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彭世秀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非酒精性, 脂肪肝, 甘草酸二铵,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冻干粉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体疗效及降低血脂及肝功能血清转氨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物,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肝损伤模型。灌胃给予水苏糖,观察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肝指数、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水苏糖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肝损伤肝指数,降低AST、ALT和MDA含量,同时升高肝组织SOD水平。结论: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绍华;卜庆骅;李素梅;许冉达;邵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对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该制备工艺进行方法学及制剂质量考察。方法:应用薄膜分散法制成VP-16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进一步借助冷冻干燥技术进行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采用zeta电势测定仪及HPLC等技术进行方法学考察,主要包括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稳定性。结果: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形成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为(105.2±3.4) nm,Zeta电位为(-11.9±1.7)mV,包封率可达96.8%;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6%以上。结论: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脂质体载药量大,包封率高;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而准确,因而,该研究可为VP-16开发成静脉注射用新制剂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王江威;李津明;刘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7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温针灸组愈显率为92.31%,对照组愈显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张荣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6:94);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线性范围为38.92ng~136.22ng,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8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甘书明;王树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肾输尿管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经皮肾手术、输尿管硬镜、软镜手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和接诊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尿脓毒血症患者共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欧洲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16例患者被及时诊断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其中轻微尿源性脓毒血症11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5例。经过合理治疗均治愈,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肾输尿管微创术中以及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指标,及时诊断出尿源性脓毒血症并给予合理的治疗。

    作者:吴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炮制方法对巴戟天糖类成分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巴戟天糖类成分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巴戟天生品与不同炮制品中水溶性糖与醇溶性糖进行测定。结果:巴戟天不同炮制品与生品中含有的糖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巴戟天中的糖类成分所带来的影响有所差异。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CTH、CRP和COR水平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伤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按GCS评分标准对86例颅脑创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得分3—8分者为重-特重度伤情患者,得分9—15分者为轻一中度伤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重—特重型组50例,轻一中型组36例,选取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在24h内ACTH、CRP及COR的浓度水平,分析ACTH、CRP、COR水平与颅脑创伤患者早期伤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ACTH、CRP和COR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一特重度组患者ACTH、CRP和COR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TH、CRP和COR水平是颅脑创伤的敏感指标,浓度越高伤情越重,三项指标能够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及有效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汀劳;赵鹏洲;冯日祥;杨杰章;欧阳兆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片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桨法,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30 min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的溶出量。结果:在5.05~80.8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4%。3批样品在30min时的溶出度均超过标示量的80%。f2因子测定结果表明3批制剂与1批市售制剂的溶出过程相似。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测定非布司他片的溶出度。

    作者:陆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讨论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计生站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两组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7例。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增加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与回访后得知,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病情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针对慢性附件炎病人,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病情复发几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继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0例,按照OGTT试验将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孕期BMI≥25、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期胰岛素使用史、合并子痫前期和早产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对孕妇预防工作。

    作者:李翠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对朱顶红中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朱顶红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结构式、分子质量、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祥;辛国松;李莹琳;张璐;杨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109例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跟踪调查我院109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填写调查表。调查表项目包括患者病例号、姓名、科室、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个人药品不良反应史、舒血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选择溶媒、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疗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及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是否联合用药。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男73名,女36名)平均年龄(60.8±12.8)岁,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20 ml。疗程平均为(12.53.±3.2)d,每天静脉滴注给药1次。患者出现怀疑与舒血宁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结论:我院的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比较合理,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使用较为安全。

    作者:马佳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了根据《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要求选择合适的章节、知识点,确定教学专题,在教学中实施“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总结了《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应用“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陈婷婷;陈林林;王贺;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的基因治疗探讨

    本研究探讨肝癌基因治疗的载体及治疗策略。根据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及临床治疗策略。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为病毒、非病毒载体,治疗方法为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等。肝癌为常见的癌症,探讨基因治疗载体及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浔科;余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7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3例70岁及以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一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疾病、治疗情况、术中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1%),随访5年死亡4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低心排综合征、脑梗死等并发症49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呼吸功能衰竭及肾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少,死亡率低,预后好,疗效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冬;王伟林;严文俊;马韵生;闫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为米索前列醇组;B组为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C组为缩宫素组。对比三组术中与术后2h、24h出血量。结果:对比术中与术后2h、24h出血量,A组与B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上述两组和C组相比,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剖宫术后应及时运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杨周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鹏飞;周英杰;郑怀亮;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颈4672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72例妇女进行TCT检查,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72例TCT检查结果有182例细胞学阳性,检出率3.9%。其中ASC-US有113例;ASC-H有7例;LSIL有43例;HSIL14例;SCC5例。TCT阳性患者经组织学诊断为CIN I级及以上11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2.09%;其中LSIL与CINⅠ级符合率(36/43)83.7%,HSIL与CINⅡ/Ⅲ级符合率(11/14)78.6%,SCC符合率(4/5)80%。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方便、快捷、准确,值得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推广应用,结合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准确率。

    作者:孙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药已经被大量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但由于有些农药的监管能力不足或使用不当,使得农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和完善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技术。在这个分析检测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也是尤为的关键。文章综述了一些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对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以及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等进行了逐一的介绍。文中不仅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针对各类问题,提出了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挑战以及更高的要求。

    作者:关美琳;郎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它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并伴有软骨和骨质破坏。近几年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对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孟涛;苏红;李国玉;郭玉岩;吕邵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