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王丽敏;吴淑兰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并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3例中CerbB-2的表达检测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中,又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见类型.大量资料显示CerbB-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并且CerbB-2阳性表达位置不够确切.为此,我们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分析.

    作者:杜明;李秀荣;马国章;聂明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体会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头痛、呕吐2d,于2001-05-07急诊入院.入院2d前周身不适、发冷畏寒,无明显发热.近2d头痛伴喷射样呕吐,为胃内容物及少许胆汁.当地医院查血压9.3/6.7kPa,曾用多巴胺等治疗,因病情重诊断不清而转来我院.

    作者:陈海英;赵福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与阿托品化用量的体会

    1 病例摘要患者庄英,女,18岁.急诊于2000-03-02 1∶30,服敌敌畏液约100ml,于11∶30送来门诊救治,检查,神志不清,面色青紫,口吐粉红色泡沫,并闻及浓烈嗅气味,呼吸困难,36次/min颜面肌肉呈小肌群震颤,头部及周身潮冷,末梢发冷,抽搐四肢强直,体温35.4℃.血压10.0/6.6kPa,压眶反射消失,双侧瞳孔等大缩小针尖样改变,心音微弱无力,心率120次/min,律规则,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及广泛性痰鸣音.

    作者:石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硬膜外加全麻技术受到了临床上广泛重视,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于腹部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跃滨;屈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护理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日渐成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被国内外眼科医生所接受.随着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量的增大,就其术后并发症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对其临床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受到临术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东霞;孙丽;栗庆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亡7例分析

    本文将我院7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者的死亡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头痛效果观察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许多疾病多可伴发,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我科1997-05~2001-05对117例因不同疾患而伴发头痛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海静;李爱杰;杨春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蛋白质的摄取与疾病的关系

    蛋白质在人体健康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日常我们在饮食中,天天能吃到蛋白质,但究竟应吃哪种蛋白质,多大量为宜,特别是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来说,要比正常健康人来讲更为重要.

    作者:王淑芝;陈琛爱;王秋萍;石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酒中杂醇油测定方法的改进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比色法是测定杂醇油的经典方法,由于温差悬殊,容易爆管、鼓塞,我们改用80℃水浴加热20~30min的处理方法(称新法),实验部分参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

    作者: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观察的体会

    在众多抗生素药物中,青霉素以其杀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且价格经济,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就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青霉素皮试80例临床观察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秀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吡嗪酰胺的毒副作用51例分析

    本文2000年对153例应用吡嗪酰胺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51例出现毒副作用,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立新;张鹤敏;姜永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管内壁细菌培养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999-03后,我们重视对胸管内壁培养监测,同时进行呼吸道痰的细菌培养和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从而控制了感染的蔓延,对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结合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桂荣;张小华;程广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CT征像的对比

    鼻咽癌早期的CT征像一般仅见鼻咽部两侧不对称,咽隐窝变浅或消失,及局部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形等,与鼻咽炎的CT征像很相似,易产生误诊,而延误病人治疗.本文对35例早期鼻咽癌和10例鼻咽炎的CT征像,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茅亭;李晨阳;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胆系感染胆石症的治疗体会

    胆系感染、胆石症是常见疾病.目前公认的主要病因是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化学成份的改变等三个方面,而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兰;姜晓光;贺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不同时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精制腹蛇抗栓酶进行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

    作者:黄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双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并左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1 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双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h入院.检查: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左臀部可触及脱位的股骨头,左髋关节弹性固定.右髋肿胀无畸形,大转子区叩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骨块分离移位.

    作者:郭福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形态数字化分析

    1 材料和方法资料全部来源于我院1993~2001年的外检标本共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1~66岁,集中在50~66岁之间.对照1例.手术原因为骨折或陈旧性骨折.

    作者:刘宏霞;王丽波;张波;刘文书;陈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8-05~2000-08使用卡托普利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艾厚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川崎病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川崎病(KD)小儿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其在提示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以76例川崎病小儿为研究对象,在发病早期(7d内)做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在亚急性期(病程10~20d)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把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共33例;把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43例.将2组患儿早期心电图改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6例KD患儿,在发病早期(7d内)超声心动图未见有冠状动脉损害,而心电图已发生明显异常,其异常率为96%(73/7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而以ST-T段改变为严重,其发生率为51%(39/76),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较少见.在亚急性期,伴有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有45%(33/73)的病人相继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另外,本组76例患儿中心电图发生ST-T段改变的有39例,占心电图异常率的53%(39/73),在这39例中有29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74%(29/39).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率为100%(33/33), ST-T段改变发生率高达88%(29/33).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也达到70%(30/43),但是ST-T段改变发生率仅为23%(10/43).2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异常率还是ST-T段改变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心电图可以监测KD患儿心肌损害,同时ST-T段改变对提示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颖煦;王铁良;李隐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50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涛;夏俊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