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疗效分析

王海霞;刘晓颖;苏贵峰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引起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9~2001年共收治44例,其中26例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15例,术后并发症20%(4/20).结论利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是并存糖尿病外科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勇;施伟红;储宇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微波组45例,行微波热凝疗法;对照组40例,局部应用氯考合剂滴鼻.结果前者总有效率93.3%,后者总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明显优于氯考合剂治疗.结论微波热凝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疗法,其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局部组织反应轻、无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夏立明;张铁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症的B超诊断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B超是其明确诊断可靠的手段,本文对我院1999-01~2000-12,共72例子宫腺肌症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玲;刘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对策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本文介绍了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孙贺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70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处理

    对17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分析,其中重度窒息21例,占12.35%.主要原因为脐带受压、胎盘功能不全、孕妇有合并症、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及早产儿.通过分析,探讨正确处理,达到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适的目的.

    作者:石雅凤;廉静;李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近年来,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已被广泛接受,我院自1998-06~2000-06间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丽;姚源;朱桂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克林霉素糊剂治疗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瘘管型乳牙根尖炎是一种慢性根尖周炎,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失败,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咬疼痛,恒牙萌出异常.我科对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采用克林霉素、碘仿、氢氧化钙做1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桂红;陈英超;陈世新;胡春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明显增加,据欧美统计,糖尿病患者有75%死于心血管病,其中2/3死于冠心病.故冠心病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现将我院2000-05~2001-07期间收治的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邵菊;刘晓颖;汪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00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科自1987-08~1996,共收住双胎妊娠100例.入院后我们加强对双胎妊娠的管理.其围产期并发症逐步下降.

    作者:姚晶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颅咽管瘤术后严重低血钠症1例报告

    水钠紊乱是颅咽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低血钠症是常见的一种.然而,术后顽固低血钠症,每日需补充氯化钠90~120g,且历时4个月,将血清钠纠正至正常低值的病例亦属少见.本文收治1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严重低血钠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岩;安群;王洪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盆骨折14例诊治体会

    我院1995-07~2000-10收治骨盆骨折1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17~44岁,中位数26岁,均为青壮年,占同期收治各类骨折患者第3位,仅次于四肢骨折及颅骨骨折.

    作者: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格达奇区患白内障情况和手术状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加格达奇区50岁及以上人群中白内障的患病率,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从此了解白内障患病状况及评价我区防盲治盲事业的开展程度.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加区8个调查点3 508例50岁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应用裂隙灯检查受检者晶状体;了解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情况.结果3 508例受检者中,白内障患病率为21.01%.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高于男性.以双眼小孔视力<0.05为白内障盲标准,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为62.90%.结论白内障是我区高龄人口的致盲眼病,我区属偏远地区,大力培训眼科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引进白内障手术设备是我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唐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华蟾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临床观察

    肾综合征出血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脏损害等主要表现.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我病于1997-07~2000-12采用华蟾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17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史广妍;牛占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48例磨牙局麻去髓根管治疗的体会

    根管治疗目前仍是牙髓疾患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局麻下去髓,可立即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复诊次数,提高治疗效果.由于磨牙根管复杂,操作较困难,故较少用于磨牙.笔者于1986~2000年对148例磨牙牙髓病患采用局麻去髓根管治疗,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刘晶敏;赵修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硝唑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甲硝唑又称灭滴灵,1987年WHO将其列为抗感染基本药物.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良反应系统观察报告较少.为此,我院从1998~2001年对静点国产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各种感染256例,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云威;杨帆;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

    目的评价CT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231例,全部行肝胆胰CT常规扫描.部分病例分别行增强扫描、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及胆道造影扫描.结果CT正确诊断190例,其中良性105例,恶性85例.结论CT对大部分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率约82.2%.

    作者:张淑琴;周晶;田莉;魏庆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口腔鳞癌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比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比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BC酶标法对8例健康人口腔粘膜、15例口腔癌前病变组织、43例口腔鳞癌标本,分别检测其F8-RA和PCNA的表达.结果ABC法比HE染色法更直观、特异,并有更高的阳性率.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3组比较逐渐递增,1组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组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在口腔鳞癌病理不同分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鳞癌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呈现直线正相关.这2个指标互相促进,促使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尹晓东;李吉辰;胡腾龙;李晓刚;高瑞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脑光量子载体氧透射疗法的护理体会

    脑动脉硬化、脑栓塞、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缺血性心脏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此,我院采用电脑光量子载体氧透射疗法治疗.受到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邹越明;贾佩岩;张林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PCNA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PCNA在3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中的表达找出规律,并观察良性葡萄胎可颖恶变者化疗后对PCNA表达值的影响,从而找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阳性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人流术者)20例,葡萄胎40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中PCNA的表达,并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结果绒癌、侵蚀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绒毛或者葡萄胎(P<0.01).绒癌中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PCNA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增生程度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CNA做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恶变程度和预后的手段是客观、可靠、易行的.

    作者:倪亚莉;刘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氮平对血小板体积的影响

    氯氮平(clozapine)是一种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本文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在粒细胞没有改变之前,PLT(血小板计数)和MPV(血小板体积)就有一定的改变.为了研究此变化的关系,我们选择32例病人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艾群;姜晓岩;李如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