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M和M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金松;安蜀昆;汪建平;李松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VM和M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和PAS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M和MP-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VM和MMP-2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M阳性率为23.5%(23/98),MMP-2表达阳性率为73.5%(72/98).VM和MMP-2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均有相关性,且均呈正相关(P<0.001,γ=0.487;P=0.004,γ=0.281).结论 VM存在于恶性程度高的前列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可以促进VM的形成.MMP-2的表达和VM的形成提示患者预后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ECT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为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更强,在临床上常表现皮肤、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侵.多数PTCLs的治疗效果比B细胞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总体预后较差[1].目前尚无佳治疗方案.我院自2007年始采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ECTOP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泉芳;朱世为;廖东;黄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PTEN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作为1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年发病率占世界总发病率的42%[1].近几年,伴随着人们对胃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胃癌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2],其中,抑癌基因PTEN在这一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进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就近年来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目的 通过比较LEEP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结果的差异,评价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 315例行妇科检查的患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和LEEP手术以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57.15%(180/315),诊断不足20.95%(66/315),诊断过度21.90%(69/315);CINⅠ级诊断符合率为76.67% (23/30),漏诊CINⅡ/CINⅢ级2例,无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漏诊.CINⅡ/CINⅢ级(含原位癌)符合率为56.67%(63/111),漏诊浸润癌33例(33/111).相关因素对比分析发现,阴道镜活检结果为高级别CIN和细胞学检查结果为HSIL及以上,是阴道镜宫颈活检浸润癌漏诊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存在漏诊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风险.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对象如果为高级别CIN患者,则应行LEEP术以达到进一步确诊或排除浸润癌的目的.

    作者:徐水芳;徐凤英;王桂芳;顾明华;封友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初治、21例放疗后复发和18例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患者的ADC图,并测量病灶、对侧肌肉、鼻腔黏膜的ADC值,比较ADC值.结果 初治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者ADC图均呈低信号,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者ADC图呈混杂信号;初治鼻咽癌者平均ADC值为(0.678±0.132) ×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602-0.711)×10-3mm2/s;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平均ADC值为(0.693±0.181)×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0.611-0.753)×10-3mm2/s;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平均ADC值为(1.139±0.172)×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1.137-1.196)×10-3mm2/s;对侧肌肉的平均ADC值为(1.129±0.170)×10-3mm2/s;鼻腔粘膜的平均ADC值为(1.901±0.055)×10-3mm2/s;初治鼻咽癌与复发病灶两者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钟贻洪;李金高;钟俊远;郭小青;雷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丙戊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VPA作用后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强,S 期细胞比例减小,G1期细胞增比例增大,联合放疗组效果较单纯组更为显著;MTT实验结果显示VPA作用SGC-7901细胞24、48、72 h后IC50分别为19.83、3.67 、2.75 mmol/L.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放疗可诱导SGC-7901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

    作者:陈秀萍;楚建军;王忠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E-cadherin及Vimentin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8例肾上腺皮质癌及2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上腺皮质癌中E-cadherin的表达率(42.9%)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95.0%)和肾上腺皮质腺瘤(90.0%),肾上腺皮质癌中vimentin的表达率(85.7%)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45.0%)和肾上腺皮质腺瘤(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上腺皮质癌发生浸润转移的组织E-cadherin表达较未发生浸润转移的组织低(P<0.05),而vimentin的表达则高于未发生浸润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上腺皮质癌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γ=-0.812,P<0.01).结论 E-cadherin及vimentin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表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中有EMT发生,检测E-cadherin及vimentin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情况可为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徐文清;胡卫列;肖戈;黄福;吴浩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2年收治的12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tumour,MBOT)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文献,以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共表达CD40L和IL-2的腺病毒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IL-12产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共表达人CD40L和IL-2的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Ad5/F35 CD40L-I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的感染效率及感染后对Mo-DC表型及IL-12产生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总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CD40L和IL-2,构建Ad5/F35 CD40L-IL-2腺病毒载体.分离和培养人Mo-DC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嵌合型腺病毒载体对Mo-DC的感染效率、CD40L基因表达及感染前后Mo-DC表型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Mo-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12的含量.结果 成功克隆CD40L和IL-2基因并构建成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Ad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Mo-DC,感染效率可达75%以上,Ad5/F35 CD40L-IL-2感染Mo-DC能有效地表达CD40L和分泌IL-2.感染前Mo-DC中CD80、CD86、CD40和HLA-DR呈一定水平表达,而CD83表达水平较低,感染24 h后,CD80、CD86、CD40和HLA-D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特别是CD83.感染不同时间点测定Mo-DC上清IL-12水平,上清中IL-12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Ad5/F35 CD40L-IL-2能高效感染人Mo-DC并表达相应的基因产物,促进Mo-DC成熟和刺激IL-12的分泌.

