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成;张凤文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意义以及与caspase-3和p53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和p53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6%,caspase-3和p53阳性表达率为61.5%和53.8%.其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以及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1)在食管小细胞癌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下调,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相对较高.2)p53表达和Survivin、caspase-3无相关性.
作者:买玲;王艳;马杰;焦宏;乔思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性,52岁.右乳腺无痛性肿块2个月,于2000年5月2日入院.查体:右乳腺外上象限可及2cm×2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
作者:李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筛选北京市结肠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150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食用油和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精神压抑等;保护因素有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葱、醋等食品;而一些文献报道有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如肠道慢性疾患史、家族肿瘤史等)本文未见统计意义.结论:该研究为了解北京市结肠癌的流行规律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玲;王启俊;祝伟星;邢秀梅;郭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上比较少见,诊断困难且手术风险大.我们从198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51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1例(20.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强;王法成;李善军;丁克家;吕家驹;徐祗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的组织发生.方法:以FⅧRAg、CD34、Vimentin、Actin和Desmin作一抗,对21例地方性和9例AIDS相关Kaposi肉瘤作了免疫组化标记.根据组织学特征,把Kaposi肉瘤分为血管瘤样型、混合型和梭形细胞型.结果:FⅧRAg和CD34在病变周围的正常血管强阳性表达,淋巴管不表达.FⅧRAg在Kaposi肉瘤组织内血管成分表达强,裂隙样结构和梭形细胞表达弱或不表达;CD34在血管成分和梭形细胞皆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Vimentin在血管成分和梭形细胞皆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Actin在病变组织内的厚壁血管表达,薄壁血管、裂隙样结构和梭形细胞不表达.Desmin在Kaposi肉瘤组织表达阴性.组织形态学显示,病变组织内的血管样和腔隙样结构内皆充满血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起源的证据.结论:Kaposi肉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梭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同源.
作者:张树华;阮幼冰;Kitinya JN;朱玉红;马云;吕增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构建含不同启动子的人癌胚抗原重组表达质粒,观察肌肉注射该重组质粒后人癌胚抗原基因在小鼠舌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7天前肌肉注射0.75%布比卡因的小鼠分成4组,每组4只,分别将含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质粒pCEA、pLCEASN及阴性对照质粒pcDNA3、pLXSN注射于小鼠的舌肌内,每周1次,每次100μg,共3次;注射前及每次注射后2天,取尾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其癌胚抗原的含量,后1次注射2天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舌、脑、肝、脾、肾、心脏及股四头肌用免疫组化法(ABC法)检测癌胚抗原的表达.结果:构建并鉴定了两种新的癌胚抗原重组表达质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癌胚抗原ABC染色仅在用人癌胚抗原重组表达质粒注射过的舌肌切片中阳性,而在脑、肝、脾、肾、心脏及股四头肌的切片中均阴性;放免法检测显示:所有血液样本中癌胚抗原的浓度均未达检测值(<5ng/m1).结论:含不同启动子的癌胚抗原重组表达质粒可在注射部位有效地表达人癌胚抗原.
作者:李云贵;王晓怀;杨太成;赖晃文;江悦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PF4(血小板第四因子)全长1-70及PF4的小肽17-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连有MCP-1信号肽的PF4全长及其C末端的改构体PF4-17-70两个基因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shuttle-CMV中,形成转移质粒pAdshuttle/PF4(1-70)和pAdshuttle/PF4(17-70),将之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抽提并鉴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质粒,而后用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PF4(1-70)和AdPF4(17-70).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扩增并纯化病毒,用TCID50方法测病毒滴度,利用带有CMV-LacZ的对照重组腺病毒(Ad-LacZ)对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利用电穿孔法分别将质粒pAdshuttle/PF4(1-70),pAdshuttle/PF4(17-70)与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获得70%以上的阳性重组体细菌克隆.PCR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已含有目的基因,滴度为l×1010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可以简便、快捷地构建PFPF4(1-70)、PF4(17-70)cDNA的腺病毒载体,为两者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立华;刁世勇;蔡英林;顾洁;任倩;李彬;杨仁池;韩忠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药22例口服希罗达每日2 500mg/m2,分早晚各1次,连服14天,3周为一周期.联合治疗2例,口服希罗达每日1 250mg/m2,分早晚各1次,连服14天;奥沙利铂120mg/m2第1天静脉点滴,3周为一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0例可评价疗效:PR 3例,有效率15%,其中乳腺癌1例,结直肠癌2例;SD 12例占60%;PD5例占25%.肿瘤标记物(CEA)明显下降1例,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希罗达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46%(11/24),较有关报道为高,多为Ⅰ~Ⅱ度,均为可逆.结论:希罗达通过独特的酶激活途径在肿瘤组织内转化为抗肿瘤药5-FU,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提高细胞毒作用的选择性,口服给药方便简单,无需住院.对经阿霉素、紫杉醇治疗失败的乳腺癌及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适合老年及体弱多脏器病变患者服用.
