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立德;刘宗亮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佳碳源和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佳发酵培养基.结果: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 HPO4 0.08,KH2 PO4 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作者:孙湘婷;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术中出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低中心静脉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从麻醉诱导后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时,液体输注速度严格控制在7 mL/h或1 mL/kg·min左右,将CVP维持<5 cmH2O.肝叶切除和止血完成后,以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补充液体缺失,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B组采用传统液体管理,维持CVP> 10 cmH2O.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切肝前,切肝后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出血量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LCVP组在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焦丰;陈华敏;吴文鴶;黄重峰;段致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经炎症和免疫反应,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邹晓琴;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眼肌锥间隙解剖及对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肌锥间隙内占位28例患者,临床症状突眼、伴或不伴视力下降,进行眼眶MSCT容积扫描,进行标准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其中18例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CT扫描三维后处理能更好显示病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多方位显示病变特征;海绵状血管瘤12例,炎性假瘤8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胶质质瘤1例,神经鞘瘤3例,转移瘤1例.结论: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可以很好揭示肌锥间隙影像解剖,多方位观察占位的位置、特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更准确诊断其组织来源,对确定手术路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兆生;余钟建;张守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社区2009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晓度、降压效果、生活方式改善等.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好,疾病知晓度高、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患者较多.结论: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管理,能增强居民对疾病知晓度,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世幸;刘仰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漫游技术(VRT)对脑脊液漏漏口修补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例脑脊液鼻漏的薄层VRT重建表现,着重观察颅底骨折情况及漏口位置.结果: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可直接显示出漏口的位置和立体形态.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对脑脊液漏漏口修补术前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施力;涂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23例(210眼)不同类型儿童弱视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综合治疗法主要包括佩镜矫正屈光不正、遮盖法、压抑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后像疗法、光栅刺激疗法及海丁格刷训练等.结果:123例(210眼)弱视儿童均采取综合治疗法,其中痊愈152眼,占72.4%;基本痊愈48眼,占22.9%;进步6眼,占2.9%;无效4眼,占1.8%,总有效率98.2%.结论:弱视综合治疗法是一种客观、系统、科学、有效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作者:陆如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上护士给病人输液、注射,需开启各种各样的药瓶进行配药,有玻璃安瓿、用铝盖或塑料盖封口的大小药瓶以及软包装的带拉环的大输液瓶等,型号各异、大小不同,数量众多、工作锁碎.据临床调查,一个临床科室一天需开启各种药瓶约1000~1 500支左右.在配制药品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开启玻璃安瓿,砂轮锯划安瓿颈后,需徒手掰断安瓿.因安瓿壁厚度不同,操作中用力过度常被划伤手,造成手割伤;②锯划安瓿的砂轮小且使用频繁不易保管容易丢失,护士操作时常有寻找;③塑料软包装的大输液瓶瓶盖上的拉环、各种粉针剂药瓶上的塑料盖,均需徒手掀拉开启,重复多次,也极易造成手指疼痛及手损伤;④现有的开瓶器功能单一,不能开启多种药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医用多功能开瓶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而达到增强人体“正气”和“扶正祛邪”之功效;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在于扶正固本,取穴重点在于与免疫相关的强壮要穴;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弘扬针灸疗法,本文就祖国医学对针灸与穴位、免疫关系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黄诚;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81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增加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些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49例患者术后有4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2年,开放率为87.76%;而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有2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1.5年,开放率为71.88%;内瘘闭塞现象,实验组为9例(18.37%),而对照组为15例(46.87%).结论:通过对需要维持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临床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以及动脉瘤等并发症,进而大限度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细英;黄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饮水管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6例高位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饮水由陪护家属或护士协助完成.实验组患者有饮水需求时,使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能自行饮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才能完成饮水过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制简易饮水管作为一种饮水辅助器具,能帮助高位截瘫患者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省时、方便.减轻了陪护家属和护士的工作量,也便于统计患者的饮水量.其取材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对外周血白介素-1β (IL-1β)、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的变化.方法:将50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25例.腹腔镜组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开放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于手术前1天早晨空腹、术后即刻、手术后第2天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1β、IgM、IgA、IgG的含量.结果:2组术后即刻IL-1β、IgM、IgA、IgG比手术前均有显著升高(腹腔镜组q=11.307、22.111、24.161、23.111、P< 0.05;开放组q=16.668、21.707、23.707、22.707,P<0.05);但开放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4.509、P=0.000;t=-4.745、P=0.000;t =5.745、P=0.000;t =-6.745、P=0.000).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腹腔镜组IL-1β、IgM、IgA、IgG,差异无显著性(q =0.482、3.853、4.653、4.853,P>0.05);而开放组仍高于术前(q=10.599、11.379、10.768、12.379,P<0.05).2组相比,开放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5.051、P=0.000;t=-3.730、P=0.001;t=-4.430、P=0.001;t =-5.530 、P =0.001).结论: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引起IL-1β、Ig改变的较小,因而,腹腔镜手术对小儿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短.
