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春;张玉忠
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初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产的6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0).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则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日及出院日的焦虑明显强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且观察组产妇中切口感染和盆腔炎的并发者为0;产后抑郁率(6.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观察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降低产后抑郁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燕芬;陈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在高血压分级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两个社区9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同年龄组、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进行配对比较.检测并记录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病人经过3个月和6个月干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实验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且控制比较稳定,依从性、积极性、主动性均比对照组高.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人分级管理中能够提高高血压病人的防治疾病的意识,增强病人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益于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雪良;黄仕春;黄浩;许宗梅;钟超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3D CE-MRA(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拟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4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给予患者3D CE-MRA与DSA(有创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的ASO(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成像结果.结果:将DSA作为标准,观察组评价ASO符合率是91.30%;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灵敏度是98.16%,特异度95.04%、准确率96.6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51%、97.95%.结论:3D 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ASO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较高,无创伤、无辐射,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陈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异丙酚在ICU机械通气谵妄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牟3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ICU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咪达唑仑与异丙酚联合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中,观察组患者达到镇静所需时间及镇静后的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中实现镇静满意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无镇静过度患者,无效镇静也仅有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与异丙酚联合治疗的方法对重症患者进行镇静治疗能有效平缓患者情绪,使患者快速进入镇静状态,且能够缩短苏醒时间,镇静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温杰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探讨可靠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分娩并接受围产期保健服务的产妇871例为对象,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查产后抑郁患者,将产后抑郁患者(90例)纳为观察组,其它产妇(781例)纳为对照组,统计对象人口社会学信息、分娩情况、家庭情况等,应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明显更高,初产妇占比明显更高,自然分娩占比明显更高,缺乏家人关心占比明显更高,对居住条件不满意占比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次数、缺乏家人关心、对居住条件不满意(P<0.05).结论:分娩次数、缺乏家人关心、对居住条件不满意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强化家庭支持、改善居住环境是预防产后抑郁的可靠护理对策.
作者:王少娜;王秋杏;李柯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腺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图像表现(肿块形态、边界、包膜、纵横比、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的二维超声征象有: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缘成角或呈小分叶、蟹足样改变、内部回声减低不均、微钙化等.结论: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杨岢;董娇楼;周策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房颤动态心电图和心电散点图,探讨心电散点图在诊断分析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将176例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制成RR间期散点图,与其动态心电图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房颤伴交接性逸搏、房颤伴频发室性早搏的诊断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颤伴房扑的诊断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散点图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心电图.结论:心电散点图可以提高房颤诊断的速度及正确率.
作者:丁蓓蓓;高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已经成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经过实践和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不规范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所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中山市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人体测量的监测,收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以及文化卫生等相关资料.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结果的趋势分析,积极探索出我市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范木耿;刘倩云;黄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全切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将我院210例拟接受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FOCUS超声刀组(n=108例)和常规手术组(n=102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总手术时间、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FOCUS超声刀组与常规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28.72±26.57)min和(217.18 ±31.95)min (P<0.05),功能性颈侧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8.57±6.89)min和(57.28± 11.34)min (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58±9.65)mL和(53.12±11.84)mL (P< 0.05),切口长度分别为(4.86±0.64)cm和(7.12±0.67)cm(P <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美容效果好,熟练掌握超声刀的使用技巧,手术更安全高效.
作者:王晓兰;张殿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动脉取栓导管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取石.方法:我院收治的11例胆总管扩张(1cm>直径>0.8cm)肝功异常但M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通过胆囊颈管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将结石取出后行术中造影.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复发而行开腹手术.结论:动脉导管胆总管取石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马克强;鞠天伟;郝军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消眩晕汤,行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同时健脾除湿、利水渗湿、化痰行瘀,合并山莨菪碱、甘露醇静滴,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二组(中药组)及对照组(西药组),各组均为52例,均连续观察7-14天.治疗一组口服自拟消眩晕汤加减,合并西药山莨菪碱、甘露醇静滴,治疗二组口服自拟消眩晕汤加减,对照组用山莨菪碱、甘露醇静滴,观察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一组(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西药组)比较,具有明显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二组(中药组)与对照组(西药组)比较,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5).结论:口服自拟中药消眩晕汤合并西药山莨菪碱、甘露醇静滴,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满意.
作者:钟长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疗法包括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功能训练、高压氧疗、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对比评价2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综合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神经损伤患者,综合多种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值得关注.
作者:彭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胆管癌患者经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特选取自2013年3月起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管癌患者124例,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腹胆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功能状况、围手术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胆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总胆红素值(24.89±7.3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3±6.01)μmol/L,差异对比,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用时(201.14±10.58)min、术中出血量(389.96±100.2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3.96± 15.49)h、下床活动时间(4.96±3.03)d及住院时间(11.59±7.47)d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用时(224.96±29.81)min、术中出血量(633.79±123.5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7.83±12.27)h、下床活动时间(7.01±2.97)d及住院时间(16.72±8.96)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对照组(30.65%),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开腹胆道旁路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预后效果较优.
作者:何凤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探究用药阿托伐他汀后疾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单用氯吡格雷服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用药后患者病症改善情况,同时3个月后对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用药后联合组较单一组甘油三酯、TC、HDL-C水平高、LDL-C水平低,P< 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95.8%,单一组为85.4%,单一组临床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无治疗组治疗效果好,P<0.05.结论:临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阿托伐他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血脂使血管阻塞情况好转.
作者:彭建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对实验组33例采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单纯匹多莫德治疗,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治愈效果和出院6个月之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经过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9.1%,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陈少藩;刘茹;陈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T与MRI在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究CT与MRI诊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根据对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影像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判断CT与MRI的诊断效果.结果:CT与MRI对患者肺结节的诊断影像学没有明显的差异,并且,A、B两组患者肺结节的病变部位、直径及其形态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患者肺癌的诊断影像学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CT与MRI在老年人肺结节的诊断结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MRI的诊断对患者的放射影响较小;CT与MRI在肺癌方面的诊断差异明显,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适合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方武;杨万就;谭志红;梁土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03月我院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75例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及技术要点,并与外科手术、内镜及X线比较,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5例患者均局麻下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并发症,未发生出血、造瘘口周围渗漏、感染,操作时间45±15min,术后2h进食,拔除造瘘管后随访6个月-1年来见造瘘口感染、渗漏及腹痛等.结论:对比外科、内镜下及X线下胃造瘘术,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安全、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增林;候小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居家养老用于社区老年保健服务中的效果,分析使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社区常住老年人83例,给予居家养老服务,干预前后老年人对糖尿病和高血压及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使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估干预前后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老年人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因及治疗知识得分、自我护理知识得分均明显提高,P均< 0.05;老年人生活质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分值均明显提高,P均< 0.05;干预后,老年人对保健服务满意率为90.36%,较居家养老干预前(75.90%)高,P<0.05.结论:居家养老在社区老年保健服务中应用能加深老年人对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得到社区老年人普遍认可.
作者:李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17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功能锻炼联合药物治疗,后者仅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OABSS)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数目.结果:两组NIH-CPSI评分、OABSS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NIH-CPSI各指标及总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NIH-CPSI各指标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ABSS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此两项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功能锻炼结合药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优于单行药物治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
作者:赖俊彦;叶永康;罗杰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自愿参加我院肿瘤学教学改革的30名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择2013年10月之前相同专业的30名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讲解学校教材为主,观察组应用案例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课堂内容掌握情况、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是93.3%,考试成绩优良率是83.3%,对照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是73.3%,考试成绩优良率是56.7%,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与考试成绩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殷茜;张贵海;张廷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