作者:周美珍;张永强;程刚;王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含羟基喜树碱冻干粉剂(拓僖)方案与含羟基喜树碱水剂方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含拓僖方案(A组)(拓僖+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顺铂)作为治疗大肠癌的化疗方案与同期含羟基喜树碱水剂方案(羟基喜树碱+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顺铂)比较,其中含羟基喜树碱水剂方案分为两组剂量,第1组(B组)羟基喜树碱为10mg/d,第2组(C组)羟基喜树碱为16mg/d.观察各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羟基喜树碱水剂方案16mg/d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拓僖可作为羟基喜树碱水剂的替代剂型应用于治疗大肠癌的联合化疗.
作者:陈文晟;马磊;金川;李志彪;李卫东;周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癌细胞能诱导血小板的粘附与解离,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血小板提高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增强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及与内皮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作者:郑玲;王晓毓;张鸿彬;伍建容;谷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肝癌在我国颇为常见,其手术切除率不高,对放射治疗亦相对不甚敏感,常规药物全身应用由于其低选择性,疗效不高.
作者:徐玉清;李淼;路丹;黄大勇;赫文;王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胃肠道间质肿瘤概念的提出和认识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十分少见.20世纪80年代前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主要是平滑肌源性肿瘤(形态上可呈梭形或上皮样;有良性、交界性或恶性),极少部分是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所以,仅凭光镜一般都诊断为这两类肿瘤,尤其是前一类.
作者:郭立新;杨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46例胆囊癌病历资料,结合术后病例随访.术前诊断主要为B超及CT检查.结果:术前诊断胆囊癌28例(60.9%),术中诊断39例(84.8%),术中漏诊7例(15.2%).Ⅰ期2例,Ⅱ期7例,行胆囊切除.Ⅲ期8例,Ⅳ期6例,V期5例,行根治性胆囊癌切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8.0个月,42.9个月,18.5个月,8.1个月,6.4个月.Ⅳ期2例,V期12例,行胆道引流术,中位生存期4.2个月.V期5例,手术活检,中位生存期2.8个月.结论:胆囊癌术前诊断率低(60.9%),早期诊断困难,术中仍有一定的漏诊率.Ⅰ~Ⅱ期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Ⅲ~V期胆囊癌根治切除术中,Ⅲ期预后理想,胆囊癌根治切除术应为Ⅲ期胆囊癌的常规术式,Ⅳ~V期预后差.
作者:罗林海;普志江;付江华;何涛;李院江;靳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老年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患者,手术危险性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我们对1982年10月~2002年10月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者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术后并发症、扩大手术适应证提供参考.
作者:宋世辉;任炳洲;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盆四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分别采用全盆二野常规分割标准方案(CF组,18例)和全盆四野加速超分割方案(AHF组,17例),治疗Ⅲb期子宫颈鳞癌,对放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结果:1)AHF组全疗程平均40.1天完成,CF组平均57.3天完成,AHF组疗程显著短于CF组(P<0.01);2)AHF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82.4%,CF组分别为83.3%、72.2%,前者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HF组3年局部控制率(94.1%)高于CF组(77.8%),AHF组有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近期放疗反应两组第一位均为直肠反应,其次是膀胱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放疗反应第一位为照射野皮下纤维化,AHF组发生率(5.9%)显著低于CF组(72.2%)(P<0.01),两组直肠、膀胱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采用Co体外照射时,全盆四野加速超分割方案与常规分割标准方案比较,有提高ⅢB期子宫颈鳞癌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的趋势,具有总疗程明显缩短,不增加近期放疗不良反应,可显著减少远期照射野皮下纤维化的发生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吴玉梅;邓小虹;徐小红;张铁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粘膜、26例早期胃癌、30例进展期胃癌中Ang2 mRNA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中Ang2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率(P<0.05),进展期胃癌Ang2 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的阳性率(P<0.01);低分化、未分化胃癌中Ang2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结论:Ang2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作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作者:孙秀菊;付浩;郑志红;王梅先;刘言厚;孙开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肺癌的发病率由中年开始升高,70岁左右达到高峰,其中1/3以上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且在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因病期晚,一般状况差和并发症多等原因已丧失手术机会.
作者:杨志雄;陈梓宏;梁荣;唐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凋亡相关基因调节紊乱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进展[1].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分.
作者:韦淑琴;隋丽华;郑建华;戚基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IPNs)存在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6例行IPNs病理检查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其IPNs存在或转移的情况,分析其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部位、肿块大小、尖群淋巴结的关系.结果:IPNs存在率为21.1%,阳性率为5.9%.IPNs阳性患者原发肿瘤较大,尖群淋巴结阳性率高.结论:IPNs应被重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特别是原发肿瘤较大或可直接触及肿大的胸肌间淋巴结时,IPNs应被清扫并单独送病检.对IPNs重视和正确评价有助于确定更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涛;谢尚闹;郑炳初;邹德宏;刘贵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d)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9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结果: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浸润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膨胀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0.05),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E-C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0.05).结论: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可能与人胃癌的生长方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许洪卫;蔡诚忠;谭龙益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