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

崔殿龙;吴晓安;崔宾宾

关键词:乳腺肿瘤, 上肢淋巴水肿, 术后并发症
摘要: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0%~30%[1],差异较大.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文着重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草酸铂的神经毒性及其预防和治疗

    草酸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与顺铂或卡铂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1个环状大基团(1,2-二氨基环己烷),草酸铂-DNA复合物一旦形成,对DNA修复有更大的抵抗力,能更有效的抑制DNA复制.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草酸铂对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都显示出抗瘤活性,尤其对顺铂和卡铂耐药的结直肠癌瘤株有抗瘤活性[1],因此被用于许多肿瘤的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更重要,以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尤其是草酸铂联合5-FU/CF已经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

    作者:赵国光;何友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20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同期中老年乳腺癌病例作对照分析.结果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61%、47.80%;中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60%、50.70%,2组5年、10年生存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水平是影响青年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本组青年乳腺癌预后与中老年乳腺癌预后相近,综合治疗可能改善生存期.

    作者:安松林;方志沂;于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头溢液528例分析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国外大宗病例研究表明5%左右乳腺疾病患者出现乳头溢液,而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中有9.3%~21.3%为乳腺癌[1,2].本文从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性质及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来分析乳腺癌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

    作者:王用金;艾秀华;沈力;刘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组织和5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p16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基本呈阴性表达;在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过表达率分别为30.0%和63.5%.p16蛋白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p16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较p16表达阴性患者差,但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抑癌基因p16的过表达发生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阶段,故其可作为1种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p16能否作为宫颈癌预后判断的指标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江涛;李隆玉;潘玫;曾四元;乔志强;吴云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颈腺癌中FHIT蛋白表达与HPV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FHIT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FHIT蛋白与HPV16/18-E6蛋白在86例宫颈腺癌组织和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较慢性宫颈炎组织100.0%明显降低(P<0.01);HPV16/18-E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4.2%(P<0.01).FHIT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有关,G2、G3组FHIT阳性表达率为39.4%和22.7%,均明显低于G1组(P<0.05),透明细胞腺癌FHIT阳性表达率为22.2%,明显低于其它类型宫颈腺癌(P<0.05).HPV16/18-E6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及FHIT表达缺失密切相关.

    作者:王喜梅;陈良富;李树平;孙雷;郑仁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易误诊为肠道肿瘤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4例基本外科收治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1985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于基本外科的4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析其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例就诊于基本外科的患者平均年龄39.8岁.2例行急诊手术,2例因直肠肿物择期手术.2例急诊手术的患者术前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1例患者有排便习惯改变.2例患者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手术中发现病变累及直肠前壁者2例,累计阑尾及回盲部者1例,累及回肠末端1例.结论有周期性的消化道症状及相应的妇科病史的育龄妇女应高度怀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手术有诊断治疗的双重作用.应重视妇科医生与外科医生的合作,应重视患者术后随诊.

    作者:付晨薇;刘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膜联蛋白A1的表达差异同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增生、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差异同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和蛋白印迹检测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纤维腺瘤)、癌前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症)、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 A1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 A1的染色评分在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为1.5328±0.45603;在20例良性病变为1.3250±0.56928;在20例癌前病变为0.9125±0.40324;在20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为0.1550±0.20125;在40例浸润性导管癌为0.1038±0.12004.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乳腺囊性增生症、良性增生、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良性增生与正常组织之间,非浸润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Annexin A1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绝经与否、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等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印迹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Annexin A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程度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及恶性度密切相关,提示Annexin A1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趋势预测、早期诊断、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敏;王金穗;曹云山;李妘;朱任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预防含铂方案化疗相贫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化疗+rhEPO组45例和单纯化疗组48例.2组均接受含铂剂为主联合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后4周、8周、16周评估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开始前及治疗16周后评估体力状况评分(KPS),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化疗+rhEPO组化疗前Hb水平为(124.0±9.8)g/L,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Hb水平为(120.0±11.0)g/L,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化疗组化疗前Hb水平为(126.0±12.0)g/L,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平均Hb水平为(98.0±10.2)g/L,其中23例患者Hb水平<100 g/L.与化疗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显示,单化疗组化疗前QOL评分为(90±34)分,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QOL评分为(106±40)分,总体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疗联用rhEPO即能有效维持肿瘤患者的Hb水平,可预防并延缓化疗造成的贫血的发生,又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刘莉;丁乾;宋颖秋;石星;曹如波;王晶;伍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中CK-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108例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1%(87/108),而对照组(健康成人20例)未发现CK-19的表达.有远处转移的患者CK-19的表达率高,化疗后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胃肠癌患者中CK-19的检测对肿瘤的预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临床分析

    我科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47例直肠癌患者施行直肠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漏31例,经及时,积极处理,全部治愈.为探讨漏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从而降低直肠漏的发生率,特作如下分析.