作者:周小龙;吴璇昭;钟应华;李剑;李鸿玮;黄争春;李龙;刘树立;侯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伸膝装置粘连常为股骨干和膝部骨折并发症.以往采用开放股四头肌成形术,手术创伤大,现较少应用;近年来膝关节镜下松解的报道较多,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生也需经过专业培训.我院自2005年8月以来采用髌上小切口治疗伸直装置粘连15例,经过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 ~ 45岁.股骨干骨折2例,髌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股骨髁部骨折6例,受伤到手术时间6 ~ 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平均30°(10° ~60.).1.2手术方法腰硬外麻或硬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驱血,气囊止血带止血.自髌骨上缘2 cm向大腿近侧作一纵形长约3 ~5 cm正中切口.显露股四头肌,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锐性或钝性分离髌上囊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的粘连,组织剪松解髌股关节及膝关节腔内粘连,适当用力反复屈膝,常可听到关节内粘连带撕裂声,如有骨性阻挡,清除骨性阻挡,如屈膝不能达90°,则用组织剪潜行剪开髌骨外侧支持带,屈膝了解影响屈膝的因素,据情况松解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与股骨粘连,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止点区粘连,有时需要切开髌骨内侧支持带,极少需要部分横断屈膝时紧张腹直肌,将股骨抬起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大于100°,用力屈膝大于或等于120°,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皮肤,大棉垫加压包扎,松止血带.
作者:陈彦震;赖晓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来探讨IL-22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5例,同期在本医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Sequenom公司建立的Massarray检测平台分析IL-22基因4个SNP位点(rs2227472、rs2227478、rs2227483、rs2227473)基因型,统计两组人群各个SNP等位基因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培养上清液中IL-22浓度.结果:IL-22基因rs2227472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病例组等位基因G频率(57.2%)高于健康对照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2227472位点GG基因型肝癌患者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2浓度为(40±6)ng/L,明显高于AA/GA基因型肝癌患者(17±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2基因rs2227472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G可能和肝癌发生有关;rs2227472多态性影响机体PBMC的IL-22的分泌,在肝癌的免疫学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何晓;王小华;邱振纲;陈心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明确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检出率及其各组分组成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 626例医保体检生化检测和体格检查结果.结果: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MS的诊断标准(CDS2004),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检出率为8.7%,其中男性为12.2%,女性为6.8%.MS各组分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是MS中常见的组合,占MS的57.0%.结论:赣州市医保体检MS检出率不高,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的增长是MS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宁;袁招红;汪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作者:黄其鹏;方卫东;陈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速尿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儿同时应用抗生素、止咳化痰及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速尿0.5~1.0 mg/kg、25%硫酸镁溶液0.1~0.3 mL/kg、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2~3次/d.对照组则给予速尿、硫酸镁等同量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速尿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饶兴愉;胡超华;刘跃梅;张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心室增大,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可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死亡率高.相关研究认为,本病可能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及各种代谢异常有关[1-4].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未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的研究也进展较慢,治疗措施仅限于对症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在所有心肌疾病中,扩张型心肌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大,且患者预后差,5~10年生存率仅为30% ~40%[5].因此,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必要.
作者:廖永玲;廖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09年,我院对127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采用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127例总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结论:肛门皮下神经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一种简单、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玉峰;李家发;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娩球对正常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宫口开大2 cm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护,负责指导孕妇正确使用分娩球,选取同时间段未使用分娩球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该组孕妇疼痛程度较轻,孕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分娩球可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缓解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海花;钟玉旋;蓝彩旋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