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震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万启;赵益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术, 体外震波碎石术
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TULL)与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输尿管结石,并在泌尿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ESWL治疗238例,接受TULL治疗输尿管结石166例,其中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222例,>10mm的患者183例,比较两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次排石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ULL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ESWL组,TULL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于ESWL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LL组中,结石>10mm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ESWL组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建议首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两种治疗方式均可。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黄芩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的的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6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4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12%,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7例。结论:黄芩汤加减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吉文;张国铿;黄育新;成芬蔚;马锦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的麻醉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患者麻醉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使用异在A组基础上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使用后麻醉情况,麻醉后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其手术期间各项指标较A组患者指标更加平稳(P<0.05)。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其手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指标均显著优于使用丙泊酚、氯胺酮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并可稳定循环,呼吸影响较小,术后苏醒速度快,副作用小,能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刘海军;粟玉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丹桂热淋丸薄层鉴别及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丹桂热淋丸中主要药味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提高制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桂热淋丸中金银花、桂枝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蛇床子素的含量,选用:Kromasil O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2nm。结果:TLC法可鉴别出金银花、桂枝的特征斑点,且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蛇床子素在0.0382~0.22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0.9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丹桂热淋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付玮辰;韩德强;刘彦;王朝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4.9%,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临床分型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关天明;丛喜达;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足背动脉管腔狭窄率,分为狭窄率≥50%;狭窄率<50%;动脉内膜无变化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25-(OH)D3等指标,分析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25-(OH)D3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足背动脉中狭窄率≥50%组患者年龄大于狭窄率<50%组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14.28±5.46)nmol/L,显著低于狭窄率<50%组的(24.14±7.61)nmol/L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的(30.54±7.13)nmol/L(t=4.67、3.41,均P<0.01)。动脉内膜无变化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动脉内膜无变化组(t=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足背动脉狭窄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呈正相关(r=0.45、0.38、0.53、0.74,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及25-(OH)D3水平是足背动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及25-(OH)D3,血清25-(OH)D3浓度可能是足背动脉的预测指标,降糖同时补充25-(OH)D3可延缓足背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发生。

    作者:刘梦雪;马琳娜;贾树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n=40)个体化康复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n=40)常规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价患者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程度,采用WHOQOL-100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晓静;黄美香;张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在解决注射用药物制剂中颗粒污染问题方面的开发应用新进展

    世界的注射用药物的生产工业正在采取行动来解决颗粒污染问题。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转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目的:考察二甲双胍联用那格列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因子-1表达及其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那格列奈组和联用组(二甲双胍+那格列奈),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FPG、2hPG、HbA1c、24hU-A、BUN、SCR和TGF-β1。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考察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对TGF-β1-Smads--CTGF通路的影响。结果:联用组FPG、2hPG和HbA1c下降均优于二甲双胍组、那格列奈组(P<0.05);给药组相对于模型组,TGF-1和CTGF显著降低(P<0.01),Smad2和Smad2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可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发挥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作者:严兆丹;胡菊萍;陶冬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曲伏前列素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摘除患者40例为研究的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0例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前房深度和术后眼内压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青光眼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可靠。短时间内的日间眼压下降前者比后者更明显,替换用药后结膜充血发生率二者均较低。

    作者:许丹;姚丽莉;唐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表,对10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知识缺乏,遵医行为不良,77%的患者有漏服药物、忘服药物和自行停服药物史。结论:要重视和加强高血压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周涛;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均以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平喘、退热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Rho/Rho激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ypoxia 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病机制,对发病过程中肺血管收缩( HPV)和肺血管重建( HPSR)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讨论了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HPH的关系并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李瑞雪;胡艳丽;井丽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沈阳地区产牛膝与市售牛膝蜕皮甾酮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近期沈阳周边部分郊区县有人尝试种植药用植物牛膝,作物长势很好,药材产量较高,外观性状也很好,但主要成分含量尚未测定。笔者对该地产牛膝与市售牛膝的蜕皮甾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比较不同地区产牛膝蜕皮甾酮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牛膝项下含量测定法。结果:河南沁阳与河南安阳产牛膝的蜕皮甾酮含量高,质量好,沈阳地区产牛膝蜕皮甾酮含量较高,符合标准规定。结论:沈阳地区产牛膝质量较好,适合种植牛膝。

    作者:潘琦;张建军;于亚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一代畅销名药阿托伐他汀的开发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INN:Atorvastatin,Pfizer公司商品名:Lipi-tor)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常见药物。由辉瑞公司生产制造,销售商品名为胆固清或立普妥(Lipitor)。它是一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它还可稳定血液斑块和预防中风。类似于所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肝组织中,一种对胆固醇制造起关键作用的酵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以减少体内制造胆固醇。阿托伐他汀是全球调血脂药物中增幅快、销售额高的药物。立普妥占据了全球调血脂市场的大半河山,其市场份额曾为121.87亿美元。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妊娠期妇女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心电图分布异常情况。方法:对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早、中、晚各期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孕妇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P<0.05),高龄组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产妇早期、中期、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孕妇较非妊娠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高龄组较低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孕龄越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越高。在临床筛查中可通过常规心电图诊断出孕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利于对孕妇进行及时监护、指导和治疗。

    作者:邓毅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10例。术前根据患肢大周径,截骨平面,预计矫正角度及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切除骨骺间骨桥,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患肢,在相应部位进行截骨和穿针,术后8d按计划调整外固定架矫正成角与短缩。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成角短缩畸形完全纠正。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安全可靠。

    作者:田志刚;杜晓杰;林虹;王衍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广东省阳山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广东省阳山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阳山县人民医院的就诊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共1863例,回顾性分析阳山地区Hp的现症感染率,并与同期广州地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症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总体Hp现症感染率为57.5%,各年龄段(<39岁、40-59岁、>60岁)的Hp现症感染率分别为56.8%、56.5%、60.6%。与广州地区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各年龄段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Hp现症感染率较高,需重视该地区Hp预防和根治。

    作者:成敬锋;陈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我院儿保门诊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664例临床疑有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维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通脉丹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丹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丹胶囊同时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服通脉丹胶囊。结果: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24.0%,总有效为86.0%;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通脉丹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玉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新治疗剂开发应用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有大约3亿2900万。换句话说全世界有百分之五的人患有此病。2012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当于当年全世界所有死亡的6%。现在是美国第三大死因,在2010年有134676人死亡。而超过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将从2002年全球的第5大死因上升到2030年全球的第三大死因[2]。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