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

张继娟

关键词:慢性附件炎, 妇科千金胶囊, 抗生素
摘要:目的:讨论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计生站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两组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7例。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增加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与回访后得知,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病情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针对慢性附件炎病人,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病情复发几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供电企业野外作业人群防紫外线情况及应用防晒化妆品效果研究

    为了解供电企业野外作业人群对紫外线危害的认识程度、自身防护情况及3种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以问卷调查200名供电企业野外一线工作人员,并在其中选40人分成4组,分别用3种不同的防晒化妆品和安慰剂,对使用不同防晒化妆品前后的肤色变化情况拍照记录并用进行图象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日光灼伤的患病率达12.5%,89%人了解紫外线的危害,70%的人认为紫外线能引起皮肤光老化,88%的人认为紫外线能引起皮肤肿瘤。14%的人平时比较注意防晒,78%的人知道防晒化妆品,15%的人知道防晒系数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的含义。供电企业人员野外工作期间,肤色普遍加深,11%的人每天用防晒化妆品,12%的人偶尔使用,77%的人不使用。3种不同防晒化妆品的保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供电企业特殊作业人群中要加强防晒的宣传教育,采用正确的防晒措施,对防晒化妆品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选用正确的防晒化妆品。

    作者:李红彦;孙成勋;朱宝余;高阳;孙文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性肺炎70例临床观察及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7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老年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8±2.9)d ,抗菌素平均使用时间(19.8±1.3)d,经治疗后痊愈13例(18.6%),好转54例(77.1%),未愈自动出院2例(2.9%),死亡1例(1.4%)。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症状不典型,病情多样化且进展较快,临床医生应该学会总结和积累经验,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静;何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从我院急救中心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接收的严重创伤患者中各选取36例,观测两个阶段,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预后情况。结果:实施前,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为(23.1±17.4)min,24例成功治愈,12例死亡,成功率为66.67%;实施后,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为(16.3±13.6)min,30例成功治愈,6例死亡,成功率为83.33%。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抢救中,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辩证施护对肝胃郁热型胃痛4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应用辩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胃痛患者44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2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胃痛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胃痛的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还针对肝胃郁热症型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对比观察两组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辩证施护可以显著提高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孕妇孕期用药安全问题

    孕妇孕期用药应引起非常重视,因为孕妇一旦用药后,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孕妇自身一个人,而是会通过母体的分泌影响到胚胎的发育和成长。本文将就孕妇孕期用药安全问题作分析阐述,提出建议。

    作者:徐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7例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UA组(n=52例)和AMI组(n=45例),按院内死亡风险分为低危组(n=21例)、中危组(n=39例)和高危组(n=37例),同期选择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 H-FABP、IMA、cTnI、CK-MB 阳性率及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结果:UA组和AMI组H-FABP、IMA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nI、CK-MB(P<0.05),且AMI组H-FABP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UA组(P<0.05),而UA组和AMI组IMA诊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CS患者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危险程度加重,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H-FABP、IMA联合检测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丽燕;彭丽娴;江先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随机性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病例,对照分析X线片与双源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影像资料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经X线片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42例,可疑骨折10例,骨折总数126处;CT 3D VR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59例,可疑骨折者3例,骨折总数187处,CT 3D VR图像显示骨折例数、骨折总数均明显多于X线片结果(P<0.05)。结论:CT 3D 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片,可准确定位骨折位置并直观显示骨折部位基本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图像信息支持。

    作者:杨雅朋;张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热水加热式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和涂胶辊加热系统

    目的:温度控制方便,便于更换加热管和维修,容易保证涂胶质量,提高产品收率;方法:由原来电加热方式改为热水循环加热方式;结果:加热系统改造后,温度控制精准,维修方便,涂胶质量稳定,产品收率提高10%;结论:该套方案适用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加热系统,可广泛推广。

    作者:黄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讨论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测定治疗前和饮食及运动控制联合口服降糖药1个月后的血小板水平、随机血糖水平和血栓相关指标等,并取同期的健康人62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饮食及运动控制前的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等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饮食及运动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后1个月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等明显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的血小板水平、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可预测糖尿病的高凝状态的出现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良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及其表征研究

    目的:对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制备的研究以及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方法:先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后,再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前体。采用电势测定仪、HPLC等方法对该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稳定性、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等来展开系统的检查。结果: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7.9±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6)mV,包封率可达89.4%;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4%以上。结论:采用长循环热敏来制备的白藜芦醇前体脂质体含量与包封率检查方法准确、快速、简单且方法简便易行。载药量大,包封率好,工艺比较稳定。本实验可为新型白藜芦醇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刘平平;李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龄心衰在急诊内科中实施应急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在急诊内科工作过程中采用应急治疗方法处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工作,分析其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88例老年心衰患者,对其开展分组处理,其中44例归入对照组,通过常规模式开展治疗,其余44例纳入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外选择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实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9%,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4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或后遗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治疗无效终死亡的有2例,另外还有2例患者由于过量使用利尿剂引发严重后遗症;试验组治疗后NYHA、LVEE、BNP等临床治疗优于对照组,但是各项指标水平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采用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峰;郑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肝损伤模型。灌胃给予水苏糖,观察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肝指数、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水苏糖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肝损伤肝指数,降低AST、ALT和MDA含量,同时升高肝组织SOD水平。结论:水苏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绍华;卜庆骅;李素梅;许冉达;邵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烯醇化酶检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神经烯醇化酶(NSE)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36例于我院接受体检结果显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者神经烯醇化酶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CT显像技术对脑梗死体积进行测定,并结合患者病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即急性脑梗死患者NSE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的正常组患者(P<0.05),NSE检测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的NSE水平较健康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NSE水平能够间接的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体积。

    作者:余名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例高血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高血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方法:通过参与制定一例高血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提出调整抗菌药物及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药学知识,根据实际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解决问题。

    作者:饶春浓;郑普光;温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对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该制备工艺进行方法学及制剂质量考察。方法:应用薄膜分散法制成VP-16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进一步借助冷冻干燥技术进行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采用zeta电势测定仪及HPLC等技术进行方法学考察,主要包括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稳定性。结果: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形成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为(105.2±3.4) nm,Zeta电位为(-11.9±1.7)mV,包封率可达96.8%;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6%以上。结论:VP-16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脂质体载药量大,包封率高;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而准确,因而,该研究可为VP-16开发成静脉注射用新制剂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王江威;李津明;刘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风止痒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消风止痒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线性范围为44.8μg/ml~448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甘书明;王树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目前中药材的种植和农药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大部分农药是很难降解的,由此带来的中药材的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高效快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现状,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色谱法,联用技术,以及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翀;郎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高职院校的制药类专业学生稳定性--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90后”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实习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类专业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为例,论述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文章建议企业方实行合理管理,给予实习生系统化培养;学校方则应在完善实习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徽省206例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分析

    目的:对上市的静脉留置针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探讨静脉留置针引发的不良事件表现、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安徽省药械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的2014年收集到的206例静脉留置针引发的不良事件报告及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发生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特点。结果:在206份不良事件报告中,护士为主要上报人员,占88.8%;其次是医师;性别上没有差异;在年龄上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大,占51.0%,其次是老年人;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多出现24小时之内和三天以上;不良事件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红肿和增加疼痛,分别占36.7%和27.2%;初步原因分析是产品质量问题和穿刺技能。结论:加强日常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医护技能,严密观察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

    作者:梁健健;良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