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

缪海雄;叶椿香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心脏梗死面积,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均依据指南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调脂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比较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及梗死面积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IL-6、TNF-a水平均降低,LVEF则显著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梗死面积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阿托伐他汀而言,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且可减小心脏梗死面积,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1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6例,针对全部患者均实施临床常规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为其实施间隙蓝光照射,相较实施持续蓝光照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普及运用.

    作者:张定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华法林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肺栓塞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64例老年肺栓塞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人形成肺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效果.结果:老年人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深静脉血栓、心肺疾患、手术创伤等引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效果较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深刻认识到老年人形成肺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加强干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晟;岳文香;林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脂康联合别嘌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脂及血尿酸影响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不同剂量别嘌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血脂康治疗)、B组(血脂康+小剂量别嘌醇治疗)及C组(血脂康+常规剂量别嘌醇治疗),各40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血尿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及斑块厚度变化B、C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及斑块厚度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变化,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DL-C增加较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三组TC、TG、LDL-C、UA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均比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血脂及血尿酸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别嘌醇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患者的血脂、血尿酸水平,同时具有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缩小斑块的作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杨玫;丁小亮;徐建鑫;叶引娣;胡立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0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了解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后,均成功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满意度高达100%.结论: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患者尽快康复,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美文;詹美莺;李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损伤控制策略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95.2%、100.0%、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3%、81.3%、86.0%、14.0%,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骨性愈合率及生活自理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丁剑锋;朱东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方案接受治疗,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一年后病灶X线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临床治疗一年后实验组病灶X线好转率及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结论: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为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单项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单项治疗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行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项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项治疗组,而临床指标结果则优于单项治疗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周长安;周珂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因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需治疗患者24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抗心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比索洛尔,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效果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ADD、LVEF和6min行走距离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临床效果较好,超声心动图指标恢复好,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红周;刘霄霄;张万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AMI后心力衰竭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采取纠正心衰、吸氧、扩血管、利尿、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则联合rh-BNP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治疗6个月及1年后心源性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TNF-a及BNP水平均降低,LVE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6个月时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治疗1年后患者死亡率则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BNP对于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景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沸石止血剂对家兔致死性股动脉损伤止血和愈合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沸石止血剂对家兔致死性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家兔,2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FC组)、阳性对照组(QC组)和阴性对照组(SD组).股动脉剪切2/3,致伤后自由喷血30s迅速用各种材料压迫止血.观察180min内止血时间、出血量、发热量和存活率等指标.结果:沸石止血剂2分钟成功止血,SD组(5/8)大部分15min内未止血.FC组、QC组和SD组在180min存活率分别为77.8%(7/9)、75.0%(6/8)和0%(0/8).结论:沸石止血剂可以控制本模型股动脉致命出血,不同沸石止血剂放热程度不同,导致局部组织灼伤影响动物存活.

    作者:瞿应良;尚小强;李晓婷;范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老年高血压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24h血压变异性(24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hDBPV、白昼DBPV、夜间DBPV、昼夜节律等血压变化指标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24hSBPV、白昼SBPV、24hDBPV、白昼DBPV、IMT等指标的数值水平均降低,昼夜节律则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显著;两组夜间SBPV、夜间DBPV未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7.50%(3/40),观察组10.00%(4/4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更好地改善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中层厚度,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方厚民;曾繁枋;赖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人促黄体激素联合克罗米芬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治疗效果及对排卵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激素联合克罗米芬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治疗效果及对排卵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情况,并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排卵、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RI、PI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排卵、妊娠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黄体激素联合克罗米芬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婧;庹闽;王月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麻醉/意识监测仪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麻醉/意识监测仪Narcotrend(NT)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患者78例,格拉斯哥评分(GCS)均<8分.入院后即记录Narcotrend指数(NI)和GCS评分,随访6个月后行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分析NI值与GCS评分及NI值、GCS评分与GO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I值与GCS评分、GO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3、0.687;预后良好组NI值及GC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NT监测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黄四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照平行对照法的划分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参照组,每组各3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PaCO2、PaO2、SpO2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70.00%,即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患者行抗生素的基础上,施以综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功能,促使患者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普及价值.

    作者:李木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清肺解毒汤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清肺解毒汤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8例,将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预防感染、早期肠胃营养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肺解毒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血清PCT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73.53%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4.12%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hs-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应用清肺解毒汤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率、药物使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癌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羟考酮缓释片平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会有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疗效佳,安全且可上调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

    作者:赖如京;涂芸芸;邱火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发生心理困扰情况,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对257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内窥镜中心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困扰发生、受到社会支持情况及患者自我表露能力.结果:78.6%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存在心理困扰现象;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医保支付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居住于城市患者与居住于农村患者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暂住在本地的患者;相关分析显示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的程度明显与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呈负相关,患者心理困扰的程度明显与患者的自我表露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现象较普遍,其发生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居住地、医保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程度、自我表露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匡世芳;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传统中药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对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保守治疗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各50例,A组单纯接受中药内服、外敷及灌肠治疗;B组单纯接受宫腹腔镜手术治疗;C组接受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B、C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治疗后妊娠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输卵管疏通情况及住院天数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但C组术后肛门排气明显早于B组.治疗后6个月内,A、B组宫内妊娠例数无明显差异,且均少于C组,但异位妊娠B组明显多于A、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内,A组治愈率显著低于B组,而B组低于C组,而异位妊娠发生率A组、C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使用中药后续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能够有效增加术后受孕率,降低并发症,显著优于单一方式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月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椎体Cobbs角变化,采用Frankel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结果:60例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椎体Cobbs角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均有显著改善,E级患者显著增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标;刘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沙利度胺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行化疗治疗,沙利度胺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天3-5天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至300mg/天,化疗以3-4周为一周期,两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沙利度胺组ECOG评分、睡眠质量、体重改善率分别为61.8%,79.4%,50%,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26.5%,20.6%,17.6%,同时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在沙利度胺组发生率为32.4%,对照组为58.8%,两组患者化疗后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及减轻消化道反应有一定作用.

    作者:肖敏;曾冬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