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玉;曾四元;彭莉贞;万建萍;吴云燕
我们自2001年2月~2001年10月对60例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用自制的中药灌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侠;张璐;杜秀平;王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特点,及其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合随访结果,探讨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在64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29.7%;在对应癌周正常肝组织中,只有2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3.1%.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在19例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73.7%;在45例癌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只有19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42.2%.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机制之一.肝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曾庆黎;傅平;周凯;邓奕昕;王绚;罗小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上升为全球第3位常见癌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其结直肠癌发病率会不断上升,另外青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且症状隐匿,病情发展快,误诊率高,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时已属中晚期.
作者:张剑锋;高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往往进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差.我们从2000年9月~2005年2月,采用深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及腔内药物治疗216例恶性胸(腹)腔积液,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方向阳;刘叶华;黄开荣;何兆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下注射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FPLC)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2个组:Ⅰ组化疗组(20例):于术前60 h、36 h,分2次直肠黏膜下注射FPLC,每次80 mg.Ⅱ组对照组(20例):术前不用化疗.采用HE染色检测2组手术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手术前后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根据PCNA染色计算增殖指数,比较2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组患者术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2.505±0.838)较术前(1.290±0.552)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41.335±18.778)较术前(45.755±21.478)明显下降(P<0.05);术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术前明显下调(P<0.05).Ⅱ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直肠黏膜下注射FPLC可使癌细胞AI明显增加,PI明显下降,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说明FPLC可显著诱导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
作者:张守亮;王梦龙;虞黎明;朱培谦;雷英;李里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36例晚期胃癌患者,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400 mg/m2,静脉滴注2 h后,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15 min;再用氟尿嘧啶(5-Fu)2 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泵连续滴注46 h.每2周重复1次,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对照组32例晚期胃癌患者,亚叶酸钙(CF)100 mg/m2,静脉滴注2 h,d1-5,氟尿嘧啶(5-Fu)500 mg/m2,静脉滴注6 h,d1-5,顺铂(DDP)20 mg/m2,静脉滴注2 h,d1-5,每3周重复1次,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有效率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对照组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为40.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泉;高鹏;方晓华;杨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是否存在乳腺癌干细胞,以及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干细胞池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MCF-7中CD44和CD24的表达情况以及乳腺癌组织原代细胞中的CD44和CD24表达情况.结果 MCF-7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而且干细胞所占的比例会随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化疗药物干预后导致细胞数量下降时,干细胞的比例则会明显上升.结论 MCF-7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而且MCF-7的干细胞池会随着微环境中生长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李治;黄韬;贺艳丽;张家华;田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通过63例副乳腺的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及10例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以探讨提高副乳腺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一些病变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许欣;胡维维;赖日权;李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原发部位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再针对性行临床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8例CCUP中明确了原发部位41例(60%).结论根据病理形态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可能的原发部位.但须对其生物学行为,转移灶的病理形态特征及临床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朱德茂;杨志;聂长庆;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泰索帝、塞来昔布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NSCLC细胞株A549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免疫组化以及FCM检测泰索帝和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泰索帝在体外对NSCLC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48 h高65%,低10%,联合塞来昔布(12.5 μmol/l,25 μmol/l)可以提高泰索帝的抑制率;经高剂量塞来昔布组(>50 μmol/l)处理的细胞COX-2蛋白表达呈阴性,而低剂量组(12.5 μmol/l,25 μmol/l)以及联合用药组细胞COX-2蛋白表达呈阳性;塞来昔布(12.5 μmol/l,25 μmol/l)作用后,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比例下降,联合泰索帝可以提高细胞的凋亡率.结论泰索帝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塞来昔布可以提高抑制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但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这一途径实现.
