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福平引起药物性皮炎的防治

李淑娟;韩立国

关键词:利福平, 药物性皮炎, 肺结核患者, 皮损, 报告
摘要:我科1998-02-10收治1例肺结核患者服利福平引起药物性皮损,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抚触--更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母婴同室区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母婴健康,保证母婴平安,更能很好地为产妇的自我保健、婴儿喂养、护理等方面提供有关的科学的卫生知识.婴儿抚触即母亲与婴儿的皮肤接触,这种皮肤与皮肤的接触是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是爱的传递方式.为宝宝的成长营造一种温馨愉快的氛围,接受抚触关爱的婴儿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能够稳定紧张恐惧心理,减少焦虑,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体重,促进健康.现在许多国家已广泛开展和经常应用.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即担负着为婴儿做抚触和教会婴儿父母为婴儿做抚触的双重任务.如何使婴儿父母接受婴儿抚触,使其成为现代医学中一种利于婴儿健康发育的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与手段,那么,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融入婴儿抚触的知识.

    作者:梁娥;陈秀霞;周立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6例治疗体会

    我科1990-01~2001-12,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6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绍金;齐文学;陈宏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212例体会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至今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我院近年来应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21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杰;马海静;兰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措施

    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术后常见的、也是危险性很大的并发症,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特征,由于病人大量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造成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加强此类病人的护理,对控制出血,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作者:范淑梅;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口服过量安定片致中毒的处理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1996-06-06 8∶10送入院.患者早饭后服药上床睡觉,约7∶00呼之不应,推其不醒,发现其与往常不同,即送来我院急诊.

    作者:王秋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铸造核桩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体会

    目的探讨铸造核桩冠的适应证、制作及其应用情况.方法对临床104例患者,137颗患牙分别作烤瓷冠、铸造冠及塑料甲冠修复,比较其修复效果.结果 3种冠修复均是理想的修复方法.结论铸造核桩冠是1种修复残根残冠的理想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完善的根管治疗及保存健康牙体组织是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

    作者:马盈宇;张荣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护理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常可引起创伤性休克和急性尿潴留,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以来,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15例,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侯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内眼手术后角膜功能失代偿

    角膜功能失代偿是严重的内眼手术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角膜水肿混浊、大泡性角膜病变,终视力丧失.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发生角膜功能失代偿7例病人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欣;卢华;李春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先天性低位无肛术后直肠尿道瘘的修补

    目的经会阴修补先天性低位无肛术后直肠尿道瘘,解决尿粪长期合流,使其各行其道.方法经会阴切口,术中作耻骨上膀胱造瘘,无需结肠造瘘,切断瘘管并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分别修补尿道侧瘘口及经直肠内修补直肠侧瘘口,用肛提肌或会阴浅筋膜插入直肠吻合口及尿道吻合口之间,可以避免瘘管复发.结果本组7例均1次修补成功,达到尿粪分流.结论经会阴修补先天性低位无肛术后直肠尿道瘘,方法简单、方便,效果好,同时避免了肠造瘘及肠瘘护理的不便.

    作者:李怀宁;王文生;孙成福;张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川崎病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川崎病(KD)小儿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其在提示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以76例川崎病小儿为研究对象,在发病早期(7d内)做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在亚急性期(病程10~20d)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把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共33例;把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43例.将2组患儿早期心电图改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6例KD患儿,在发病早期(7d内)超声心动图未见有冠状动脉损害,而心电图已发生明显异常,其异常率为96%(73/7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而以ST-T段改变为严重,其发生率为51%(39/76),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较少见.在亚急性期,伴有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有45%(33/73)的病人相继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另外,本组76例患儿中心电图发生ST-T段改变的有39例,占心电图异常率的53%(39/73),在这39例中有29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74%(29/39).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率为100%(33/33), ST-T段改变发生率高达88%(29/33).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也达到70%(30/43),但是ST-T段改变发生率仅为23%(10/43).2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异常率还是ST-T段改变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心电图可以监测KD患儿心肌损害,同时ST-T段改变对提示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颖煦;王铁良;李隐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胆系感染胆石症的治疗体会

    胆系感染、胆石症是常见疾病.目前公认的主要病因是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化学成份的改变等三个方面,而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兰;姜晓光;贺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心先安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自1998-03~2000我们采用心先安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占军;刘亚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9岁.因胸闷气短、心悸1周加重3d入院.既往冠心病史5年.查体:体温、血压正常.意识清,营养尚可,半卧位,颈静脉怒张,听诊2肺底部可闻及水泡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5次/min,可出现早搏10~20次/min,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脏于肋下2cm,剑突下4cm处可触及,质中等,压痛阳性.腹部平坦,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清离子正常,肝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心脏显著扩大.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0.15mv,T波例置.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Ⅱ级,心衰Ⅲ度.

    作者:李玉琴;赵一凡;吕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HBsAg快速检测试剂在无偿献血中粗筛的应用

    自1999-03开始,笔者将金标法用于流动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现场初筛.对3 000余名无偿献血者初、复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贵林;张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敏;吴淑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在人工流产时,一般不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及宫颈管紧、扩张不顺利,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冷汗淋漓、心动过速、胸闷、气短、严重者出现昏厥,临床上称人工流产综合症,这给患者及手术操作均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近2年来对200例自愿做人工流产手术者,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注射,以减少受术者痛苦,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心肌缺血临床观察的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7d内心电图变化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12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1~7d每日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术后持续12h血压、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术前后心电图ST-T改变及伴随临床表现的特点.结果发现患者术后ST-T改变明显,且可无临床症状;术后高血压、持续心动过速,与心电图ST-T改变有关.认为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术后早期可出现心肌缺血性变化,且可无临床症状.结论结合血压、心率及时做心电图以明确诊断,给予积极处理,对避免严重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燕;李彦平;吴洪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蟑螂抗原提取分离初步探讨

    过敏原的收集和过敏原提取物的制备,是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脱敏治疗的关键.但是,由于过敏原品种繁多,性质又各不相同,所以过敏原的收集和制备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就蟑螂过敏原提取物的粗制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莉华;杨松;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雷公藤多甙配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43例

    近年来,本文采用雷公藤多甙片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4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恕;谢俊霞;孙瑞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锤状指28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锤状指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损伤,是伸肌腱抵只点部位损伤所致以闭合性损伤,一般采用外固定方法治疗,但吸相当部分病例经外固定治疗后仍有锤状指畸形,我们对28例锤状指进行回顾性复查及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