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朱凤江;汝明
近年来,我院眼科对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中应用阿霉素与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大76岁,小43岁.其中2例二次复发,3例是三次复发,部位均在鼻侧.
作者:张素梅;韩素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传染病管理水平,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动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为此对富区1981~1998年各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富区1981~1998年急性传染病报告病例统计,包括对医疗机构定期漏报检查中发现漏报后核实补报的病例.各类传染病分类按耿贯一主编<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病种限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作者:刘颖;刘佳慧;林泉;牛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发现高尿酸血症常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并存,而胰岛素抵抗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血尿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能肯定.本文就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作一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105例,男59例,女46例为本院1998-11~1999-10住院病人,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60岁~89岁,平均69.5岁.
作者:郭莹;殷跃;田立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快速型心房颤动(室率)>100次/min,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焦点.部分病人不接受电复律治疗,而采用负荷剂量胺碘酮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1 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0.2岁(20岁~60岁).风湿性心脏病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5例,孤立性房颤4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预激综合症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8例,Ⅲ级5例,Ⅳ级1例.左房内径平均42.3mm(30mm~58mm).44例均经综合治疗,未服用过奎尼丁,有6例曾用西地兰治疗,心功能改善但心房颤动仍未矫正,心室律仍在100次/min以上.
作者:缪冲;戴铁鸣;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及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治疗冠心病经历了药物治疗与溶栓治疗两个阶段.进入80年代后,开始应用介入手段.介入治疗的应用使许多药物及溶栓治疗难以解决的顽固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病人得到了有效的医治.但介入治疗后,长期的预后护理,如再狭窄、血栓形成、心理护理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自1997年,我院将PTCA应用于临床以来,共收治心绞痛病人500余例,冠脉造影后呈狭窄者232例,行PTCA术者94例.PTCA后总有效率98%以上.据统计,PTCA后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再狭窄率30%、血栓形成20%.为了更好地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逐渐摸索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乐;王晓丽;宋丽芸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子宫内膜腺癌中几种细胞膜抗原表达的研究、探讨在诊断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表明: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角蛋白(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染色分布特点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判定组织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者:胡云;刘颖;郑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PA-100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自动分析仪测定27例进展期肺结核患者和16例正常人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证实TNF-α可能参与肺结核的发病过程.1 材料和方法27例患者均为初次进展期肺结核患者,女9例,男18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岁.IgG抗体检测阳性19例,结核菌素试验22例呈阳性反应,痰菌检查阳性13例.X线检查27例患者均为浸润型肺结核.其中,并发胸膜炎者2例,有空洞者3例.16例正常人均系健康献血者,男6例,女10例.年龄25~38岁,平均33岁.
作者:贾玉茹;宋淑清;李燕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07~09底,治疗小儿佝偻病、佝偻病后遗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1例,其中男61例,女70例.年龄:小1个月,大2岁.131例中,佝偻病症状42例(易惊、多汗、脱发、食欲低下、睡眠不好).佝偻病后遗症89例,其中膝内翻畸形65例,膝外翻畸形24例.
作者:高晓;董红;金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科于1991年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组)治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48~64岁,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标准,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有较强的可比性.
作者:田国利;王悦友;张景成;张义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现代儿科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是一个包括现场急救,病儿转送和急救中心等三部一体的综合体系.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现场急救和护理1.1 使患儿立即脱离发生意外的因素,置地上或木板床上,取仰卧位、枕后颈使头后仰,以开放气道.
作者:赵晓丽;孙丽萍;吕国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绿脓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不断增多.因此,对此菌的分布、鉴定及药敏分析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自1997-05始应用W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84株绿脓杆菌并对其分布、鉴定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1 材料1.1 菌株来源84株绿脓杆菌均从我院病人的疾眼、尿及腹腔液等标本中分离获得.
作者:李丽华;陈非;陈光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腹腔肿瘤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吸收障碍及梗阻出血等症状.我院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简称TPN)疗法,但如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治疗,还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故TPN的护理更为重要.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1998年对50例病人采用TPN治疗,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2~71岁,平均54岁.
