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上皮性卵巢癌46例预后分析

刘建琴;胡素英;沈亚杰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CA125, 预后因素
摘要: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病隐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患者就诊时大多是晚期,故手术满意切除率低.同时相对于其他妇科肿瘤,卵巢癌病理类型复杂,恶性程度高,远处转移早,复发率高,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仍在30%左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上皮性卵巢癌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LAHS)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较为少见.LAHS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提高对LAHS的认识,现将我院近5年所诊断的9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周焱;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囊性肾癌29例诊治分析

    目的 加深对囊性肾癌的认知,以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囊性肾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2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囊性变19例,多囊性肾癌7例,单纯性囊肿癌变3例.1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27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为68个月(4~204个月不等).结论 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有3种病理学类型,术前鉴定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判断的关键.

    作者:陆鹏;张坚;严志强;胡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ⅢA期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50 mg/m2 ( ivgtt,d1)+奈达铂30 mg/m2 (ivgtt,d1)化疗,每周1次,同期行胸部放疗(63 Gy/7周/34次).对照组(TP组)30例:顺铂(30 mg/m2,ivttt,d1) 代替奈达铂,余治疗同实验组.结果 同步化放疗后评价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0.0%[χ2=0.02(校正),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7.1% (16/28) 和55.0%(11/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8.6%(8/28)和30.0%(6/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9.3%(11/28)和20.0%(4/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损害,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下降(>10%)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疗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任刚;杨兰;潘海霞;朱学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eIF4E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本文就eIF4E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现状给予综述.

    作者:吴孟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BCG2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ABCG2和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BCG2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BCG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8.3% 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G2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6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CD44V6阳性表达,60例大肠癌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BCG2和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ABCG2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李刚强;朱瑞;周海亚;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山楂酸、科罗索酸及其衍生物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山楂酸、科罗索酸及其衍生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四氮唑蓝比色 (MTT) 法观察化合物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化合物对NBT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 4个化合物对HL-60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而对细胞释放的LDH含量无明显影响;NBT阳性细胞率增高.结论 化合物可能通过诱导HL-60细胞分化,从而抑制HL-60细胞增殖.

    作者:柳军;于东升;尚靖;孙宏斌;张陆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PE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CT检查示双肺多发性结节,行肺部肿物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为境界清楚的嗜酸性结节,中心可见均一的类似淀粉样变或软骨瘤的透明变性组织;瘤细胞呈上皮样,也可呈实性巢状,瘤细胞出现脂肪样空泡,有的空泡内含单个红细胞,实为新生的原始血管;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组织中表达CD34、CD31、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结论 PEH是1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该病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相关检查.

    作者:钟敏华;袁晓露;魏建国;孙爱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Ⅱ型子宫内膜癌中恶性度较高的1种亚型,其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深肌层浸润、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发病率虽占子宫内膜癌的1%~10%,但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失败病例中UPSC占了近一半,其死亡人数占子宫内膜癌患者死亡人数的39%[1,2],整体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OS)仅为18%~27%.60%~70%患者在诊断为UPSC时已存在子宫外转移,即使是在疾病的早期,病变局限于子宫内,复发率也在31%~80%间,复发的危险因素目前仍不明确.

    作者:李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R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AR(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对AR基因外显子1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计算CAG重复频率.Wilcoxon rank test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n分布,采用多因素log回归分析[CAG]n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CAG]n为15~26,对照组为16~26;两组重复频率分布有差异(P=0.015),[CAG]n≥24时乳腺癌发病风险为[CAG]n≤20的5.6倍(P=0.04,OR=5.6).结论 AR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频率对乳腺癌风险发病有影响,长[CAG]n可增大乳腺癌发病风险.

    作者:孟洁;付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治疗晚期卵巢癌58例临床分析

    我们2001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紫杉醇(泰素)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经静脉和腹腔双途径治疗58例晚期卵巢癌,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卵巢癌患者均为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的Ⅳ期患者,其中术后复发42例,不能手术1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8岁.病理类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7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23例,透明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勃勒纳氏瘤1例.入院后B超及CT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卵巢占位和中-大量腹腔积液,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KPS评分≥50分,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无异常.

