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及其表征研究

刘平平;李津明

关键词:白藜芦醇, 前体脂质体,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摘要:目的:对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制备的研究以及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方法:先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后,再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前体。采用电势测定仪、HPLC等方法对该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稳定性、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等来展开系统的检查。结果: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7.9±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6)mV,包封率可达89.4%;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4%以上。结论:采用长循环热敏来制备的白藜芦醇前体脂质体含量与包封率检查方法准确、快速、简单且方法简便易行。载药量大,包封率好,工艺比较稳定。本实验可为新型白藜芦醇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的研究提供基础。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

    目的: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Inertsil C18分析柱,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乙腈(25:30:1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2nm,柱温30℃。结果:双氯芬酸钠线性范围为3-30 g·L-1,线性良好(r=0.9998,n=9),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05%。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艳;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选取72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3.89%)远远低于对照组(30.56)(P<0.05)。结论:对行鼻内镜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江玲艳;郑颖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耐药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43例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和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研究组痰菌转阴率、空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具有痰菌转阴率高,空洞改善情况较好,不良反应程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针灸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改善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方法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中是否较普通针刺治疗方法优越,从而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僵硬、功能困难三个维度及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3)两组患者关于疼痛、僵硬、功能困难的评分,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僵硬评分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及单纯针刺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相比单纯的针刺治疗,温针灸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程度方面有更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林婉敏;吴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苘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是属于锦葵科植物,全球有150多种,其根、茎、叶等部分药用提取物可用于治疗淋病、风湿、泄泻等疾病。苘麻属植物多含有机酸类、黄酮类、皂苷类、萜类等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在苘麻的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昆明;李春英;李朝;何新;卢志成;赵春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进展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一类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作者:赵楠;徐世一;阎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热水加热式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和涂胶辊加热系统

    目的:温度控制方便,便于更换加热管和维修,容易保证涂胶质量,提高产品收率;方法:由原来电加热方式改为热水循环加热方式;结果:加热系统改造后,温度控制精准,维修方便,涂胶质量稳定,产品收率提高10%;结论:该套方案适用热压涂布机涂胶辊加热系统,可广泛推广。

    作者:黄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榛子叶鞣质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榛子叶中鞣质成分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胃癌细胞系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胃癌细胞系7901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榛子叶中的鞣质成分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

    作者:刘畅;金哲雄;孙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对朱顶红中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朱顶红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结构式、分子质量、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祥;辛国松;李莹琳;张璐;杨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院109例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跟踪调查我院109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填写调查表。调查表项目包括患者病例号、姓名、科室、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个人药品不良反应史、舒血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选择溶媒、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疗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及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是否联合用药。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男73名,女36名)平均年龄(60.8±12.8)岁,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20 ml。疗程平均为(12.53.±3.2)d,每天静脉滴注给药1次。患者出现怀疑与舒血宁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结论:我院的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比较合理,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使用较为安全。

    作者:马佳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针对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提出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意识不高、内部控制制度欠缺、内部控制执行不畅和内部控制监督不力,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和建立内部监督机构。探讨了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期为内部控制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肖音;孙宪臣;镡文泽;石丽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7例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UA组(n=52例)和AMI组(n=45例),按院内死亡风险分为低危组(n=21例)、中危组(n=39例)和高危组(n=37例),同期选择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 H-FABP、IMA、cTnI、CK-MB 阳性率及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结果:UA组和AMI组H-FABP、IMA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nI、CK-MB(P<0.05),且AMI组H-FABP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UA组(P<0.05),而UA组和AMI组IMA诊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CS患者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危险程度加重,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H-FABP、IMA联合检测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丽燕;彭丽娴;江先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6:94);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线性范围为38.92ng~136.22ng,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8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甘书明;王树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高职院校的制药类专业学生稳定性--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90后”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实习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类专业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为例,论述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文章建议企业方实行合理管理,给予实习生系统化培养;学校方则应在完善实习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在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在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患有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产妇,均给予患者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治疗,研究分析手术前后胎儿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胎儿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3期以上的存活率为43.75%,4期以下存活率为9.38%,单胎存活率为25.00%,双胎存活率为28.13%,总存活率为53.13%。手术后14d的羊水深度F1、羊水指数F1cm、双顶径F1、头围F1、脐动脉F1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采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治疗可以提高有效改善胎儿的临床指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作者:罗小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的基因治疗探讨

    本研究探讨肝癌基因治疗的载体及治疗策略。根据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及临床治疗策略。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为病毒、非病毒载体,治疗方法为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等。肝癌为常见的癌症,探讨基因治疗载体及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浔科;余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0例,按照OGTT试验将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孕期BMI≥25、高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期胰岛素使用史、合并子痫前期和早产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对孕妇预防工作。

    作者:李翠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片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桨法,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30 min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司他的溶出量。结果:在5.05~80.80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4%。3批样品在30min时的溶出度均超过标示量的80%。f2因子测定结果表明3批制剂与1批市售制剂的溶出过程相似。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测定非布司他片的溶出度。

    作者:陆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作为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并探讨其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使质子泵抑制剂发挥其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阐述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结果: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先进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类药物,通过迅速抑制胃酸的分泌来达到快速治愈溃疡性疾病,但必须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结论:质子泵抑制剂的特殊抑酸作用使其成为了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药品之一。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与分析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优缺点,做好护理工作。方法:抽取医院2012~2014年100例相关病例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癌痛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控制疼痛起效快,镇痛效力强,操作简单,癌痛均得到良好地控制,提到了护理质量。

    作者:庄丽;张冠婕;范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