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春雷;王英哲;张键;赵晓东;扬东
许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脾脏不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器官,脾切除后对人体生理无不良反应.所以,脾切除一直视为脾外伤及脾脏疾病的惟一可行的手术方法.但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人们不但发现脾切除术后血液的有形成份发生某些变化,而且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作者:张兆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职能的扩展,社会医疗服务应运而生.家庭病床是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它诞生于社区,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以老弱病残为服务重点,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医生、护士上门服务为手段的一体化服务[1],旨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MPR,MIP,SSD,YRT)在肾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方法对80例行肾脏检查的患者,在一定CT扫描条件下,用4层螺旋CT对肾脏肾动脉及其分支区域进行CrA检查,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MIP,SSD,VRT,MPR,以获得相关区域的图像,并对肾动脉显示情况及几种后处理技术效果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和评估讨论.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脉CrA轴位扫描及影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3、4级分支.MIP、SSD、VRT、MPR 4种成像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 MIP、VRT在诊断肾动脉相关疾病中是有价值的后处理成像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应以MIP为主,与VRT、SSD等结合使用综合比较,效果是比较好的.
作者:昌爱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经CT扫描确诊的3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同时选择32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50万u尿激酶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然后用10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内于30 min内滴入,溶栓前口服阿斯匹林0.3g/d,连用3 d后改为75 mg/d,溶栓后12 h用肝素12 500u/d静点.连用7~10 d.对照组用脱水剂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用药前后两组分别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肌力提高3级16例,提高2级4例,提高1级9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提高1级6例,肌力下降1级14例,无变化12例.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突出、安全.
作者:孙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120急诊急救工作开展已2年多,救治了吃错药或服毒自杀患者74例.其中,女性67例,男性7例.家人或本人做自救工作仅6例,占病例总数8%.因此,让病人懂得一些自救常识,至关重要.
作者:韩晓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腹部闭合性各类损伤76例,进行系统分析,对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和治疗原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保守治疗4例,剖腹探查72例,其中69例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应进行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合分析后诊断,针对不同脏器损伤选择相应治疗.
作者:张国鹏;肖洪斌;赵玉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创伤后机体能量代谢发生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营养状态.因此,创伤与营养支持关系重大,它也是创伤修复的关键之一.就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要素为主的营养,该文综述了营养支持途径、支持时间和支持部位;同时也阐述病人能量代谢与代谢底物的评估.
作者:孙海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Warthin瘤也称腺淋巴瘤,是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之一.作者就该病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选择、手术操作要点,及对该病的临床预后进行概述.
作者:王鑫;于天亮;李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我市志贺氏菌菌群8年来在分布比例上的变化情况及抗生素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结果志贺氏菌的4种菌群在分布比例上未发生明显变化,志贺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结论志贺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上升趋势,与抗菌药物的持续大量使用有关,也与人们乱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作者:夏秀红;刘滨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74例子宫内膜癌各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差异及肉眼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从而指导临床手术范围及术后采取的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将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的淋巴转移情况,手术分期情况与病理分期的差异情况,不同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肉眼观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Ⅰ、Ⅱ、Ⅲ、Ⅳ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0、16.7%、25%、50%.其Ⅰ、Ⅱ、Ⅲ期的临床误判率分别为10%、40%、94%,Ⅳ期仅有2例,其中1例误判.子宫肌层浸润情况统计:子宫内膜腺癌肉眼观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3.8%,子宫内膜乳头状囊腺癌与透明细胞癌的肉眼观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仅为42%.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转移率随病理分期增高而升高.且较早出现淋巴转移,故应以病理检查为依据指导临床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
作者:张梅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改良上颌平面导致矫正青少年深覆颌的效果.方法制作上颌平面导板,下颌双侧尖牙与其接触,后牙抬高3.0 mm.分为昼夜戴用导板及仅夜间戴用导板两组,观察疗效.结果深覆颌总矫正率72.2%,昼夜戴用该改良上颌平面导板组的深覆颌矫正率100%.结论改良上颌平面导板制作简单,戴用方便,效果明显.
作者:徐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光监视下,确定穿刺针平面,使骨折远近端穿入4枚相平行的固定钉,股骨、肱骨以外侧进入,进钉方向应与患者冠状面平行,而与骨纵轴垂直;胫腓骨从前由侧进入,钉与胫骨内侧面垂直.然后安置固定器.结果 160例中随访145例骨折均愈合,愈合率达100%,无1例发生骨不连接或迟延愈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效果理想,无任何并发症.
作者:李洪祥;张晶岩;郭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特点、疗效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方法根据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特点,将诊治的27例患者分为劈裂型、整髁型和塌陷型.对劈裂型和整髁型骨折,无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内侧切口;CT检查示有关节面塌陷者,采用正中切口纠正塌陷并植骨;劈裂型支撑钢板在内后侧固定,整髁型支撑钢板在内侧固定或双侧支撑钢板固定.对塌陷型骨折,采用内侧切口,行复位、植骨、支撑钢板内侧固定.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对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诊的20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30°~140°(平均110°);Lysholm评分平均为83.2分,优8例、良5例、中5例、差2例.结论应根据分型和CT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膝内翻畸形、平台增宽或向外移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王之允;白荣光;孙炎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确诊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多体位腹透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伴门静脉积气2例,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经临床治疗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如侧卧水平位投照可观察到少量气腹影,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彦伟;梁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自颅内血肿微创术问世以来,这一难题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我院自2000-08~2005-03对30例脑出血患者施行微创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李铁军;范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及胸水癌胚抗原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第1次胸水中的癌胚抗原含量.结果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水中的癌胚抗原均在正常范围,且胸水癌胚抗原/血清癌胚抗原<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可正常或升高,胸水中癌胚抗原升高,胸水癌胚抗原/血清>1.结论同时检测血清及胸水中癌胚抗原含量,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张秋伟;张一梅;孔英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各类危重病人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专科,它以先进的设备及医疗护理技术对病人实施严密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挽救濒死病人的生命,使其转危为安,病情趋于平稳的目的.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自2003-04~2004-01共有223例术后患者接受了自控镇痛(PCA),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桂芬;张亚仙;范叶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边缘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癌瘤边缘CT征象可分为瘤周边缘光滑情况,分叶、毛刺和小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锯齿征、瘤旁脉管影和邻近胸膜有无侵犯等8个方面.结论瘤体边缘的CT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当这些征象大部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价值.
作者:刘国强;司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脓肿是由于细菌入侵脑实质而形成的脓肿,其感染途径可分为邻近感染灶直接扩散、外伤性、血源性、隐源性.笔者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隐源性脑脓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祥发;丑凯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