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珏;邓晓;张文书;王珍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导管[1].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首选途径,可减少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穿刺送管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异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异位;原发性异位是指置管过程中发生HCC头端位于腔静脉以外的异位[2].据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达10%~60%[3].若导管头端异位于其他血管,极易导致静脉炎、回血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输液不畅,导致非计划拔管.因此发生原发性异位后,应及时调整.本文介绍1例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后在介入室通过手法复位成功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莲;邓伍秀;揭满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早期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展的经验分析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单侧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及术后Harris评分等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完成40例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趋于稳定,且比早期明显偏低.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8.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52±12.34) min,平均出血量(210.4±99.6) mL,平均住院时间(7.35 ±1.62)d,平均切口长度(9.42±1.33) cm,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0.60±7.33)分,术后6周为(70.70±6.93)分,术后3个月为(85.12±2.74)分,术后6个月为(90.70±2.35)分,术后12个月为(93.85±3.55)分.术中骨折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研究发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完成40例手术之后趋于稳定,因此认为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至少应完成40例手术.学习早期容易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骨折等并发症.引入专用下肢牵引架、特殊拉钩等微创配套器械及术中C臂透视等辅助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是该术式有一定难度,且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手术医师在选择该术式时需谨慎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微创,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作者:高辉;刘承鸿;何春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合并造口周围脓肿患者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6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合并造口周围脓肿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处彻底清创,填塞藻酸盐银离子敷料,造口周围应用防渗漏材料,肠造口周围脓肿切开持续冲洗和负压引流,联合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同时做好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结果:15例患者如期愈合,1例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而延期愈合.结论:对于皮肤粘膜分离合并造口周围脓肿患者,通过对分离处的彻底清创,填塞藻酸盐银离子敷料,造口周围应用防渗漏材料,脓肿切开处持续冲洗和负压引流,联合应用湿性愈合敷料等,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彭春英;谢三风;孙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卒中后心理问题的特点.方法:选择A(61 ~70岁)、B(51~60岁)、C(41 ~5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卒中患者各120例,均在发病2~3周病情稳定后,进行汉密尔顿自评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用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三个卒中组4种量表总分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且三个卒中年龄组中,年龄越小,总分越高.结论:中青年卒中后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临床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钟善全;黄樱;刘铮;黄旭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臀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60例臀部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涂擦于创面,再用康惠尔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喷于创面,将1%磺胺嘧啶银软膏涂于创面,后用无菌粘贴敷料覆盖.结果:治疗组在换药疼痛程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创面早期渗液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增加,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泡沫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能减少臀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渗液量,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创面的愈合.
作者:曾群英;赖盛飞;陈小明;郭香兰;何桂花;于笑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发现泛素连接酶SIAH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为了研究SIAH2和肝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利用RNA干扰技术观察泛素连接酶SIAH2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0例HCC和相应癌旁组织中SIAH2蛋白的表达.构建特异性靶向SIAH2的重组干扰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SIAH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S比色法测定重组质粒转染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变化.结果:SIAH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靶向SIAH2的干扰RNA能显著抑制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HepG2-neo组、HepG2-NC组和未转染HepG2组相比,SIAH2干扰组(HepG2-S3)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体外侵袭能力减弱.结论:SIAH2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在肝癌发病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上述研究为以SIAH2为靶点的肝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瑶;贺兴波;黄文峰;周云;黄才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不同提取方法对橙皮甙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冷凝回流法和碱式提取法提取赣南脐橙果皮橙皮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橙皮甙含量进行测定.采用ZORBAX C18柱,流动相为V(甲醇):V(0.5%乙酸)=32∶68,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采用外标定量法进行测定.结果:橙皮甙在浓度为10~30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3 4.冷凝回流法提取橙皮甙含量为4.18%,碱式提取法为1.18%.结论:冷凝回流含量高且纯度好.
作者:张娟;黄志强;周鹏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从淋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鉴定的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从淋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鉴定的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C14)和无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ATCC14053)的菌体蛋白质,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结果:C1-4与ATCC14053相比,显著差异表达蛋白点232个,其中180种蛋白表达明显上调,52种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质谱鉴定了32差异蛋白质点,8个得到鉴定,均在C1-4菌株显著表达.结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与无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相比,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唐晓媛;刘志春;马廉兰;张文平;王润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筒型约束具在重症监护室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导管脱落评分≥10分的22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 18例和对照组1 10例;实验组采用筒型约束具约束,对照组则同时采用腕部约束带和球拍式约束具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后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约束带滑脱率、手部关节活动度、腕部勒痕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约束带滑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腕部勒痕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筒型约束具与腕部约束带加球拍式约束具相比能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减少约束带滑脱,不影响约束后手指活动度,增加患者舒适感.
