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减轻肌注疼痛的效果及分析

朱志梅

关键词:氯化钠注射液, 肌肉注射, 疼痛
摘要:目的:观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时患者感疼痛及反应程度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2例门诊行粉针剂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6例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观察组;496例用灭菌用水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疼痛及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骨关节炎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变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它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畸形)的中老年常见疾病。我们所说的骨刺、骨质增生、罗圈腿、颈椎病、髌骨软化、腰椎病,比如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间盘突出都属于骨关节炎的范畴[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关节炎在全球50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为50%,在5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80%。据美国有关机构的统计,骨关节炎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后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位疾病,美国用于骨关节炎的医疗费及带来的工作损失达650亿美元。鉴于此,WHO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并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骨关节炎日”。由于发病率高,各国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费用惊人。

    作者:梁士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57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认为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预防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密切观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颖;何书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探讨

    目的:总结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四手操作。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情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100例患者均对四手操作中的治疗结果工作表示满意,表示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舒适、轻松,未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满意率为100.0%。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患者的掌握率达到98.0%,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中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治疗过程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

    作者:陈叶俊;余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危重症患者对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外孕微创手术人性化护理的效价研究

    目的:对异位妊娠微创手术人性化护理的效价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2012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微创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黄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细胞减少134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及实验室检查考察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34例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理化及药物因素、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几个方面,极少数患者病因未明确。结论:探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对指导临床开展更为有效治疗具重要意义。

    作者:张子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进行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肌酸肌酶(CK),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K值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的CK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变化值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肌力提高≥2级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肌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轶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2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1.9%,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3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脑疝、再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在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形成标志物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骨重吸收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在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中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共50例初诊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利用罗氏Cobas e411免疫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TPINP和CTX,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病人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PINP和CTX等的表达。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患者外周血中TPINP及CTX的水平明显增高,TPINP和CTX在骨质疏松及健康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94.9±5.49μg/ml及35.06±2.74μg/ml;0.89±0.05μg/ml及0.36±0.02μg/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INP和CTX可做为骨质疏松及其严重并发症骨折的预防性检测指标及治疗监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胆汁淤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无胆汁淤积的39例妊娠患者为对照对象,从孕产妇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等方面分析胆汁淤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ICP患者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的对照组患者,而阴道助产和顺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CP患者围生儿早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妊娠的围生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淤积症可造成围生儿早产、新生儿并发症等,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做好早期诊断、严密监护和积极处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和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丁丙诺菲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慢性疼痛病人40例,平均年龄59.9岁(32岁-81岁),男24例,女16例。根据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B组22例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计量12μg,q1h,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初始计量5μg,q1h。(初2日辅以盐酸曲马多50mg口服)。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调整贴剂用量。对症处理相应并发症。记录患者应用前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VAS改善率:(VAS应用前评分-应用后评分)/应用前评分×100%。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应用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应用后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副反应:A组6例,B组3例。结论:两组实验对比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从统计数据上表明均能有效的缓解非癌症引起的疼痛,两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明显差别。但是从引起的副反应情况上看,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主要应用于非癌症所引起的长期慢性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则多用于癌性疼痛。由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属于精神2类药品,而芬太尼贴剂属于1类。从临床应用上来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手续相对简单。对药物滥用的风险较小。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粘附材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较小。应用方便。

    作者:朱建华;陈兆军;贺明伟;郎正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RCP对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研究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EN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治疗的ERCP组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与疾病相关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ERCP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病情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快于对照组,近远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有效的手段。

    作者:严明;赵家泉;李俊;李全鹏;蒋国斌;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理论与实践结合,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

    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方法: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PPT演讲大赛等多种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理念应用于药事管理的课堂教学中。结果: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并掌握了药事管理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这种新型的课堂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邢爽;朱虹;刘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需清洗处理手术室器械3600件,随机分为2组,每组1800件,分别由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观察组)和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自行对所有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后再送消毒供应室予以消毒灭菌(对照组),比较2组处理后各种器械合格数目以及手术医生对于器械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包布清洁合格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器械功能完好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数量准确性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包外标签完好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8%,包内指示卡完好率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手术医生对于器械满意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实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和使用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支出,同时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陈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施行的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继发性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别占64.7%、26.5%、5.88%。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面部钳印、面部破皮和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7.6%、2.94%和4.41%,无头皮血肿、头颅骨折、面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以会阴侧切口延裂常见,发生率为29.4%,无严重会阴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创伤小,产妇接受度高,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戴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乙肝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作者:王红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32例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20.3%;对照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7例,发生率为3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玉琴;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以农民为主体,是由政府组织、引导以及扶持,参合者即农民遵循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体以及个人多方筹集医疗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1]。党的《十二五规划刚要》中第八篇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可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回顾了新农合的政策变迁以及新农合制度从试点到成熟的过程,旨在为我们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完善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胡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49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MP-IgM抗体的阳性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转归等临床资料,比较MP-IgM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MP-IgM阳性率(60.4%)较普通手足口病组高(40.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21.903,P<0.001)。2期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MP-IgM阳性组中热程大于3天、呼吸增快、心率增快的比例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P均<0.05)。3期患儿MP-IgM阳性组中热程大于3天、心率增快的比例亦高于MP-IgM阴性组(P均<0.05)。结论: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血清MP-IgM抗体的阳性率较普通手足口病高,MP感染可能加重手足口病的病情。

    作者:黄国强;莫婉青;李锐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