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慧;李莉;马洪霞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老年化人群中肥胖的发生率,解决与年龄相关的体重增加的机制,描述肥胖对疾病的影响,并向肥胖的老年病人提出减轻体重的指导方法.
作者:赵鹃;车玉兰;李碧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院自1997-02~2000-01,使用洋地黄维持量疗法的648例中,引起中毒性心律失常者57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21例,女36例,年龄为20岁以下3例,21~30岁6例,31~40岁6例,41~50岁11例,51~60岁13例,60岁以上18例.
作者:吕艳芝;张淑华;王秀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摘要例1:患儿,男,3岁,以呕吐2d,抽搐4次就诊.患儿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在家口服胃复安,3次/d,2片/次,共5次后,患儿突然抽搐,抽搐时表情痛苦,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抖动,双手握拳,颈项强直,持续约10min,经针刺人中后缓解,以后又抽搐3次,症状同前,故前来就诊,入院后查体:KT36.4℃,P112次/min,R28次/min,精神差,呈嗜睡状,咽部无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入院后追问病史,因患儿有口服过量胃复安病史,诊断为:急性胃复安中毒,给予吸氧,止惊,补液及东莨菪碱对抗,患儿病情明显好转,3d后出院.
作者:林晓薇;崔宝玲;齐春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腕部屈侧解剖复杂,是发挥手部功能的连接及转动区,有2条大的动脉,2条重要神经及12条肌腱,伤后可能出现局部水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肌腱粘连等并发症.需2次手术.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及功能障碍,为使患肢伤而不残,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基础上采用了较系统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成华;许桂凤;何晓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阴囊湿疹以病程长,易复发为其特点.目前常规治疗虽能暂时控制其症状,但终不能避免其反复发作.笔者几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广波;曹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9岁,1998-9-22就诊.主诉:在操场上军训时被蜜蜂刺蜇右侧耳垂,当即感到局部刺痒灼痛,烦躁不安,难以忍受.既往健康,无过敏史.检查见:右侧耳垂出现直径约1cm×1cm红色丘疹,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处置:碘伏涂擦患部.处置后5min左右,该患者因出现周身瘙痒而再次就诊.见右侧耳垂红色丘疹消失.全身出现荨麻疹,以面部和胸腹部为重,且皮肤发红.观察中仍有新鲜丘疹出现,迅即有喉部发紧、胸闷、发憋、恶心、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血压下降至10.7/6.7KPa,呼吸24次/min,脉搏108次/min、细弱,出现早期休克症状.当即将患者平卧,解开其颈部衣扣,同时给予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mg,异丙嗪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加25%葡萄糖液40ml中静推;另给0.2ml的1:1000肾上腺素溶液浸润注射于右侧耳垂;维生素C5.0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经上述处理后血压回升至12/8KPa,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患者自觉症状好转,2h后输液完毕无任何不适.
作者:靳彩霞;刘晶;孙彩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在1987-10~1991-12,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8例.其中6例经单纯保守治疗治愈(保守治疗后中转手术的2例不在其内).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13~53岁,平均30岁.斗殴2例,跌伤1例,平均3例.6例均为单纯性脾破裂,受伤到治疗间隔4~48h,平均12h.住院时间10~62d,平均23d.输血0~1200ml,平均460ml.随访5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3~9个月,无远期并发症.
作者:张学忠;许艳博;蒲春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于绚丽,女,25岁.因右腹股沟肿6个月,增大迅速于1998-07入北安市人民医院.体检:右腹股沟内见2.5cm×2.6cm×2.7cm隆起包块,质软韧活动度较低好.B超:右腹股沟占位病变.临床诊断:腹股沟肿物行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组织及周围组织,包膜连着1管带状物呈囊样组织,质韧.镜下:瘤组织不见条索状和团块状癌巢,呈散在分布,瘤细胞为圆形大小均匀,镜界清楚,胞浆丰富.核大圆型.核膜厚,核染色质粗大,核仁大,偶见病理核分裂象.间质少,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有出血和坏死现象.病理疹断:腹股沟无性细胞瘤.术后9个月复查无复发.
