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兰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8月参加国家出资组织乳腺癌筛查的新沂市三万名农村妇女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再对其筛查出来的663名行乳腺X线摄影,参照BI-RADS[注]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疾病的诊断终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663名筛查者中,3类272人,4类56人,其中可疑乳腺癌4B类及以上18人,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占总筛查人数0.43‰,包括导管原位癌、非典型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各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临床分期1例原位癌,6例Ⅰ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Ⅰ期及之前早期乳腺癌占53.8%(7/13)。结论:通过彩超初步筛查进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农村女性乳腺癌,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机会。
作者:陈婉秋;陈晓凤;钱监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因素,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应加强中药材选用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常乙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的优势。方法:选择50例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给予窄种植体修复,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给予常规种植体修复的上颌切牙缺失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种植总成功率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的90%(4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种植修复咬合满意度、美观满意度及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6%、96%、94%,均高于对照组的86%、88%、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较常规种植体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江源;易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优选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及木犀草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高压压力为4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固液比1:80。结论:超高压提取方法时间短、收率高,是一种提取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较好的方法。
作者:赵昱玮;南敏伦;于淼;方向明;吕娜;赫玉芳;赵全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血管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提高药物血脑屏障透过率可将药物进行抗体修饰,本文针对这种新剂型,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制剂表面是否连接有转铁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OX26,并测定OX26浓度。
作者:赵海南;宋雨婷;邹月;刘英琦;吕明明;任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保元胶囊Ⅰ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ngilent 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10.28~61.68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保元胶囊Ⅰ的质量。
作者:罗秀琴;胡安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35例患者共计41个椎体,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卧床休息、腰围固定及相应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及并发症。结果:实施椎体成形术的观察组患者观察术后,对照组患者观察入院后1周,2周,1月时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及1年时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功能,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惠正广;李超顶;刘诗荣;张镇;卓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四手操作。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情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100例患者均对四手操作中的治疗结果工作表示满意,表示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舒适、轻松,未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满意率为100.0%。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患者的掌握率达到98.0%,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中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治疗过程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
作者:陈叶俊;余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辅助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内固定疗效,探讨内固定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我科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78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咳嗽咳痰有力,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辅助下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创伤小的方法,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昌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胆汁淤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无胆汁淤积的39例妊娠患者为对照对象,从孕产妇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等方面分析胆汁淤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ICP患者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的对照组患者,而阴道助产和顺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CP患者围生儿早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妊娠的围生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淤积症可造成围生儿早产、新生儿并发症等,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做好早期诊断、严密监护和积极处理,对改善患者症状和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慢性疼痛病人40例,平均年龄59.9岁(32岁-81岁),男24例,女16例。根据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B组22例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计量12μg,q1h,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初始计量5μg,q1h。(初2日辅以盐酸曲马多50mg口服)。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调整贴剂用量。对症处理相应并发症。记录患者应用前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VAS改善率:(VAS应用前评分-应用后评分)/应用前评分×100%。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应用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应用后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副反应:A组6例,B组3例。结论:两组实验对比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从统计数据上表明均能有效的缓解非癌症引起的疼痛,两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明显差别。但是从引起的副反应情况上看,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主要应用于非癌症所引起的长期慢性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则多用于癌性疼痛。由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属于精神2类药品,而芬太尼贴剂属于1类。从临床应用上来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手续相对简单。对药物滥用的风险较小。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粘附材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较小。应用方便。
作者:朱建华;陈兆军;贺明伟;郎正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一系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为97.1%,远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相比,在总体生存质量及其生理、心理、社会、治疗4个维度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与乙肝病毒(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21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2例。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ELD值、生存情况及血清25(OH)D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3个月内有5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7.10%;MELD值与25(OH)D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反向相关(r=-0.558)。死亡患者25(OH)D水平值显著低于存活患者体内25(OH)D水平(P<0.05),生存分析发现基线期25(OH)D水平越低,其生存率越低,生存时间就越短(P<0.05)。结论:随着乙肝病毒感染造成肝功能逐渐下降,血清25(OH)D水平也逐渐降低,低水平的25(OH)D水平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范金海;卓海燕;陈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应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1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踝肱指数的变化。结果: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双侧踝肱压力指数明显提高。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曲淑玲;崔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医院发展和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大限度的调动全院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激发潜能,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是我院党委近年来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索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20.3%;对照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7例,发生率为3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玉琴;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1.9%,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3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脑疝、再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小儿末梢血应用NBAP 试剂盒测定BALP。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 BALP<200的儿童中未出现1例佝偻病患者,而BALP>300的儿童中佝偻病的诊断率高达42.6%。结论:骨碱性磷酸酶有助于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