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峰;李春丽;任年军;杨杰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辅助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内固定疗效,探讨内固定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我科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78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咳嗽咳痰有力,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辅助下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创伤小的方法,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昌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给予人工气道建立及机械通气、氯解磷定、长托宁应用等综合救治措施后,30例基本痊愈(93.75%),其余2例患者症状向良好状态发展;实施综合救治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治疗中应掌握一定的救治措施,其中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是救治的重点。
作者:宋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胱抑素C(CysC)升高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62例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CysC升高+等渗对比剂组+替米沙坦)32例,对照组(CysC升高+等渗对比剂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C、β2-微球蛋白(β2-M)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下降(P<0.05);两组CIN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PCI术前胱抑素C升高患者,在采用等渗对比剂基础上术前口服替米沙坦可进一步减轻肾功能损害。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EN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治疗的ERCP组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与疾病相关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ERCP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病情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快于对照组,近远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有效的手段。
作者:严明;赵家泉;李俊;李全鹏;蒋国斌;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优选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及木犀草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高压压力为4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固液比1:80。结论:超高压提取方法时间短、收率高,是一种提取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较好的方法。
作者:赵昱玮;南敏伦;于淼;方向明;吕娜;赫玉芳;赵全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佳手术时机。方法:按照手术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LC和延期LC组。早期LC组在明确诊断后的48 h内实施LC治疗,术后采用抗炎抑酶制酸治疗;延期LC组先经6~14 d抗炎抑酶制酸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出院调整8~12周,待炎症消退、病情稳定后再次入院实施LC。结果:延期L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早期LC组,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胰腺炎复发率及术后3d、6d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LC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仁根;查文章;周勇;单湘湘;周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影响平喘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方法:收集宿州市2013年平喘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汇总分析。结果:99例平喘类药物ADR中以胃肠道反应多(57.94%),且茶碱类药物较易发生药物配伍反应。结论:应加强平喘类药物临床用药时的血药浓度监测,及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安全性。
作者:郭秀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卒中注册系统,了解本地区卒中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就诊现状。方法:利用卒中注册系统,前瞻性登记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符合注册标准的1180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注册登记1180例卒中患者,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文化程度、院前延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类型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公众对卒中的急救意识差,院前延迟情况更严重,急需加强公众对卒中的认知。
作者:刘会;荣良群;魏秀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需清洗处理手术室器械3600件,随机分为2组,每组1800件,分别由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观察组)和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自行对所有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后再送消毒供应室予以消毒灭菌(对照组),比较2组处理后各种器械合格数目以及手术医生对于器械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包布清洁合格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器械功能完好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数量准确性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包外标签完好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8%,包内指示卡完好率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手术医生对于器械满意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实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和使用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支出,同时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陈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IL-6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IL-6浓度分别为175.91±25.76、138.02±18.23、125.16±20.61,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患者的193.61±16.72、174.91±18.30、160.03±12.05(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的TNF-α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有30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18.20±4.65)d,对照组有17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22.45±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好和死亡人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大程度保护神经元。
作者:盖广超;孟伟;孙来生;黄企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一个疗程后,中药组转阴16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药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半夏泻心汤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粘膜分泌情况,提高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经济安全,几乎无不良反应,对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银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德安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以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在平喘、抗炎、化疾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具有疗效显著,病人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处探及类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模糊,不规则,无包膜,CDFI:肿块周边见少量稀疏血流信号,中央部分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W:肿块周边可见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顾耀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时患者感疼痛及反应程度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2例门诊行粉针剂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6例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观察组;496例用灭菌用水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疼痛及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朱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使用PDCA的方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中心建档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干预组应用PDCA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干预期为1年。结果:干预组血糖血压的达标率明显提高,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减缓疾病的进展,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1-2012年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动态复查头颅CT情况及时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玉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OD、VIP、TNF-α和Le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测定了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60例正常儿的血清SOD、VIP、TNF-α和Le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OD和VIP水平较之60例正常儿明显降低(tSOD=3.018,tVIP=3.146,P均<0.01),而血清TNF-α和Lep水平明显增高(tTNF-α=4.637,P<0.001,tLep=3.261,P<0.01)。在治疗后,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OD和VIP水平恢复至正常,较之正常儿无明显的差异(tSOD=1.586,tVIP=1.563,P均>0.05),而血清TNF-α和Lep水平明显降低,但相较之正常儿增高(tTNF-α=2.103,tLep=2.243,Pall<0.05)。结论:SOD和VIP水平的测定是诊断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良好指标,而且在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后,可以进行随访和疗效的考核。
作者:周剑昕;赵若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变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它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畸形)的中老年常见疾病。我们所说的骨刺、骨质增生、罗圈腿、颈椎病、髌骨软化、腰椎病,比如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间盘突出都属于骨关节炎的范畴[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关节炎在全球50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为50%,在5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80%。据美国有关机构的统计,骨关节炎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后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位疾病,美国用于骨关节炎的医疗费及带来的工作损失达650亿美元。鉴于此,WHO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并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骨关节炎日”。由于发病率高,各国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费用惊人。
作者:梁士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