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黎超

关键词:产后出血,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并分娩的产妇1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认知、分娩及睡眠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12.1%,且干预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5个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各阶段进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癌不同去势术式比较研究-附38例报告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去势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列腺癌患者,比较雄性激素水平,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接受度.结果:去势术后第5天检测血清雄激素水平均达到去势水平,三组切口均达甲级愈合,疼痛情况术后第1天,第7天经阴囊切口明显比经腹股沟切口及耻骨上切口疼痛轻,心理调查:绝大多数患者更愿意接受阴囊正中小切口睾丸内容物剜除术.结论:前列腺癌去势术中,经阴囊正中小切口睾丸内容物剜除术术后去势效果同腹股沟切口及耻骨上切口,但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心理上接受度更高,可考虑作为去势术中首选术式.

    作者:杨宇;陈莹;傅光华;赖建平;郭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前,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城市居民的死因中,癌症占各类疾病死亡率的25%.化学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治疗肿瘤过程中常见和棘手的问题,导致化学治疗失败.90%以上接受化学治疗的癌症患者的死亡由耐药导致[1].自Biedler[2]等人首次发现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产生的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在寻找选择性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没有有效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上市,因此研究和开发活性好、毒副作用小的MDR逆转剂仍是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也是医学和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3,4].

    作者:石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眼科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干预组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并进行评估,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性意义(均P<0.05).结论:有效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呼吸科和ICU病房收治重症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经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痰培养阳性率63.7%,对照组总有效率69.2%、痰培养阳性率41.8%,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平均住院天数(15.3士6.2)d明显少于对照组(23.9士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时迎俊;赵玉良;丁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片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对青蒿琥酯片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蒿琥酯片进行含量测定[1].结果:采用该方法测定青蒿琥酯片,以浓度对吸收度进行线性回归,青蒿琥酯在1~6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平均回收率101.1%,RSD为0.77%;日间平均回收率101.6%,RSD为0.80%.结论:本法测定青蒿琥酯片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岳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90.0%.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叶锦;周本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降糖药处方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降糖药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12月份的门诊病人降糖药的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查阅有降糖药的处方1626张,其中含注射剂的处方589张,合中成药的处方118张.单用一种降糖药的1044张,两药联用的476张,三药联用的106张.本次调查共发现507例用法耒标注或标注不正确的处方,未发现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现象.结论:我院门诊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用法来标注或标注不正确的处方,所以医师处方、药师调配处方时,均应加以重视.

    作者:吴华;顾平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观察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的结核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应用蛋白芯片法进行结核抗体的检测,观察组应用胶体金法进行结核抗体的检测.检测后,观察两组对结核抗体的检出阳性率及与确诊情况的相符程度等.结果:分析上述52例患者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检出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出率与确诊的结果符合程度较好.结论:胶体金法对结核抗体的检测效果优于蛋白芯片法对结核抗体的检测效果,应用胶体金法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后,患者的检出率高,与实际的确诊结果符合程度高,应在临床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变化.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比较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结果: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为24.6%(31/126).脑出血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NIASS评分,即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94,P=0.00).脑出血高血糖患者与脑出血正常血糖患者比较1年死亡风险高4.4倍,1年死亡/残疾风险高3.1倍.结论: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患者血清血糖水平的变化对其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丹;叶亦平;闵国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社区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以探讨高血压病人的佳护理模式.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8名采用常规的降血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双主互动式的综合性社区护理模式,护理观察6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高血压病人的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抑郁情绪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依从性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人血压均有所控制,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抑郁情绪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双主互动式的综合性社区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血压病人的依从性,改善病人的抑郁情况,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陆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总结护理体会,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作者所在的医院中选取3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他们进行整体临床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以及引流管护理和出院指导等.结果:所有34例患者在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与临床整体护理后,病情恢复情况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任何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对治疗效果起到保障作用,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不论是对患者的自身健康来说,还是对护理工作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探讨与实践.

    作者:何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和玉屏风胶囊,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依巴斯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8d后观察疗效,停药后6周随访,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6周,治疗组复发率为21.9%,低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肯定、安全,且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蒋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56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连续顺序追踪法并结合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筛查胎儿有无先天性肢体畸形.结果:15例肢体畸形胎儿经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并引产后证实14例,7例四肢短小畸形,3例足内翻,1例桡骨发育不良伴手内翻,1例双侧桡骨缺失,1例双下肢缺如,1例人体鱼序列征,检出率为93.3%;漏诊1例多趾,漏诊率为6.67%.结论:产前超声筛查是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在尽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的同时降低漏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梅红;侯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对照组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滴治疗.结果: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组在喘憋消失、哮鸣音消失、住院时间缩短方面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较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作用强.

    作者:朱红岩;苏保宁;苏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3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儿的影响,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化疗的6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化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化疗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躯体、心理、社会和角色功能四个方面总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淋巴瘤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本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1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有效液体积极复苏治疗后,D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NE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6h内复苏成功率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变化.结果:DA组6h复苏17例,复苏率为56.67%;NE组6h复苏25例,复苏率为80.65%;两组复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T1、T2时间点,NE组患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DA组(P<0.05).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提高6h复苏成功率,降低乳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干预作用

    目的:了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病程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治的哮喘患儿建立医疗档案.急性发作期患儿接受治疗的同时对家长给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缓解期发放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方案.结果:接受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后,家长对哮喘疾病的了解以及重视程度,寻找诱因,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意识普遍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提高了哮喘患儿以及家长对哮喘病防治能力的“知、信、行”程度,对儿童哮喘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倪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到2014年3月接收的90例肠道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2.5%的甘露醇1.5L,静脉注射20mg山莨菪碱,注射30~40min后进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重新建立多平面、容积重建技术和密度大投影.对小肠的充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可得,三种造影方式中,第三种造影方法的效果好,充盈率达到76.67%,明显高于前两种方式,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产生.结论: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是一种较为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检测小肠疾病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用NIR技术建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一致性比对模型的研究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一致性检验模型快检方法.方法:收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OPUS软件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并采用三台仪器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模型通过仪器交叉验证,利用该一致性检验模型能无损伤、快速、准确地判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的真伪.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假劣药品的快速筛查.

    作者:左登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愈后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患者120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将两组的护理结果展开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复发率等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的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并减少疾病复发率,减少了患者痛苦,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