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罗瑶;王卓;徐慧雁;刘蕾
急性脊髓炎为累及整个脊髓或几个节段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数呈横贯性损害,导致病变水平以下的感觉缺失、截瘫、膀胱直肠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以胸段为多见.
作者:何晶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另选50例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肝硬化病为对照组.检测HP前2个月均停用各种抗生素及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2组均行尿素酶实验和14C呼吸实验.结果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36%和38%.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非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无明显差异.
作者:蔡丹;项庭凡;郑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物咬伤后的治疗方法.方法充分清创,严密缝合,术后护理.结果经清创缝合手术治疗,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无明显颜面畸形和功能障碍.
作者:崔恩美;王月莲;张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符合溶栓疗法的适应证.溶栓前即刻口服阿斯匹林200 mg后,立即给予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40mL静注,继以100万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同时应用肝素100mg皮下注射,1次/d连用5 d,用药期间监测凝血时间.保证凝血时间在参考值的1.5倍.阿斯匹林次日改为100mg 1次/d口服.结果本组58例中溶栓成功41例,再通率70.6%,发病3 h内再通率为88.9%,3~6 h者再通率72.4%,6~12 h者再通率44.4%,未通率29.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高,尤其发病在6 h之内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是不具备PTCA条件的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作者:段连宝;石秀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第3脑室室管膜表层的结构.方法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第3脑室侧面可见许多细长的纤毛,其排列整齐,无倒伏等现象.在第3脑室底部无大量的纤毛而是许多细小的微绒毛,在第3脑室表面可见有2种细胞:一种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胞体大多呈梭形,并可见有的细胞自胞体发出细长的突起,其沿着脑室表面行走;在脑室表面还可见另一类细胞,细胞体积较神经元样细胞小,胞体呈星形或多角形,胞体伸出短小的伪足,称组织细胞样细胞.结论第3脑室表面不同的部位结构不同,同时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神经元.这些为第3脑室在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另一结构基础.
作者:付承英;彭庆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28例乳头溢液(血性溢液52例,非血性溢液76例)行导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决定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8例,82例病变导管扩张并有充盈缺损(49例乳晕区可触及小肿块),20例仅有导管扩张,全部病例均行溢液导管区段切除术,并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手术.其中14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128例均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乳头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者恶性可能性大.溢液导管区段切除应完整切除溢液导管系统,以免遗漏小导管内的病变.
作者:刘寒松;霍彦平;肖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直接法粘接托糟脱落的因素.方法选择65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1 196个托槽,对其中134个脱落托槽的牙位及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托槽脱落的总发生率为11.2%.其中,儿童患者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双尖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前牙(P<0.05);下牙托槽脱落率高于上牙,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男性患者托槽脱落率高于女性,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患者的前后牙位及年龄直接影响正畸托槽的粘接效果.
作者:崔学路;宋英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楔状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本文应用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临床效果如下.
作者:张双全;邢有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据WHO统计,在人类诸多死亡原因中,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为孕产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孕产妇死亡率相差50~100倍.为了探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各地均在本区域内进行了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我们自1996~1999年,共统计孕产妇死亡104例,现回顾分析1999年发生死亡39例原因.
作者:孟玉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局部瘤细胞种植已成为影响乳癌患者术后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1990-03以来对乳癌手术严格无瘤术的要求进行操作,术野种植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鲁祥石;关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川芎嗪100mL静脉点滴,1次/d,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血脂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近期疗效达86.7%,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结论川芎嗪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脂的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
作者:邵培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精囊结核是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一种.由于精囊解剖位置隐蔽,感染结核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易被忽略.因其病理改变不同,临床及B超检查困难,常被误诊.现将我院1985-08~2000-08收治的33例精囊结核患者的声象图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孟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13个月.自出生后其母即发现患儿无肛门,从外尿道口排气、排粪汤样大便间或腹胀、呕吐、经腹部按摩、热敷及口服植物油,排气、解粪汤样大便后,症状缓解.体检:发育不良、营养差,方颅、串珠胸,身长65.0 cm,体重7.5kg.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无包块.肛门闭锁,有凹陷及皱折存在,锐钩刺激有收缩.阴茎发育较大,阴囊、睾丸附睾无畸形.B超示双肾中度积水,逆行性膀胱造影示膀胱和直肠相通,直肠盲端距肛门皮缘约为4.5cm(金属片橡皮膏固定于肛门皱折中心、直肠内低位造影剂与金属片之间无距离).
作者:贾勇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离子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生化分析仪法对定值血清及161份标本同时进行检测,得到2组数据,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定值血清测定的结果与给的定值较接近,证明2种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161份标本测得的结果2种方法也具可比性.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更适合急诊使用,生化分析仪法结果准确适合常规批量测定.
作者:刘延玲;宋衍丽;李玲;孙志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64年,Overhoet首先研制出纤维结肠镜并应用于临床,30余年来新型内镜的不断推出,使结肠病变的诊断更准确可靠,治疗更微创化、更安全.但是对于病变狭窄明显的肠段,肠镜无法通过,常需钡剂灌肠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情况,造成病人2次检查.我们采用内镜下造影法(38例)1次完成检查,扩展了内镜检查范围,使内镜诊断更准确.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津辉;钱英;李秀梅;王丽凤;李银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从1989~2003年共做乳腺癌切除手术165例.通过临床及病理分析,探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各种手术术式的选择及综合治疗等问题,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关毅;鲁祥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归口管理对及时发现、登记病人,落实病人化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做好结核病转诊报告是确保归口管理全面实施的关键.多年来,我区结防所因与省结核病院同居一地,受其影响,呼兰区结核病人大部分到省结核病院就诊.在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前,我区结核病人转诊报告几近于零,结核病人的漏报、漏转、截留现象异常严重.1994年,我区启动结控制项目后,为了解决这一困绕我们多年的难题,区卫生局、结防所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实施结控项目为契机,扭转被动局面,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结核病双向转诊报告制度.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姜晓黎;莫显平;杨绍东;赵庆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因老年病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易产生各种疾病,术后易合并感染,伤口不能工期愈合,病程长,预后差.
作者:肖燕萍;辛颖;王卓;徐慧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2-03~2003-09我院对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进行临床分析,并做了MEBO与女宝栓在治疗中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曾菡;田玲玲;周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多发.本文探讨内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式和效果.方法选择39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全麻下分别于肱骨内、外上髁作2~3 cm小切口,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然后由肱骨内外侧切口各钻入克氏针,外固定功能位.结果本组39例1~3年随访,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结论肘内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适用,优点较多.
作者:吴兵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