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源;易志明
目的:观察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期间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进行单纯放疗治疗,直线加速器在颅外远距离照射,每周5d放射治疗,每次放射是为2~3 Gy,放疗5-7周,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同对照组,采用每次放疗前的1~2 h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5 d,连服5-7周,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治疗结束后采用WHO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评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随访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临床疗效为83.33%,对照组为50%,观察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6,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6.67%,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46.67%,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优于术后单纯放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浩峰;李春丽;任年军;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时患者感疼痛及反应程度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2例门诊行粉针剂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6例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观察组;496例用灭菌用水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疼痛及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朱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一系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为97.1%,远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相比,在总体生存质量及其生理、心理、社会、治疗4个维度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在治疗骨折延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中随机选取60例骨折延缓愈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牵引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中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90%,西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73%,观察组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治疗骨折延愈合治疗效果好,愈合率高,科学、安全,副作用小,经济实惠,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建议临床优先推广使用。
作者: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通过运用PSBH的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发生足下垂的情况。方法:我科从2014年4月开始对脑卒中患者施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选2013年11月至3月入院的3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入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由科室3名高年资的护士介入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从第二周起对踝关节的跖曲和背曲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
作者:彭小英;林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IL-6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IL-6浓度分别为175.91±25.76、138.02±18.23、125.16±20.61,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患者的193.61±16.72、174.91±18.30、160.03±12.05(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的TNF-α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有30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18.20±4.65)d,对照组有17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22.45±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好和死亡人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大程度保护神经元。
作者:盖广超;孟伟;孙来生;黄企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初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组的MAP、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初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康琳;李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氧合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胁/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上前牙缺失患者78例共100个牙位,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种植单冠修复。实验组应用氧化锆基台,对照组应用钛基台,上部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冠修复12个月后记录两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瓷冠对患者口腔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优于钛基台,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郭宏亮;牛文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氧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在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治疗中对肺功能和全身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胶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为期8周的常规止咳、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患儿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氧替特罗粉吸入剂(舒利迭)和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为期8周,单次剂量50/250mg每日两次。桉柠蒎肠溶软胶囊>5岁的患儿每次1粒,每日3次。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IL-6 IL-8 IL-17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1浓度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 IL-8 IL-17的水平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 FEV1 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墨汁测试法结果显示;气管纤毛运动、粘液移动速度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吸入沙美特罗/氧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IL-6 IL-8 IL-17的水平,减轻气道炎性细胞侵润。促进呼吸道腺体稀薄分泌分泌物的产生,利于粘液排除。
作者:赵娟;臧洁;郭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医院发展和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大限度的调动全院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激发潜能,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是我院党委近年来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索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腹部污染手术术中和术后用吸氧疗法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年期间240例腹部污染手术病例临床预防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情况。应用术中及术后吸氧,术中面罩吸氧,术后鼻导管吸氧法,低流量,2-5L/分,间断吸氧48小时,用心电监护仪SpO2容积描记参数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98-100%。结果:在6年时间使用这种方法,基本无一例切口感染病例。结论:用吸氧疗法可有效的预防腹部污染手术的切口感染。该方法简单、价廉,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吴云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优选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及木犀草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高压压力为4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固液比1:80。结论:超高压提取方法时间短、收率高,是一种提取一年蓬中黄酮类成分较好的方法。
作者:赵昱玮;南敏伦;于淼;方向明;吕娜;赫玉芳;赵全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应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1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踝肱指数的变化。结果: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双侧踝肱压力指数明显提高。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曲淑玲;崔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卒中注册系统,了解本地区卒中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就诊现状。方法:利用卒中注册系统,前瞻性登记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符合注册标准的1180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注册登记1180例卒中患者,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文化程度、院前延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类型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公众对卒中的急救意识差,院前延迟情况更严重,急需加强公众对卒中的认知。
作者:刘会;荣良群;魏秀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作者:王红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血管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提高药物血脑屏障透过率可将药物进行抗体修饰,本文针对这种新剂型,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制剂表面是否连接有转铁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OX26,并测定OX26浓度。
作者:赵海南;宋雨婷;邹月;刘英琦;吕明明;任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以下简称《2012版细则》出台后,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2012版细则》各项条款的设置,遵循PDCA循环原理,分成C、B、A三个层次来体现,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被应用,能推进医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深刻领会PDCA循环中计划、执行、监督、行动四个环节的内容与内涵,会在等级医院评审中起到明显作用,还会给医院质量管理带来实质效果。
作者:姜彤彤;李泳;杜钟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行介入治疗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100例患者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心脏听诊无杂音,出院前均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7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先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庆研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