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片的溶出度

邓海莹

关键词:小儿氨酚黄那敏片, 溶出度, 对乙酰氨基酚, HPLC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mol·L-1醋酸铵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1.840~46.00μg·mL-1(r=1.0000,n=7);加样回收率为98.76%(RSD为0.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片的质量控制.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水平的表达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入选11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肾小球的滤过率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55)和单纯糖尿病组(n=55),比较两组电解质指标如磷钙镁钾钠的水平差异,通过糖尿病肾病组亚组分析,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病程其电解质的发展.结果:①糖尿病肾病与单纯糖尿病组间存在差异,表现为磷钾水平的升高,钙镁水平降低,钠无显著性的差异;②糖尿病肾病亚组分析显示,各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存在差异,Ⅲ期患者在镁、钙的水平在三组中低,钾的水平反而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增加,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下降,紊乱程度加深.

    作者:邓上安;廖芳;张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均依据指南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调脂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比较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及梗死面积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IL-6、TNF-a水平均降低,LVEF则显著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梗死面积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阿托伐他汀而言,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且可减小心脏梗死面积,值得推广.

    作者:缪海雄;叶椿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AMI后心力衰竭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采取纠正心衰、吸氧、扩血管、利尿、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则联合rh-BNP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治疗6个月及1年后心源性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TNF-a及BNP水平均降低,LVE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6个月时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治疗1年后患者死亡率则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BNP对于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景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间苯三酚对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的初产妇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潜伏期延长倾向的初产妇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0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98例无妊娠并发症及无剖宫产指征的健康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不予药物,给予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苯三酚80mg静脉推注处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宫颈全开时间(P=0.00)、第一产程时间(P=0.00)、宫口扩张平均速度(P=0.00)、剖宫产率(26.5%,51.0%,P=0.01)、产后平均出血量(P=0.00)、宫颈水肿率(P=0.04)与对照组的指标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时间(P=0.72)、宫颈裂伤率(10.2%,14.3,P=0.53)、新生儿评分(P=0.15)、胎儿窘迫发生率(4.1%,0.0%,P=0.15)、羊水污染率(6.1%,4.1%,P=0.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明显促进产程,对降低剖宫产率、松弛宫颈、减轻宫颈水肿具有明显效果,并且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黄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探究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本院妇产科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措施,对治疗组患者行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00%,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即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以及痊愈时间方面的数据值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对其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其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可能性,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化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老年高血压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24h血压变异性(24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hDBPV、白昼DBPV、夜间DBPV、昼夜节律等血压变化指标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24hSBPV、白昼SBPV、24hDBPV、白昼DBPV、IMT等指标的数值水平均降低,昼夜节律则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显著;两组夜间SBPV、夜间DBPV未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7.50%(3/40),观察组10.00%(4/4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更好地改善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方厚民;曾繁枋;赖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麻醉/意识监测仪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麻醉/意识监测仪Narcotrend(NT)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患者78例,格拉斯哥评分(GCS)均<8分.入院后即记录Narcotrend指数(NI)和GCS评分,随访6个月后行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分析NI值与GCS评分及NI值、GCS评分与GO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I值与GCS评分、GO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3、0.687;预后良好组NI值及GC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NT监测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黄四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5天、10天、15天时的血β-HC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包块直径缩小短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能够快速降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补血β-HCG水平,减少包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少,值得推广.

    作者:区海云;梁勤芳;彭彩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hs-CRP以及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hs-CRP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均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Hs-CRP、IL-6、TC、LDL-C、TG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患者HDL-C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调脂作用更显著,可更好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邹细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作用

    目的:考察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消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利用TCP法测定浓度为31.2 mg/mL,15.6 mg/mL,7.8 mg/mL和3.9 mg/mL大黄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效果;考察不同作用时间6 h、12 h和24 h大黄提取物对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的影响.结果:当大黄提取物浓度大于7.8 mg/mL时大黄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具有显著的消除作用;当药物的作用时间大于12 h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中药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具有消除作用,且其消除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张忠斌;高天;丁文雅;林小兵;张金娜;田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41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D-D、Fib水平降低,VEG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逐渐降低,但各监测点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加速疾病康复,缩短病程,抑制炎症反应,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念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肾血管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经CT诊断确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波血管检查,对其病变部位的检查结果和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发现92根狭窄血管,敏感度为100%,超声检查发现82根,敏感度为87.80%,差异显著,且CT诊断的特异性为95.65%,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82.39%(P<0.05).但组间狭窄血管的位置、基本形态、长度、狭窄程度和负荷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能够明确病变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志勇;叶浩祥;李柳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微钙化显示技术在辨别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微钙化显示技术在辨别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乳腺病变微钙化特征与乳腺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结果示微钙化型247例,且多见于恶性肿块,粗钙化型和弧形钙化型多见于良性肿块,良、恶性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径≤2cm的肿块共检出166例,钙化发生率为4.01%,直径>2cm的肿块共检出134例,钙化发生率为38.1%,组间比较,P>0.05,说明钙化与肿块大小无关;超声结果示微钙化型247例,诊断符合率为82.3%(247/300);超声定性分组中良性111例,恶性189例,灵敏度为83.0%(171/206),特异度为80.9%(76/94).结论:乳腺病变内微钙化灶是辨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瑞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及管理对策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0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以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制定相应对策,实施于研究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我院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完善管理制度,能够大限度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提升医院医疗质量.

    作者:苏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率、药物使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癌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羟考酮缓释片平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会有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疗效佳,安全且可上调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

    作者:赖如京;涂芸芸;邱火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对重度脑外伤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在重度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其对患者精神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脑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各39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发现,经整体护理模式的试验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应用整体护理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38/39)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6.9%,30/3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重度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整体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情况,为临床脑科护理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口尝评价方法在苦参碱苦度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口尝评价方法在苦参碱苦度评价中的应用与结果.方法:选取健康评价员20名,制备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溶液,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尝评价.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得分.并对不同方式的排序正确率与判断灵敏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排序+评价综合法所得数据的排序正确率与判断灵敏度高,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排序+评价综合法的口尝评价方式,对于苦参碱苦度评价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彦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社区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其治疗药物的不同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72.10%,同时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消退用时显著缩短,数据之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其效果良好.

    作者:吴铭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护理计划和常规阑尾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腹膜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通气时间25.6±2.8h,下床活动时间13.7±2.4h,住院时间4.9±1.6d,并发症6例,对照组肛门通气时间41.8±4.7h,下床活动时间28.9±3.4h,11.5±2.6d,并发症1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春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沙利度胺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行化疗治疗,沙利度胺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天3-5天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至300mg/天,化疗以3-4周为一周期,两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沙利度胺组ECOG评分、睡眠质量、体重改善率分别为61.8%,79.4%,50%,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26.5%,20.6%,17.6%,同时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在沙利度胺组发生率为32.4%,对照组为58.8%,两组患者化疗后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及减轻消化道反应有一定作用.

    作者:肖敏;曾冬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