    作者:王蓉;何怡;李陆;张德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K1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CK17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CINⅠ、17例CINⅡ、21例CINⅢ和36例宫颈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7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CK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6%和83.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77,P<0.05).CIN间,CK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4.7%和76.2%,CINⅡ、CINⅢ组阳性率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2).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K17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K17阳性表达率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γ=0.958,P<0.05).结论 CK17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CK17可作为高级别CIN和宫颈癌诊断及预测病变进展趋势的标志物.

    作者:王为民;汪建华;侯洪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INE与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MINE与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分别采用MINE与ICE 2种不同的方案化疗,每组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INE组和ICE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7%和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NE组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I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骨髓抑制与脱发无显著性差异,而MINE组的胃肠道反应较 ICE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E与ICE 2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但MINE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消化道副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一线方案耐药后的首选补救方案.

    作者:郝杰;李雪莲;李良群;关爽;王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体部伽玛刀临床应用及进展

    恶性肿瘤是1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有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需要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能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对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也可产生一定的杀伤效应.放射治疗的原则是对肿瘤靶区实施高剂量照射,而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尽可能减少照射.

    作者:张重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进展与争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我国第4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上海市的第3位高发的恶性肿瘤[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手段.目前学术界对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求根治已达成共识,但对其侧方淋巴结的清扫能否降低患者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的生存率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作者:梁贤文;王胜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及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huh-7增殖抑制及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huh-7为研究对象,以塞来昔布和高能射线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四唑氮蓝还原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和作用不同时间对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放疗对huh-7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huh-7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对肝癌放疗具有明显增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变化无明显意义;照射组G2/M期细胞比例升高,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塞来昔布能提高人肝癌细胞株huh-7放疗敏感性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来实现的.

    作者:王中焕;楚建军;张福正;沈玲;杨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例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1例采用单纯化疗,1例采用单纯放疗,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或EPOCH方案.结果 单一放疗或化疗效果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局部侵犯野放疗的效果较好.结论 对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放疗预后较好.

    作者:徐金发;潘明;陈倩;鲍瑜;华高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索拉非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索拉非尼(1.5、3.0、6.0、12.0、24.0 μ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48、72 h的抑制率;Hoechst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应用索拉非尼与紫杉醇不同给药方式作用于SKOV-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结果 索拉非尼对 SKOV-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索拉非尼主要使SKOV-3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紫杉醇联合给药后S 期及 G2/M 期均有延长,且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 索拉非尼对SKOV-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紫杉醇序于索拉非尼给药时细胞凋亡率更高.

    作者:潘敏;余进进;黄小艳;杨文霞;王会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okemo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Pokemon(POK erythroid ontogenic factor)蛋白,即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也被称为LRF、OCZF、FBI-1,是转录抑制因子POK家族的一员,现已被确认为原癌基因.Pokemon在人类肿瘤如淋巴瘤、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均有高表达.它还能控制其他癌基因的活性,并对肿瘤细胞的一些重要特性产生影响,可能是其他癌基因引发癌症所必需的.本文就pokemon在大肠癌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PARγ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人胃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mRNA(PPARγ mRNA)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53例胃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中PPARγ mRNA的表达量,对PPARγ 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PPARγ mRNA表达量在胃癌组织较切缘正常组织表达高(P<0.05),PPARγ mRNA的表达量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P<0.05).PPARγ mRNA高表达者预后较好.结论 胃癌组织中PPARγ mRNA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相关;PPARγ mRNA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1个评价指标,并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1个作用靶点.

    作者:李强;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tathmin、PDCD4、Caveolin-1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已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每年新发病例300万,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占60%~70%,且呈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原癌基因激活/过量表达、抑癌基因失活或调节失控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Stathmin、PDCD4、Caveolin-1分别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双重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少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