作者:韩亮;李薇;束永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核糖体蛋白L6(RPL6)表达的改变对白血病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 方法获得RPL6 cDNA序列,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 )分别构建正向插入和反向插入的RPL6 cDNA重组质粒.以脂质体将正义RPL6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K562细胞,将反义RPL6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K562/A02细胞,以MTT观察其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作用.结果转染正义RPL6cDNA 真核表达质粒后,K56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比未转染的K562细胞增强3.25倍,转染反义RPL6 cDNA 真核表达质粒后,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比未转染的K562/A02细胞降低62%.结论 RPL6基因过表达在K562/A02细胞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宏;姜浩;张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71例,其中锁骨上区复发28例,纵隔复发27例,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10例,纵隔加吻合口复发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剂量40~75 Gy.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35/71)、22.5%(16/71)和8.5%(6/71).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复发时间(P<0.05),放射治疗剂量(P<0.05)及肿瘤大小(P<0.05)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剂量应在55 Gy以上.
作者:文之斐;刘庆深;蔡舜吼;黄河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亚甲蓝术中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亚甲蓝对50例胃癌患者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及术中、术后活检.结果在50例中有49例(98%)找到前哨淋巴结.有15例前哨淋巴结存在转移,其中9例非前哨淋巴结也存在转移,6例前哨淋巴结为胃周淋巴结惟一转移部位.有34例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其中8例非前哨淋巴结存在转移.结论使用亚甲蓝术中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是确实可行的.在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可能达到对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使其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性淋巴结清扫.
作者:陈斌;王梦龙;王小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微乳头型(infiltrating urothelial carcinoma,micropapilly variant)是1种新近提出的尿路上皮癌的独特亚型,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在临床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有很高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对临床病理医师而言,加强对此亚型肿瘤的正确认识,并与其它类型膀胱癌鉴别十分有必要.现报告台州市立医院在活检中确诊的1例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朱伟君;舒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ET-1基因蛋白及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8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及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中NET-1基因蛋白与PCNA表达.结果 NET-1的表达与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肿瘤组织内坏死及癌间质中炎症反应有关.脉管中转移癌栓及神经侵犯的癌细胞NET-1基因蛋白多呈强阳性表达.PCNA表达与肿瘤的分化、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NET-1和PCNA表达有协同作用,促进癌细胞分裂增殖.
作者:张晓娟;陈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纤维细胞瘤是软组织中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多发生肢体软组织内,发生在鼻腔及鼻窦者少见,因其缺乏特征性,容易造成误诊.我们搜集1998年2月~2002年3月间收治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义;陈雪松;牛业来;邓元新;王国强;高宗毅;赵红;姜玉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DNA-PKcs、bcl-2、cyclin G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脑原发性星形细胞瘤中DNA-PKcs、bcl-2、cyclin G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其中41例取得随访资料的肿瘤患者存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NA-PKcs、bcl-2表达在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显著性差异.星形细胞瘤中DNA-PKcs、bcl-2、cyclin G表达率分别为90.74%,75.93%,62.96%.DNA-PKcs、bcl-2、cyclin G表达标记指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三者标记指数高的肿瘤预后差.结论 DNA-PKcs、bcl-2、cyclin G过度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能够客观的反映肿瘤增生分化和恶性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分化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康凯夫;陈坚平;黄金凤;潘斌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10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对Ⅰ、Ⅱ期乳腺癌手术开展了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超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子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4.6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5 ml,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为12.5天,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5天,切除淋巴结个数平均为23.6,术中无器官损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李隆玉;曾四元;彭莉贞;万建萍;吴云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对cyclin D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方法化学合成针对cyclin D1基因的siRNA,转染MCF-7细胞株;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合成特异性cyclin D1的RNA干扰寡核苷酸序列,采用克隆技术,将其插人Psilencer2.1-U6质粒表达载体,构建cyclin D1 sh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结果化学合成的siRNA转染MCF-7细胞,48 h 后cyclin D1基因和蛋白表达都明显降低;构建特异性针对cyclin D1的shRNA 表达质粒,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siRNA片段已成功插入Psilencer2.1-U6载体,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siRNA可以有效抑制MCF-7细胞株中cyclin D1的表达,并成功构建其shRNA表达质粒.
作者:卓建新;蒋磊;陈日曙;李继承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