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李文平;胡化明;方中明;杨沛华
目的:探讨大黄与芒硝不同比例配伍外敷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分3小组),对照组50例.2组患者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1次/d.不同比例配伍的观察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以大黄与芒硝(2∶1、1∶2、1∶3)混合装入无菌布袋,敷于腹部切口敷料外.观察切口出现红肿、硬结等情况.结果:大黄与芒硝配伍比例为1∶3的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8%,配伍比例为2∶1和1∶2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2%及9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80%;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而对照组为96%,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发生,其佳配伍比例为1∶3,芒硝含量过多或过少将影响大黄的药效.
作者:杨晶珍;叶洪云;黎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共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02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围产期均给予了心理护理、产前及产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无1例出现分娩并症.结论:在有效无痛分娩术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和产前产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产妇生育质量的关键,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张柳琴;黄彩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前,随着护理范畴的拓展和细化,护理工作量的增加,传统排班模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护理的发展[1].同时,为更好地执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为患者提供系统、全程、主动、连续性护理服务.我院产科于2010年10月在实施优质护理中实施APN排班模式(A班为7:30~15:30;P班为15:30 ~ 22:00;N班为22:00~次晨8:00)+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指导及生活护理等.为进一步落实好优质护理,产科于2011年10月在APN+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基础上推行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于2011年10~11月进行了护士站前移工作临床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冲动行为,是住院精神病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问题,也是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的原因之一[1],为了更好的防范这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冲动行为,从冲动行为的源头入手,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也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应对此类现象.
作者:朱琳;刘少华;钟秋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脂肪肝中低脂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脂肪肝患者中肝内65个低脂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结果:常规超声44个(67.7%)病灶诊断为低脂灶,呈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63个(96.9%)病灶诊断为低脂灶,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2个(3.1%)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考虑为低脂灶的可能性大,动脉早期呈一过性高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呈等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低脂灶符合率为67.7%,超声造影为96.9%.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低脂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除增强CT、MRI以外的可行的诊断方法.
作者:陈志华;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发病时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传统开腹手术虽然清除原粘连,但再粘连发生率较高.常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为增强疗效,也可加用奥曲肽,但价格较昂贵.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0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龙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评估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视网膜脱离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围术期人性化护理,评估并比较患者术前睡眠质量、情绪状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者高达96.13%.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雄招;虞玲;陈章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林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出现的9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经给予预防尿潴留、心理护理、诱导排尿、药物治疗、无菌导尿术等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痊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在产前应做好宣教工作,做好出现产后尿潴留预防措施,对出现产后尿潴留的产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消除尿潴留对产妇的不良影响,帮助产妇身体康复.
作者:邱海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胸椎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易引起脊柱不稳、胸椎后凸畸形,脊髓受压等一系列并发症.胸椎结核起病慢,病程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出现胸背部疼痛和畸形才就医,并有时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时才确诊,故致残率较高.因此,胸椎结合的病灶彻底清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在外科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7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隙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0例.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盈;黄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3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24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气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效,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熏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的主要方法.方法:对我院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7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准确细致的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后,2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形成准确细致的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是保证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配合手术操作的满意度,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韦雪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外伤后皮肤缺损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皮瓣修复术后皮肤的护理技巧.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2年9月间26例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外伤后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过.结果:通过严密细致的皮瓣观察,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26例患者的皮瓣修复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回访患者的皮瓣存活良好、质地和色泽也与周边皮肤基本相同,感觉及运动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细致的皮瓣观察,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周到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是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红霞;林晓敏;叶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氧驱雾化硝酸甘油与肝素对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氧气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和肝素;对照组不采用雾化吸入.结果:(1)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2)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和对照组CK-MB和cTnI均有升高,但实验组cTnI下降更为显著.5天后,实验组两者指标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但cTnI下降较基础状态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能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降低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并对缺氧性心肌损害起保护作用,保护了患者的重要脏器,为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于肢体浮肿、静脉通道难以建立者),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作者:罗娟娟;刘雅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血液有效输注.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进行统计.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其中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概率高达0.70%,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临床医生加强输血不良反应标准认知程度可大限度地规避输血风险.
作者:徐静;林燕;曾春云;钟雁玲;温茹春;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婴儿急性白血病(infantile acute leukemia,IAL)是指出生后1年内发病的特殊类型白血病,占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6%~14%[1].由于婴儿全身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感染,疾病发展迅猛,患儿死亡率高.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婴儿白血病的预后仍差.婴儿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关婴儿白血病护理的相关报道.2011年12月,我院收治了1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患儿入院后出现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度过感染关,现将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邢秋燕;张洁;魏清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颅脑损伤后不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而且在伤后不同的时期可继发外伤后癫痫(PTE).根据受伤后的时间、年龄、严重程度不同,PTE的发病率为4.4%~53.0%[1],而且主要是是青年和儿童,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通过对脑外伤患者早期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其脑电图特点,探讨典型癫痫样放电与PTE之间的相关性,分析PTE的易感因素,指导早期对脑外伤患者抗癫痫治疗,减少PTE的发生.
作者:温薇;曾海兰;杨瑞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 slice CT)在法乐氏四联症(TOF)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0例法乐氏四联症病人,通过对法乐氏四联症患者在64排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和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4 SCT对TOF的诊断准确率为99.1% (113/114),对合并血管畸形的显示正确率为90.5%(19/21),64 SCT和UCG在诊断TOF主要畸形时诊断的准确率无差异性,在诊断TOF合并血管畸形方面64S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CG.在左肺动脉(LPA)起始段和右肺动脉(RPA)起始段64 SCT和UCG的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异(P均<0.05),64 SCT的测量结果比UCG更准确.结论:64 SCT是TOF患者术前评估的非常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李章红;罗志方;刘慧莲;刘群;吴婷;江柏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要求流产并术后要求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早孕者,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要求药物流产清宫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60例为观察组,要求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节育器脱落、月经恢复情况及有无感染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节育器脱落、月经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感染病例.结论:药物流产清宫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不增加出血量,不改变月经周期,脱落率及感染率未增加.两种方法均可减少流产恢复后放环,行二次宫腔操作的痛苦,均为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沈粉华;曾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院后继续实施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6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比较出院后第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期间服药、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我监测、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第3、6个月期间,干预组的前述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
作者:朱玉洁;彭碧霞;钟瑜绿;罗柳苏;谢基龙;彭冬玲;廖为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