作者:梁玮秦;王春丽;幸丽萍;谢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涌泉穴位埋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OD、GSH-PX和MDA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涌泉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2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周后涌泉组给予穴位埋针7天,治疗结束后,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涌泉穴位埋针可显著升高肝脏SOD、GSH-PX的活性(P<0.05),而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情况下,涌泉穴位埋针可调节肝脏SOD、GSH-PX与MDA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特定脏器的自由基代谢有关.
作者:欧阳娟;蒋绍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术后的视力.因此,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一直以来成为临床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吕昊琴;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修复大面积眼睑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大于眼睑全长1/2的患者,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替代眼睑前层行眼睑再造.结果:10例患者随访10 ~ 48个月,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片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重建的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行眼睑再造,手术效果好,副损伤小.
作者:王辉;袁思奇;廖志莹;曾祥云;唐爱东;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童口腔粘膜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为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儿童口腔黏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口腔初诊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84例,84例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腔黏膜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多数以感染类疾病居多,口腔黏膜发病年龄有一定规律,早期诊断和好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防范和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舒娥;鄢梨;刘炳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常制备成膜性材料,纤维材料,水凝胶和微球等药物载体用于药物的缓释研究.本文介绍了水溶性医用聚乙烯醇的型号及性能以及水溶性PVA作为载体材料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展望了PVA材料在缓释药物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作者:余磊;李银保;张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危重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缩短护士操作时间,减少皮下淤血、血肿的发生.方法:选我科2015年6~8月收治的1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动脉采血后止血,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人工按压止血.比较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护士用于采血后止血耗时长短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采血后止血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好,护士操作简便,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比较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n=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n=22)及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n=24)3组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术前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相关凝血、生化指标.选取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T-1、vWF.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高于正常(P均<0.05),其中MN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高于FSGS组和MCD组(P<0.05);MN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明显高于FSGS组和MCD组(P<0.05).FSGS与MCD患者血浆ET-1浓度分别为(147.56±42.36) pg·mL-1、(138.56±38.02) pg· mL-1,均低于MN患者(192.1 ±49.16) pg·mL-1 (P<0.05).FSGS与MCD患者血浆vWF含量分别为(118.30 ±28.12)%、(124.38±34.22)%,均低于MN患者(146.64±31.46)% (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vWF(r =0.525,P<0.05)、C反应蛋白(r=0.465,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r=0.426,P<0.05)成正相关.和肌酐、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抗凝血酶Ⅲ无相关性.随访中1例ET-1浓度升高MN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ET-1、vWF浓度与病理类型有关.FSGS、MCD、MN凝血指标存在差异,可能与免疫反应、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因子从尿液丢失有关.
作者:雷向宏;刘勋华;张凤霞;汤显湖;王润秀;邹芳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及颈部淋巴结等组织之间解剖结构关系复杂.甲状腺癌手术的关键问题在于对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的保护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纳米碳混悬液(卡纳琳,以下简称纳米碳)作为一种有效的淋巴结示踪剂可以黑染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使之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在肉眼下分辨,有效的解决了甲状腺癌手术的关键问题.
作者:兰贤斌;彭韶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行抗凝治疗,出血与栓塞是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凶险和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合理掌握抗凝强度,减少术后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一直都是心脏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低强度抗凝治疗策略以及当前的低强度抗凝治疗发展作一综述,以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低强度抗凝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陈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ATF3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选取9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于2007年1月~2009年5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选取同一患者距离肺癌组织≥5 cm切缘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同时分别选取正常肺组织30例及炎性肺组织30例分别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肺组织中ATF3表达水平,并结合肺癌患者随访数据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ATF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率,ATF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显著差异性(P<0.05).生存分析提示ATF3的阳性组的生存期较ATF3阴性组的低(P <0.001).结论:ATF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水平与癌旁组、正常肺组织组及炎性肺组织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性;且ATF3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中有相关性;ATF3表达水平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杜志明;江柏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分析和研究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服务,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一定护理效果,试验组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不仅促进患者对感染知识的了解,而且减少住院期间各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冯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