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曾祥;胡伟民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1] .现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病例资料,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宝林;余守强;全勇辉;魏春生;周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原发性肺癌的治疗及预后首先取决于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治疗前准确地估计原发肿瘤的大小、有无远处转移至关重要,对于手术不易涉及的锁骨上淋巴结更是影响其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既往临床对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主要是触诊,现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辅助检查日渐增多,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检查的诊断标准却不统一.在此探讨超声在尽早尽可能准确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为原发性肺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管湘霞;付志勇;万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直肠癌是1种中度放疗敏感的肿瘤,因此放疗可以提高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1].真空袋可减少直肠癌放疗的摆位误差[2],但固定哪个部位,采取何种更好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减少放疗摆位误差,这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去探讨.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金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年轻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年轻(≤35岁)乳腺癌患者73例及老年(≥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51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乳腺癌患者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年轻组患者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均较老年组高,而ER、PR表达率较老年组低(P<0.05).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癌较老年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金琳芳;吴玉玉;冯静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自体移植复发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2次移植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例10年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母亲,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马法兰+兔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甲氨蝶呤,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4.03×108/kg,CD34+细胞6.57×106/kg.结果 2次移植后移植物成功植入,形成完全供者来源造血,移植后第20天骨髓初步植活,造血功能恢复后患者出现皮肤植物抗宿主病,FISH嵌合状态供者细胞植入率为100%,随访至今一直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自体移植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是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
作者:郭智;陈惠仁;刘晓东;楼金星;何学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9年12月~2012年5月,我们为2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实施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其中左颈、腹正中、食管内翻拔脱3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12例,右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2例,左颈、左胸二切口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锋;吴九发;匡裕康;林群;阴兵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间叶转换(EMT),探讨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23例鼻咽癌及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癌中E-钙黏连蛋白(E-c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33/53)、60.4%(32/53)和84.4%(65/77)、27.3%(21/77).转移组与非转移组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鼻咽癌原发灶与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灶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imentin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具有上皮-间叶转换(EMT)样作用,同时其EMT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罗爱华;高嵋;谢乐;黄卓雅;李飞虹;蔡琼珍;姜汉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2Z RASSF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 用5-Aza-CdR处理CNE-2Z细胞后,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ASSF1A基因表达改变,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分别检测细胞生长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CNE-2Z细胞RASSF1A基因呈高甲基化和阴性表达.经5-Aza-CdR处理,第1~2天RASSF1A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不改变,第3天部分去甲基化,第4天后全去甲基化,5-Aza-CdR处理停止2天后仍保持全去甲基化.随着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RASSF1A呈明显阳性表达、细胞生长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ASSF1A基因在CNE-2Z细胞中因高甲基化而失表达.5-Aza-CdR可诱导CNE-2Z细胞RASSF1A基因完全去甲基化而增强其表达,明显抑制CNET-2Z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
作者:姚运红;邓岩;胡新荣;高洪彬;唐泽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晚期肺外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4例Ⅲ~Ⅳ期肺外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按照RECIST标准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按照NCI CTC 3.0每周期后评价毒性.结果 24例患者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及进行不良反应评价.PR 4例,SD 16例,PD 4例,RR 16.7%(4/24),DCR 83.3%(20/24);生活质量改善8例(33.3%,8/24),稳定11例(45.8%,11/24),5例下降(20.8%,5/24).3/4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5例(20.8%),血小板下降3例(12.5%),恶心、呕吐9例(37.5%).另外有3例(12.5%)心电图T 波、ST-T改变.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联合应用,能改善和稳定多种难治性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观察.
作者:陈建清;史涛;陈玉强;吴晓安;叶煌阳;许丽贞;陈剑波;邱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体位固定技术是保证放射治疗精确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体位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1~3].我科对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采用不同固定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琴;石太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股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大体多呈灰白色,略透明,周围有薄层骨壳.镜下呈分叶状,小叶内为黏液样基质,细胞呈星形和梭形.小叶周边为毛细血管,细胞被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局灶可见软骨分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结论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极为罕见的良性软骨性肿瘤,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其特征性的HE改变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
作者:陈倩;向吉富;彭英霞;王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K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CINⅠ、17例CINⅡ、21例CINⅢ和36例宫颈癌组织中CK8的表达情况.结果 CK8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在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47.2%和80.6%,三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03,P<0.05).CIN间,CINⅡ、CINⅢ组阳性率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2).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K8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阳性表达率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γ=0.979,P<0.01).结论 CK8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K8可作为高级别CIN和宫颈癌诊断及预测病变进展趋势的标志物.