    作者:魏海云;黄凯;刘旗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BV靶向性HDV核酶载体的筛选

    目的探讨利用核酶(ribozyme)独特的切割抑制活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生长,可以用来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利用各种方法筛选出HBV靶向性HDV核酶载体.方法根据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构建的HDV核酶结构特点,筛选并合成核酶序列,构建到原核载体中,转染到细胞中,根据测定载体的抑制效果,从而筛选出效果好的核酶载体.结果通过ELISA检测和定量PCR检测筛选出了2种抑制效率高的HDV核酶,抑制率达68%.结论应用ELISA检测和定量RT-PCR检测联合的方法可以筛选出比较符合细胞内条件的核酶,以便后续实验.

    作者:栾中华;韩金祥;鲁艳芹;王传玺;裴晓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学分析

    甲状腺微小癌亦称作为隐匿性甲状腺癌.因肿瘤小于10mm,患者又无特殊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因患其它甲状腺疾病进行腺叶切除而在标本病理检查中发现,少数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后发现.由于癌灶小,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忽略.现对我院1994年~2004年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期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病理学分析.

    作者:舒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凝血栓蛋白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关联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THBS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大肠腺癌、癌旁组织中,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93,P=0.025);老年患者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χ2=5.68,P=0.017),直径≥3cm的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直径<3 cm的肿瘤(χ2=4.16,P=0.041),C期和D期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A期或B期肿瘤(χ2=8.04,u=2,P=0.018).结论THBS1基因甲基化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以老年、晚期和直径较大的肿瘤多见.

    作者:张友才;陈永平;李骥;王晓东;邓长生;朱尤庆;龚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穿孔21例诊治临床分析

    消化道穿孔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为溃疡病所引起,近年来由于治疗溃疡病的药物疗效确切,使溃疡病发展至穿孔的病例日渐减少,而由于肿瘤引起之穿孔病例逐渐增多,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我院自1984年11月至2002年11月共收治消化道穿孔患者318例,其中因胃癌引起穿孔的病例为21例,占6.6%.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胡荣;明金庚;张铁流;张红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E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一般是指乳腺原发病灶较大,手术切除较困难,但没有远处转移的临床Ⅲ期乳腺癌,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在90%以上,预后较差,如何有效治疗LABC,是临床上需引起重视的课题之一.术前化疗设计的生物学基础是癌细胞增殖可使耐药性细胞增多,早期采用无交叉耐药的化疗,有助于抑制耐药细胞的产生,从而提高化疗疗效[1].化疗可以使LABC降期以便手术治疗,而表阿霉素与诺维苯联合应用是目前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较有效的方案.我中心2003年8月至2004年10月采用表阿霉素加诺维苯作为LABC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LABC患者46例,观察治疗后肿瘤的有效率、手术切除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任统伟;王润莲;张敏;袁航;王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Kilo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状况的探讨

    目的探讨Kilo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20例卵巢正常组织,17例良性上皮性肿瘤,7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Kilo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限制性内切酶-PCR的方法检测基因启动子中CpG岛甲基化的状况.结果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Kilon mRNA的表达率(33.3%),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0.0%,76.5%.SKOV3、CaoV3和3AO均未见Kilon mRNA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1.8%和5.6%,卵巢癌与卵巢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卵巢癌Kilon启动子HapⅡ内切酶位点甲基化与mRNA失表达无相关性.SKOV-3、CAOV3和3AO均未发现甲基化.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存在Kilon基因表达缺失.基因启动子CpG岛HapⅡ酶切位点的甲基化与Kilon基因低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张晶;陈小君;叶枫;陈怀增;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 mg/m2,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静脉点滴;顺铂80 mg/m2,第1天,或顺铂每天20 mg/m2,第1~4天,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28例患者入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5.7%(24忍8).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6~23个月),1年生存率为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6个月(2.5~1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有4例(14%,4/28)发生了Ⅲ~Ⅳ度骨髓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洪茜;彭培建;周桑玉;陈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D4式清扫术在提高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172例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2例进展期胃窦癌行D4式清扫术,无手术死亡.31例的N016淋巴结发生转移,N016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0%.肿瘤直径≥5 cm、肿瘤侵犯浆膜、N2淋巴结转移与N016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P<0.05).N016淋巴结的清扫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131例(76.2%)得到随访,失访者列入死亡病例.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7%(113/172)和34.3%(59/172).结论对进展期胃窦癌施行D4式清扫术是1种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

    作者:姚武;张天顺;刘伟中;杨升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TE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2例乳腺癌、15例癌旁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6.5%)显著低于癌旁组(86.7%)和正常组(100.0%),P均<0.05;癌旁组(86.7%)低于正常组(100.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61.8%),P<0.05;浸润性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4.4%)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75.0%),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作者:陈启;曹明智;周岩冰;杨金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及良性肺部疾病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阴性或基本不表达;肺癌组IL-4、IL-6、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IFN-γ元阳性表达(0/52),IL-2则仅有2例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肺部疾病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6,0.007;0.004,0.003);且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925,0.752,0.868,0.780,0.949).化疗后IL-4、IL-6、IL-10的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03,0.001,0.002),而IFNγ、IL-2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有显著增加(P值均<0.001).结论肺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受抑,Th2类因子呈强势表达;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向Th1类逆转.

    作者:梁婧;李岩;刘文波;许晓群;赵跃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