者:梁婷婷;于云海;董延磊;黄太胜;徐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胃癌组织中MAT1及MCM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相关基因1(MAT1)以及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5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MAT1、MCM2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表达中MAT1、MCM2与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胃癌组织表达MAT1、MCM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AT1表达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MCM2表达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AT1、MCM2表达与其临床指标密切相关,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艳华;付华珍;傅爱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甲状腺功能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排除基础甲状腺疾病且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对比放疗前后TT3和TT4水平.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TT3水平分别为1.83 IU/L、1.69 IU/L,治疗前、后TT4水平分别为124.66 IU/L、127.23 IU/L.其中150例(59.8%)治疗后TT3水平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N3患者放疗后血清TT3及TT4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43、0.032).结论 IMRT模式下,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甲状腺激素降低,N3患者尤为明显.N3患者可运用VMAT/Tomotherapy等技术降低甲状腺照射剂量,且应早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作者:许昀;陈碧娟;郭巧娟;宗井凤;陈朱虹;詹圣桦;潘建基;林少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对胃癌胃急性穿孔、合并幽门梗阻及急性大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在治疗胃癌患者急性穿孔、合并幽门梗阻及急性大出血三种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术与姑息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急性穿孔患者36例、急性大出血24例、合并幽门梗阻者24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急诊胃癌根治术或姑息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姑息组平均手术时间(2.86±0.46)h,根治组手术平均时间(4.3±0.21);两组比较t=4.642,P=0.000;姑息组切口平均长度(5.63±0.45),根治组平均长度(18.31±2.5)cm,两组比较t=-35.807,P=0.000;姑息组平均排气时间(4.85±0.05)d,根治组平均排气时间(3.66±0.98)d,两组相比t=-2.99,P=0.001;姑息组平均进食时间(4.76±0.64)d,根治组平均进食时间为(3.16±0.68)d,两组相比t=-3.109,P=0.002;姑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98±1.24)d,根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75±1.12)d,姑息组的住院时间比根治组的住院时间长,两组相比t=0.46,P=0.014.姑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19.05),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9.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根治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0.00%、18.75%,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8%、35.71%、7.14%,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33.3%、16.67%).姑息切除术组中胃急性穿孔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合并幽门梗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00%、0,急性大出血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8.33%、0.结论 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胃癌并发胃急性穿孔、幽门梗阻、急性大出血临床疗效较姑息切除术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曹押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手术方案中对保留喉功能的效果

    目的 比较简易气管造瘘术和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中对保留喉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进行简易气管造瘘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气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及2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气切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2).术后第1年、第3年、第5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简易气管造瘘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韦福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癌放疗对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肺癌放疗对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80例,左肺癌46例,右肺癌34例,照射剂量< 55 Gy 37例,≥55 Gy 43例,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放疗后,心肌酶谱异常率为53.75% (43/80),心电图异常率为51.25% (41/80);照射左肺癌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65.21% (30/46),明显高于右肺癌的38.24%(13/34) (P <0.05);照射左肺癌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右肺癌(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肌酶谱异常率为76.74%(33/43),明显高于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27.03% (10/37) (P<0.05);放射剂量≥55 Gy肺癌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55 Gy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放疗会造成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和受照部位有关,在进行肺癌放疗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王婷;寇锋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甲状腺髓样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通过术后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同时收集80个良性结节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结节超声影像表现低回声(96.3%),实性(100.0%),边缘规则(83.8%),结节伴钙化(71.3%),卵圆形(77.5%),淋巴结转移(56.3%)的特征.MTC结节回声和钙化方面与良性结节影像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MTC结节边缘和形态与良性结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具有较明显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通过超声检查有助于其鉴别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桃英;申键;赵华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铂类物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铂类物质联用吉西他滨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顺铂组(58例)和奥沙利铂组(66例).两组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用顺铂和奥沙利铂联用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对两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时间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体质量和KP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奥沙利铂组显著优于顺铂组(P<0.05).同时奥沙利铂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除了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外,奥沙利铂组患者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吉西他滨联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相较于顺铂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其能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改平;郭青云;朱贵荣;徐燕杰;于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含多西他赛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含多西他赛的四种不同一线化疗药物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6例胃癌患者(进展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多西他赛+ DDP+ 5-fu(A组,n=3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n=80)、多西他赛+奥沙利铂(C组,n=118)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D组,n=16).分析4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和D组的RR分别为46.9%、48.8%、45.8%和37.5%,A组、B组、C组的R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R分别为87.5%、91.3%、87.3%和87.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位PFS分别为7.8、8.2、8.0和7.5个月.在4组患者中,3~4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低发生率均超过15.0%,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0.0%;A、B组恶心呕吐、乏力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状况,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朱春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了9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腔镜组(44例)在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开放组(46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程度以及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上更具优势(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腔镜组术后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为90.9%,开放组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仅为69.6%,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满意(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占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磁敏感加衩成像技术对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脑出血患者77例,其中包括单纯性脑出血46例,脑肿瘤卒中31例,均进行磁共振增强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46例单纯性脑出血中,31例边缘出现轻度强化,15例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检查发现46例病变周围均没有出现明显迂曲增粗肿瘤样的血管样低信号.31例脑肿瘤卒中患者中,有19例边缘出现轻度强化,12例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化;13例结节肿块型者,局部未出血部位出现迂曲增粗低信号,11例灶样出血者,在未出血的肿物部位出现迂曲增粗低信号,6例环型者,出现增粗低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确诊率为68.83%,明显高于磁共振增强的53.25%(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能提高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建雄;江敏;林雅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A-45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NA-451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miRNA-451在30例膀胱癌、18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及3个不同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NA-45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其表达水平和膀胱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P<0.01.miRNA-451在低度转移潜能的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细胞株,P<0.01.结论 miRNA-451在癌组织及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细胞转移潜能密切相关,可能是膀胱癌潜在的调控基因.

    作者:包佑根;巢海潮;朱遵伟;曾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RNA-145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miR-145表达在不同宫颈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织及40例宫颈鳞癌(cervical cancer,CC)Ⅱ期中分化组织中miRNA-145表达情况.结果 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在宫颈癌组织中为(0.400±0.242),明显低于CIN组织[(0.742±0.419)],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82±0.478),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逐渐下降,提示miR-145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

    作者:喻金梅;安云婷;戴红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初治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统计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与FIB及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明显关联,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与FIB及D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密切关注肺癌患者FIB及DD水平,并加强抗凝治疗,从而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秋香;陈志勇;卢翠萍;郭宝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XCL9和碳酸酐酶Ⅸ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碳酸酐酶Ⅸ(CAⅨ)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共32例,结果统计过程中因资料遗失脱落2例,实际完成30例;检测鼻咽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分析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2年定期随访,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较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叭).随访2年显示:6例死亡,24例存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入院时(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可能是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江华;周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