    作者:张璇;张玉萍;谭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的复发类型、时间及其原发性胃癌的病理类型,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7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腹腔内复发者68例,占90.7%,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腹腔淋巴结转移者38例,占55.9%;残胃及吻合口复发者13例,占19.1%;肝脏转移者7例,占10.3%.浆膜有无浸润、淋巴结阳性枚数、TNM分期均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均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而术后7~8周的化疗则是胃癌根治术后2年内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相对准确的TNM分期、胃癌根治术后规范的术后化疗、加强术后2年内的随访,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丹;龚光伟;李胜文;杨坤;郑威强;魏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健脾法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55%~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1].对于晚期大肠癌而言,联合化疗是主要的姑息治疗手段[2],但化疗常常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影响后续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健脾法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3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肖卫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36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3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培他滨2 5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休息1周,每3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以上,对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全组36例共完成148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数4周期,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为58.3%,其中CR 3例,PR 18例,SD 8例,PD 7例.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HFS),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莫军扬;张敏敏;覃舒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唑来膦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我们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Ⅳ期,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同时经过ECT(骨扫描)、MRI 、CT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骨转移,并且伴有中度或以上骨痛.6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4.8岁;肺癌30例,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20例.剔除标准:①治疗前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栓病史;③接受肠内、外高营养治疗(包括输血及蛋白类生物制剂);④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罗丽华;冉瑞智;罗流芳;幸茂辉;张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UGT1A1基因是UGTs基因家族中的一员,位于染色体2q37上, UGT1A1基因的产物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的主要作用是使各种不同外源性药物和内生底物葡萄糖醛酸化,增加底物的极性,使其更好地从体内被清除,如胆红素、雌激素、伊立替康等.UGT1A1基因以插入、缺失、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形式表现出了序列间很大的个体差异.目前研究多的突变主要集中在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序列及第1外显子区突变.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大量TA碱基重复序列,常见的为6个TA重复序列,即(TA6/TA6或* 1/*1);UGT1A1*28为7个TA重复序列,包括纯合突变型(TA7/TA7或*28/*28)和杂合突变型(TA6/TA7或*1/*28).UGT1A1* 6的多态性表现为211G>A,形成3种基因型:G/G、A/G和A/A,且UGT1A1* 6的多态性目前仅在亚洲人群中发现[1].下面我将从UGT1A1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与遗传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田玉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含全身照射(TBI) 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 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 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点点;郭智;冯超英;路娜;王雅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9例发生在脑、支气管、牙龈等少见部位的ALCL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ALCL的少见部位为脑、支气管、牙龈等处,以男性多见,分子分型以ALK+多见,形态学多为普通型,ALK+与ALK-形态学相似,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LCA、Galectin-3、CD43、细胞毒相关抗原多为阳性.ALK+者6例表达EMA,瘤细胞6例表达CD2、CD4、CD45RO,CD5、CD7阴性,CD8、CD3常阴性;ALK-者瘤细胞表达CD3、CD2、CD4、CD5,CD8、EMA阴性;EBV阳性1例;7例Ki-67指数>80%.结论 ALCL发生在脑、支气管、牙龈等部位罕见,组织学上需与多种肿瘤鉴别,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作者:雷军;姚丽青;吴在增;齐兴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AA算法和PBC算法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验证评估

    目的 比较食管癌调强放疗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nisotropic analytical algorithm,AAA)与光子笔形束卷积算法(pencil beam convolution,PBC)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应用瓦里安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对9例食管癌患者设计5野逆向调强计划,分别应用AAA算法和PBC算法计算,并应用COMPASS剂量验证系统进行验证.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结果 AAA算法GTV、PTV、双肺、心脏的γ通过率高于PBC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 Dmean、V100%、HI及PTV的HI,AAA算法均优于PBC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算法双肺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AA算法的差异较小.心脏Dmean、V30、V40 2种算法差异值相近(P>0.05).2种算法脊髓D01计划值均高于测量值[(1.56±0.25)%、(4.48±1.13)%].结论 食管癌调强放疗中AAA算法比PBC算法更准确.

    作者:张先稳;张西志;花威;李军;汪步海;陈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病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 (PN)组(23例)、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2例)及对照组(18例).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称体重,于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不同营养方法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8天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各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营养支持平均费用.结果 术后第8天3组患者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E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和PN组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8天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PN组和对照组;EEN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低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周绍荣;焦兰农;姚建根;毛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单药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23例.单药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3例中无CR病例,PR 4例,SD 13例,PD 6例,有效率(CR+PR)为17.4%(4/23),临床获益率为(CR+PR+SD)73.9%(17/23),中位生存期(MST)8.3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彭丽萍;张倞;吴克雄;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im-1蛋白激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im-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肺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Pim-1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对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Pim-1表达情况完成差别性检验,探讨与肺癌患者Pim-1表达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Pim-1在肺癌标本中的阳性率为61.43%(43/70),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是30.00%(6/20),Pim-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im-1蛋白水平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im-1表达可能与肿瘤病程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丁昭珩;赵其德;梁洪享;倪裕丰;刘合代;张明;杨英;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 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和40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按1∶1比例进行配对回顾性研究.结果 保留NAC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传统改良根治组为50个月.保留NAC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5.0%,传统改良根治组为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保留NAC组5年远处转移率为10.0%,传统改良根治组为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保留NAC组和传统改良根治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和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症基础上,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疗效相近,但可达到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黄湛;杨传盛;张诠;雷睿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