作者:罗浩;陈雪松;周德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子宫肌瘤与内分泌相关研究的进展,证实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所以我们尝试用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6-06~1998-04,共有12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了治疗.患者年龄为26~40 岁,平均为35.6岁.主诉不孕2例,月经过多9例,痛经4例,贫血7例,下腹痛者4例,经期过长者5例.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前未用任何激素类药物,且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卢美松;尤立艳;赫丽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以往认为其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发现其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一样,也可加重或引起心律失常.现综合1989年以来有关杂志关于普罗帕酮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报道(包括我们临床遇到的2例)1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平;龚颖;张树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在16~49岁,高热4例,中热4例,低热7例,剧咳者10例 ,x线主要为斑点影9例,大片影4例,中等量积液2例.实验室检查,但WBC>10×106/L1 0例,血沉>25mm/1h者7例,冷凝集试验,凝集价为1:32(+)8例,1:64(+)2例,1:128(+ )3例,1:256(+)2例.
作者:宗立彦;南整卿;金晓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AMI甚或猝死.因此,防治发生心肌梗死及猝死甚为重要.近1年来,我们利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亚东;高广生;邓慧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于1997-06开始采用2%利多卡因与安定联合用药对人流术中止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受术者为孕38~69d的早孕患者,年龄19~40岁,无手术禁忌证.
作者:苏凤霞;周德刚;白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恩丹西酮预防小儿氯胺酮麻醉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小儿唇裂整形术患儿,分为恩丹西酮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全部采用氯胺酮麻醉.氯胺酮给药10min后,经静脉缓慢注入恩丹西酮或安慰剂进行双盲法研究;结果:安慰剂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53.33%;恩丹西酮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6.7%、6.67%(P<0.05);结论:恩丹西酮适用小儿氯胺酮麻醉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预防.
作者:孙波;李文志;姜长文;那北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5%~1%,我院自1992~1999年应用B超技术共诊断宫外孕69例,这些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桂兰;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急性颈部闭合性钝挫伤常可导致急性喉、气管外伤.引起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现结合抢救2例气管损伤病例加以讨论:1 病例摘要例1:患者男性,36岁.因高速驾驶摩托车被电缆勒伤颈部伴气促、咯血、声嘶3h入院.检查:呼吸急促,颈部及胸骨柄以上范围广泛皮下气肿,甲状软骨下约2横指处压痛明显.纤维喉镜见会厌,声带充血肿胀,左侧声带活动较差,呈旁正中位.给予吸氧、止血、抗炎、镇静等治疗,入院20h后,患者颈、胸部皮下气肿范围扩大,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纤维喉镜检查:声门裂约2.5cm,双侧声带呈旁正中位.即行颈前正中气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第3、4气管胸骨完全断裂.近侧断端有约1.0cm纵形裂口,远侧断端回缩至软骨柄后方,食道及颈前大血管无损伤.喉返神经未予探查.遂行气管断裂端端吻合术并于吻合口下方约2.5cm处行气管切开,颈部石膏固定于屈曲位,术后出血停止,呼吸顺畅.26d后拔除气管套管,检查声门裂约1.5cm,声带活动差,呈中线位,经2次杓状软骨拨动术,声嘶有明显改善,痊愈出院.
作者:彭峰;潘启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儿科14周岁以下患儿进行了近百人次的腰椎穿刺,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同时,对传统做法进行了两项改进,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玲;张维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把研究的目光注意到超声在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通过超声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结构及其变化所提供的丰富的诊断信息,认为有助于良恶性鉴别.笔者就43例62个腹腔及浅表淋巴结的二维实时超声观察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丰;佘扬惠;唐少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正确合理地使用催产素 ,对产程的顺利进展可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如使用不当则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应引起临床的高度注意.1 产程中使用催产素的适应证对于无明显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者的原发和继发性宫缩无力导致的潜伏期延长,或加速期宫口扩张延缓和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者,第三产程胎盘滞留及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等.
作者:孟树伟;荆艳松;胡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于胸膜及肺部周边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简便、创伤小的诊断技术,可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经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胸膜及肺部病变组织活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晓龙;郎黎明;贾奇志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