作者:王为民;谢朋木;侯洪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LR4在HPV感染致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TLR4和HPV16 E7在80例HPV阳性的宫颈病变标本(包括正常宫颈,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各20例)中的表达.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TLR4基因含量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3,P=0.0041);HPV16 E7的表达也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P=0.0526).在宫颈癌中,TLR4的含量和HPV16 E7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γ=0.121,P=0.0612).结论 TLR4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但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16型高危病毒感染无关,即TLR4可能介导了其他病原体感染,从而促进HPV病毒对宫颈上皮细胞的致病作用.
作者:诸葛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临床医生选择佳的检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4例(恶性31例、良性193例)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83.9%(26/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4.3%(182/193);钼靶X线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0.3%(28/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67.9% (131/19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钼靶X线(P<0.05),两者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付志勇;孙智芳;管湘霞;方常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霍奇金淋巴瘤(Hodgkn's lymphoma,HL)是1种临床常见的可被治愈的恶性肿瘤,是现代肿瘤学治疗的成功典范,在诊治方面逐渐形成一些相对成熟的规范和常规,如以BEACOPP或ABVD方案为金标准的一线规范化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治愈超过70%的患者,但仍有15%~20%的Ⅰ~Ⅱ期HL患者、35%~40%Ⅲ~Ⅳ期患者一线治疗后会复发[1].有证据显示[2]复发或难治性HL患者都涉及挽救性化疗,而高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T/ASCT)治疗是其目前好的治疗模式,但HDCT/ASCT治疗模式在低风险的复发患者中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在高风险的复发和难治性的患者中也只有很少的疗效.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也正在积极临床实践中.复发或难治性HL的进一步挽救化疗、降低强度的allo-HSCT、单克隆抗体治疗、新药等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作者:陈惠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或复发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处理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50%左右晚期或复发恶性肿瘤,如胃、结肠、胰腺、子宫内膜和卵巢肿瘤等,在病程中可能出现恶性腹腔积液,肺癌和乳腺癌是导致胸腔积液常见的肿瘤类型.一旦出现恶性胸腹腔积液,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数周至数月.现阶段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手段较多,包括腔内置管引流、腔内化疗、热疗、免疫疗法和静脉分流术等,但总体疗效尚不满意,因反复给药还可引起腹膜刺激肠黏连梗阻和液体分隔等,使治疗更为困难,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而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则成为肿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严俊;江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36例放疗患者,应用CBCT对摆位误差进行测量.对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患者进行重新摆位,使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将患者首次摆位误差记为Ⅰ组,重新摆位后的误差记为Ⅱ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数据比较分析发现,首次测量中有180例(76.3%)在允许误差范围内;48例(20.3%)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需要重新摆位;8例(3.4%)出现不同原因的摆位错误.通过对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48例患者进行重新摆位后,均使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重新摆位后各部位的摆位误差Ⅱ组均小于Ⅰ组.结论 在肿瘤放疗中,应用CBCT对摆位误差进行测量,不仅能发现每位患者体位是否准确,且能及时发现治疗操作中的错误,而且为临床对PTV外放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李明;储开岳;邱云芳;吴建亭;金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观察2组化疗后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CR率8.3%、PR率38.9%、总缓解率47.2%,与对照组患者的CR率(5.6%),PR率(36.1%)以及总缓解率(41.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作者:黄汉生;杨兰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C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的影响.方法 应用10-7、10-6、10-5、10-4 mol/L浓度的5-aza-2dC,处理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 12、24、36、48、72 h后,应用MTT法测定CNE2细胞株的生存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同一作用时间不同药物浓度组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作用72 h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生长抑制作用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4 mol/L 5-aza-2dC诱导细胞凋亡明显(P<0.01).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鼻咽癌细胞株中,5-aza-2dC 可成功逆转DAPK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5-aza-2dC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莫正英;王凤琴;梁清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癌性疼痛是由癌症、癌症相关病变以及抗癌治疗所引起的,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都伴有中重度疼痛,需要应用阿片类药物[1].然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由于肿瘤的进展、放化疗对肾脏的急慢性损害,越来越多的癌痛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对于这类特殊群体,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1种经皮给药的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就4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中重度癌痛患者,选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探讨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雅琦;王美鉴;邱志敏;涂建仁;苏永峰;董涵之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