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李翠丽

关键词:糖代谢, 妊娠期高血压,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0例,按照OGTT试验将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孕期BMI≥25、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期胰岛素使用史、合并子痫前期和早产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对孕妇预防工作。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世界药物固定剂量组合产品开发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世界医药行业正在日益关注固定剂量组合剂产品的潜力。以下将研究这些产品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者:鲍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白术的研究综述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的白术,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如苍术酮、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等,此外尚含有白术多糖及多种氨基酸等其他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由于物质基础不同,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选择白术内酯Ⅱ作为主要考察指标。近几年,对此研究颇多,因此将对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谢明;宗可欣;富波;张丽杰;王笑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经皮肾手术、输尿管硬镜、软镜手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和接诊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尿脓毒血症患者共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欧洲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16例患者被及时诊断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其中轻微尿源性脓毒血症11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5例。经过合理治疗均治愈,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肾输尿管微创术中以及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标,及时诊断出尿源性脓毒血症并给予合理的治疗。

    作者:吴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100 mg/d,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d,均1天1次,连用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天1次,连用6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6,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及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肝功能状况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针灸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改善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方法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中是否较普通针刺治疗方法优越,从而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僵硬、功能困难三个维度及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3)两组患者关于疼痛、僵硬、功能困难的评分,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僵硬评分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及单纯针刺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相比单纯的针刺治疗,温针灸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程度方面有更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林婉敏;吴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7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温针灸组愈显率为92.31%,对照组愈显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张荣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75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疼痛良好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良好率为97.73%,对照组疼痛良好率为64.52%,两组疼痛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6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产科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付运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对朱顶红中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朱顶红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结构式、分子质量、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祥;辛国松;李莹琳;张璐;杨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热水加热式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和涂胶辊加热系统

    目的:温度控制方便,便于更换加热管和维修,容易保证涂胶质量,提高产品收率;方法:由原来电加热方式改为热水循环加热方式;结果:加热系统改造后,温度控制精准,维修方便,涂胶质量稳定,产品收率提高10%;结论:该套方案适用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加热系统,可广泛推广。

    作者:黄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烯醇化酶检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神经烯醇化酶(NSE)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36例于我院接受体检结果显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者神经烯醇化酶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CT显像技术对脑梗死体积进行测定,并结合患者病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即急性脑梗死患者NSE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的正常组患者(P<0.05),NSE检测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的NSE水平较健康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NSE水平能够间接的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体积。

    作者:余名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耐药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43例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和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研究组痰菌转阴率、空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具有痰菌转阴率高,空洞改善情况较好,不良反应程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32nm激光对49例(7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者采用 VISU-LAS532nm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视网膜激光光激术,术前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术后3~6个月再次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对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诊6个月~1年。结果:49例(74眼)中,视力提高58眼(78.4%),视力无变化14眼(18.9%),视力下降2眼(2.7%)。期间2眼病情不同程度有所发展,均与血糖控制不稳定有关。视网膜病变改善有效率79.7%,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王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目前中药材的种植和农药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大部分农药是很难降解的,由此带来的中药材的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高效快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现状,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色谱法,联用技术,以及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翀;郎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与分析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优缺点,做好护理工作。方法:抽取医院2012~2014年100例相关病例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癌痛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控制疼痛起效快,镇痛效力强,操作简单,癌痛均得到良好地控制,提到了护理质量。

    作者:庄丽;张冠婕;范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风止痒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消风止痒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线性范围为44.8μg/ml~448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甘书明;王树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术后30例患者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3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经过预见性护理后29例出院,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3%。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桃乐在350例阴道顺产分娩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安桃乐在350例阴道顺产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含安桃乐吸入外,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失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桃乐吸入用于分娩镇痛能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减少难产率。

    作者:吴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鹏飞;周英杰;郑怀亮;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冻干粉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体疗效及降低血脂及肝功能血清转氨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物,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