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PG水平诊断胃息肉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改姣;范晓斐;宋永玲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息肉,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G(胃蛋白酶原)水平对诊断胃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内镜治疗胃息肉患者为息肉组,选择同期无上消化道症状、无胸腹部手术的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并计算PGI/PGII比值(PGR).结果:胃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GⅠ、PGⅡ、PGR水平显著较低(P<0.05);炎性息肉组、增生性息肉组、腺瘤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贲门、胃底、胃体息肉组比较,胃窦息肉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清PG水平是诊断胃息肉的有效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9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菌药治疗,研究组接受及药剂科参与抗菌药总使用情况,抗菌药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预防使用抗菌药为18例(40.0%)和治疗使用抗菌药为27例(60.0%),抗菌药的总使用率为100.0%;研究组预防和治疗用抗菌药分别为15例(33.3%)、20例(44.4%),抗菌药总使用率为77.7%;研究组抗菌药总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应用抗菌药、研究组34例应用抗菌药.两组患者无四联抗菌用药,在三联抗菌用药方面,2组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单用药所占例比较高于对照组,联合使用二种药的所占比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中,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药效,且安全可靠,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肖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推拿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小儿周围性面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面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瘫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推拿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效可靠,具有起效快、预后佳等优点,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徐佳君;林瑜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应用鼻窦球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8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内镜鼻窦开放术,40例)和观察组(鼻窦球囊扩张术,47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嗅觉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2.50%),P<0.05;观察组患者的嗅觉正常率(57.45%)高于对照组(32.50%),P<0.05;中度丧失比例(10.64%)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淑献;张松;熊武;元红艳;赛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6例,将其按照诊疗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治疗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0808,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h、24h、7天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着良好的疗效,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苏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宝石能谱CT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肺部占位初诊患者,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成像模式扫描,结合病理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恶性病变组在动静脉双期的CT值、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分析能谱曲线和碘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作者:孟铁豹;陈国泉;欧顺玲;郭维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脑肿瘤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包括脑肿瘤出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占45.78%(38/83),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占54.22%(45/83),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偏瘫、视力下降、胃肠道不适等.结果:脑肿瘤出血患者在慢性病史的基础上,首发脑出血,病情迅速加重,突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具有多样化,以头痛、抽搐、呕吐、意识障碍等较为常见;经CT检查脑肿瘤出血,出血位置主要位于幕上或幕下,少数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量不同时,具有特征化的CT影像学表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大于对照组的84.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6%,小于对照组的55.27%;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脑肿瘤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患者的基础病史,采取增强CT扫描检查,可明确诊断,为采取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

    目的:分析对小儿脑瘫实施家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72例,年龄1-12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6)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前GMFM与AD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极大的促进儿童康复,使脑瘫儿童及早回归社会,在小儿脑瘫中应用效果优良,可促进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心肺复苏手术治疗成功相关的因素.方法:本次所选60例心脏骤停患者均于2017年4月份-2018年4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有28例患者治疗成功作为成功组,32例患者治疗失败作为失败组,比较心肺复苏手术成功影响因素.结果:在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上,成功组恢复时间明显要比失败组短,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成功组创伤性疾病与脑源性疾病所致心脏骤停的失败率比较低,明显比失败组低,组间对比显示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短有利于病人存活,另外脑源性疾病和创伤性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术死亡率较高.

    作者:黄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及粪便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比较肿瘤标志物、粪便及二者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探讨肿瘤标志物及粪便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进行粪便隐血检验和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粪便隐血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和二者联合检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隐血检验的敏感度大于粪便隐血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隐血检验的特异度大于粪便隐血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治中应用价值明显,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邱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58例研究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观察组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与对照组比对,改善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黄森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对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保温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应用保温护理干预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120例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均在腹腔镜下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对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切实可行,效果较显著.

    作者:白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阶段进行诊断并经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为SMACS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另选取20例由于肝肾部疾病需要行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目标,对两组患者的动脉期图像行矢状位MPR重组;同时测量各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A)之间形成的夹角;测量十二指肠水平位置所通过的层面中SMA和AA的间距.结果:13例SMACS患者SMA与AA的夹角、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技术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可以清楚显示动脉期图像,还能将MPR重组状态充分展现,在表达SMA与AA的关系上,其优势也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在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作者:符福文;张杰;卜庆丰;陈妃;李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方式对我院该病患者进行选择,总数量为52人,通过抓阄的方式平均分为两个小组,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进行治疗时,其中一组的治疗方法为将雌激素软膏放置在病患的阴道内,称为常规组,另一组也将雌激素软膏放置在病患的阴道内并使用保妇康栓联合进行治疗,称为联合组,治疗的疗程为四周,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两组病患的疗效、阴道状况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记录.使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病患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后发现,联合组比常规组的治愈率高,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的阴道的各项指标评估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阴道炎症的发生率的各项症状常规组均高于联合组,差异明显(P<0.05);两个小组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效果十分显著,应广泛使用.

    作者:王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究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组采用无创通气+常规药物治疗,后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左室射血分数等呼吸、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无创通气方法,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和心功能等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肖晓文;李晓红;古勋清;王玲玲;李辉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尿常规检验中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应用的检验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尿常规检验中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应用的检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尿常规检验患者80例,依据检验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化学法组(n=40)和尿分析仪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检验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验准确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应用的检验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实际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80眼)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于术前接受降眼压治疗,确保病患眼压在合理范围内,对照组仅实施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患者眼压再升高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视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病患行小梁切除术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钦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髋关节囊多点减压术联合气血通络治疗仪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髋关节囊多点减压术联合气血通络治疗仪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气血通络治疗仪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髋关节囊多点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和术后7天、14天、28天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7天、14天以及28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囊多点减压术联合气血通络治疗仪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聂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缩宫素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应用缩宫素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所用方法差异分对照组、缩宫素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消融治疗;缩宫素组采用超声消融治疗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消融率、能效因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缩宫素组患者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缩宫素组手术时间、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消融率高于对照组,能效因子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应用缩宫素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和消融时间,提高消融率、能效因子,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耿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

    目的:分析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A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单纯温针灸治疗,Β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治疗,观察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Β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膝关节评分、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评分等明显优于A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陈新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11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温针灸与关节松动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肩周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中心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肩周炎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96.61%,57/59)显著优于对照组(84.75%,50/59),P<0.05.实验组的疼痛及活动能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温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疼痛及活动能力情况的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新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