作者:刘伟;曲家艳;齐丽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如何应用B超确定和识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及应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方法:根据8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术前B超影像图特征、病理诊断以及所采取的术式,分析寻找诊断和治疗的佳方案;结果:8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67例,占77%;腺瘤恶变4例,占4.6%.在经腹腔镜手术摘除胆囊中,2例中转开腹,占2.3%;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B超影像诊断可靠准确,其良恶性的鉴别还要结合病理检验等其它手段,经腹腔镜摘除胆囊是治疗该病变的佳选择.
作者:许锦华;贲丽媛;刘波;董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变化快、发病后24h内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本病及时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我科于1992-03~1996-12共收治了18例AMI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0.6±10(45~79)岁.本组18例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者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使病人转危为安,无1例住院期间死亡.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蔡昕;牛淑华;郭玉花;唐宏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26岁,孕产.1997-06-08入院,孕39周,入院时查体KT36.3℃、P88次/min、R19次/min、BP14/9KPa,宫高32cm,腹围94cm,枕右前位,胎心率144次/min、于06-19 10h30min侧切分娩1正常男婴,胎盘正常大小,其母体面可见14.6×3.3cm实性肿物,暗红色,表面粗糙,质中等,切面呈细颗粒状,灰白夹紫色,立即取肿块不同部位作镜检,发现均有内皮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扁平形或梭形,胞浆极少,核呈圆形及梭形,间质不明显,细胞大小不等,排列无一定规则,毛细胞管腔内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出血,未见胎盘组织,病理诊断为胎盘毛细血管瘤.讨论:胎盘血管瘤为胎盘肿瘤中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常为单个,少数为多发性,胎盘血管瘤大时,胎盘也增大,重量增加,肿瘤部位的厚度增加,大的胎盘血管瘤多有隆起,突出于胎儿面,少数位于母体面,占据部分或全部胎盘小叶,极少数血管瘤位于胎膜内,与胎盘以血管蒂相连,胎盘血管瘤的营养血管与绒毛膜板相连,胎盘血管瘤的症状与瘤体的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一般不引起症状,但肿瘤较大直径大于5cm或以上者,生长部位靠近脐带附近,可压迫脐静脉,伴发羊水过多,早产、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但很少有胎儿死亡及畸形并发症.
作者:鄂玲香;刘学;苏丽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坚持长期、持久乃至终身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治疗,这就需要病人和家属学会必要的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认识糖尿病的本质和特点,掌握自我监测和家庭康复的治疗方法,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急性合并症之一.DKA是因血浆中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加重,分解加速,血清酮体上升,酮体中酸基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年轻糖尿病酸中毒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老年病人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如若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但若早期发现,早期积极处理,治疗成功率可显著提高.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应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疗法教育、药物治疗教育等等.除此之外,这里着重介绍如下几个问题,旨在帮助糖尿病病人接受和掌握,其目的减少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作者:梁娥;张秀兰;许香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瘘术,其方法是膀胱切除后,将输尿管下段向上游离约10cm输尿管内插入一塑料管做支架至肾盂,在腹壁切一小口,输尿管从此口拉出,其断端与皮缘缝合造瘘的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心理护理肿瘤病人对膀胱全切术心理负担很重,对尿道改道术更难以接受,我们反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治疗和护理上的有机配合.
作者:李守波;张术云;宋长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科于1995~1998年共为11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其中,带管时间长30d,短7d,平均13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新鲜由于气管切开术后,空气不再经患者鼻咽部过滤而直接进入肺部,故空气消毒很重要,我们采用1∶30金星消毒液室内喷雾消毒30min,1次/d.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6℃~20℃.相对湿度保持60%~70%,以防止气道干燥和痰液粘稠.
作者:杨亦男;杨亦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功能异常病因复杂,可以是原发肝细胞损害,也可以是继发性肝细胞损害.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泰特在治疗肝功能异常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共79例,随机分为两组,泰特(GSH)治疗组43例和肝泰乐治疗组36例.其中,GSH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5~68岁,平均44岁;肝泰乐组3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5岁.两组病人肝功异常的病因均为原发肝损害的肝炎、肝硬化和继发肝损害的病人,后者包括非消化道感染病人、非消化道实体肿瘤化疗病人和血液病化疗、贫血、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这些病人的肝功异常均是治疗中药物引起肝炎的病人.分组情况详见附表1.
作者:王雪萍;焦宁宁;唐志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笔者对本院1998-10~1999-10,收治的208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力进行了检测,并与非肝胆性疾患作以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探讨GGT在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鲍维珍;邵丽娟;赵殊娟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