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李燕雪;张丽娟
目的:分析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对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4月本院ICU接收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压调控和完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变化,计算对比两组术后脑氧摄取率(CERO2),并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OS)评价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3天和7天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天和7天,CERO2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减压术辅助血压调控和完全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颅内压和CERO2,促进预后,其临床价值值得总结和推广.
作者:刘辉;王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上CT、MRI和MRA(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患者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所有患者均行CT、MRI及MRA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28例发生脑梗死眩晕患者行同样方法检查,比较分析结果.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4例,阴性20例;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2例,阴性2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MRA诊断患者均呈现动脉供血不足.MRI可以检查出全部脑梗死眩晕患者,而CT仅能检查出6例患者.结论:MRI及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诊断价值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OPG(骨保护素)/RANKL(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系统在调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性关节炎大鼠(观察组)、健康大鼠(对照组)以及骨性关节炎大鼠治疗后的膝关节软骨下骨中OPG、RANKL、RANK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OPG、RANKL、RANK的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大鼠高(P<0.05),A组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OPG、RANKL、RANK的阳性表达率均较B组大鼠低(P<0.05).结论:OPG/RANKL/RANK系统中各指标阳性表达可能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建中发挥阻碍作用.
作者: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ICH)钻孔引流术后血肿组织的清除情况对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术后残余血肿量将该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ICH患者分为完全清除组(A组)和部分清除组(B组)两组.A组术后颅内残存血肿体积<5ml(n=40),B组术后颅内残存血肿体积≥5ml(n=36).比较两组间术后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及颅内压的变化、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及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①手术14天时,两组TNF-α、IL-6、hs-CRP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低于B组(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即时颅内压均较术前增高(P<0.05),但组间差异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7天、14天时,A组颅内压降幅明显大于B组(P<0.05);③术后随访6个月时,两组GOS评分恢复良好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能有效提高IC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脑组织的自我代偿能力,对调控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徐规化;张鹏远;王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侧支循环对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PCI手术的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造影结果,其中存在侧支循环患者有45例,记为甲组,不存在侧支循环的患者有37例,记为乙组.对比不同组别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前,不同组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大流速比值(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浆脑钠肽(BNP)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LVEF、E/A均有所升高(P<0.05),LVEDD、LVESD、RDW、BNP均有所减小(P<0.05),且甲组LVEF、E/A明显高于乙组(P<0.05),LVEDD、LVESD、RDW、BNP明显小于乙组(P<0.05).结论:侧支循环可改善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心功能指标.
作者: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状态(SAS、SDS),以及生存质量(SGRQ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出现下降(P<0.05),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3个月,SGRQ四项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出现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随访期末四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致力于将医院护理与家庭护理的有效衔接,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的连续性,从而保障和提升生存质量,具有很好地推广价值.
作者:冯玲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查看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中除血肌酐外,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TNF-α、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炎性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维;白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CHARISMA?Diamond复合树脂前牙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0例前牙龋源性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CHARISMA?Diamond复合树脂修复缺损,对照组采用CHA-RISMA?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修复缺损.对两组患者即刻和1年后的修复效果以及美学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即刻修复后在修复效果和美学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在修复效果和美学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RISMA?Diamond复合树脂在前牙树脂美学修复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星;李燕雪;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接受阴道分娩产妇6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两组,即参照组31例执行缩宫素预防治疗,实验组31例执行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预防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可见,实验组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参照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确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助于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产后2~24h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翠芬;李超雅;刘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妊娠结局.方法:以2014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选择LEEP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怀孕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方式,LEEP能够有效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恢复较快且安全性较好,对于妊娠结局改善也有明显的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陈丽娜;刘艳;陈思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问融合术(MIS-TLIF)应用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9例中央型LSS患者行改良MIS-TLIF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的脊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7.46±41.5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600(312.54±81.44)m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临床疗效评定为优、良、差分别为22例、5例、2例及0例,优良率为93.10%;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椎管前后径明显大于术前(P<0.05);无均硬脊膜撕裂、感染及神经受损,腰椎内螺钉稳固性良好,未见椎间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形成.结论:改良MIS-TLIF治疗中央型LSS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及体征,解除椎管内神经组织压迫,保护神经组织,手术创伤少,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作者:蔡成;何光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类药物与应用水合氯醛应用于儿科患儿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需要镇静的患儿共88例,按照患者岁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比较患儿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检查时,采用水合氯醛进行镇静的效果显著,药物起效快,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郭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在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冠状动脉扩张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所有川崎病患者.比较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扩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375例患者包括在内,其中典型川崎病291例(77.6%),不典型川崎病84例(22.4%).与典型川崎病患者相比,不典型川崎病患者更倾向于处于年龄段的两端,以<1岁和>5岁多见;不典型川崎病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间隔长(P<0.01);使用丙球时病程长(P<0.01);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高(P=0.02),两组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丙球的治疗反应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和丙球治疗时间是不典型KD冠状动脉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及治疗的不及时,与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有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作者:钟妍妍;孙军;魏春雷;袁迎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应用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0例,依据手术选择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手术方式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应用的手术方式为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优良率为83.64%,对照组优良率80.00%,P>0.08.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接近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化疗药物输注(高危药物输注)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流程化管理纳入标准.(为提高高危药物的输注安全,对高危药物输注实施优化流程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输液安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流程化管理后,患者的输液等待时间短于管理前,遵医嘱差错、摆药差错、输液外渗等发生率低于管理前,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的输注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绚丽;李玉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40mg/次,2次/日),观察组接受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首剂量80mg/次,后以8mg/h的速度持续泵注,如果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输血.治疗后分析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更低,P<0.05;入院时,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后输血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对于因糜烂型胃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而言,使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可全面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甲状腺手术较为易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经损伤,但目前对于术中喉返神经是否需要显露尚有争议,如何在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临床医生面对的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在术中显露和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为临床甲状腺手术术中减弱对喉返神经受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贾振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和病毒感染组60例,另选6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比较三组受检儿童血清CRP、PA、PCT的表达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CRP、PCT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血清PCT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CRP、PA及PCT联合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RP、PA及PCT单独阳性检出率,且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A及PCT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急性感染疾病的病原体种类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卫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中精神障碍相关诊断的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奎硫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评定在基线时、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疗效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具体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时、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BP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BPRS评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4.010,P=0.04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379,P=0.020).结论:奎硫平与阿立哌唑对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均具有较好疗效.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奎硫平.
作者:张艳;高咏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评价丹参川芎嗪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治疗为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用药基础中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治疗可使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转好,利于预后,治疗疗效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亚歌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