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胶囊Ⅰ中丹酚酸B的含量

罗秀琴;胡安青

关键词:保元胶囊Ⅰ, 丹酚酸B, 高效液相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保元胶囊Ⅰ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ngilent 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10.28~61.68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保元胶囊Ⅰ的质量。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丁丙诺菲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慢性疼痛病人40例,平均年龄59.9岁(32岁-81岁),男24例,女16例。根据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B组22例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计量12μg,q1h,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初始计量5μg,q1h。(初2日辅以盐酸曲马多50mg口服)。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调整贴剂用量。对症处理相应并发症。记录患者应用前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VAS改善率:(VAS应用前评分-应用后评分)/应用前评分×100%。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应用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应用后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副反应:A组6例,B组3例。结论:两组实验对比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从统计数据上表明均能有效的缓解非癌症引起的疼痛,两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明显差别。但是从引起的副反应情况上看,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主要应用于非癌症所引起的长期慢性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则多用于癌性疼痛。由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属于精神2类药品,而芬太尼贴剂属于1类。从临床应用上来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手续相对简单。对药物滥用的风险较小。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粘附材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较小。应用方便。

    作者:朱建华;陈兆军;贺明伟;郎正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骶髂关节X线检查结合CT平扫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X线检查结合CT平扫在诊断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CT平扫和X线+CT联合扫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结合CT平扫对于关节病变、低程度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单独X线检查或CT平扫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X线检查结合CT平扫有助于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对于开展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家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理论与实践结合,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

    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方法: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PPT演讲大赛等多种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理念应用于药事管理的课堂教学中。结果: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并掌握了药事管理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这种新型的课堂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邢爽;朱虹;刘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起效快、用药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苏俊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统计学方法在龙江医派研究中的应用

    龙江医派是我国北疆新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龙江医药学的特色标志和文化品牌。本文对近几年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龙江医派研究的现状予以综述,并对这些方法在使用中的各自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开拓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新视野。

    作者:陈婷婷;韩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49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MP-IgM抗体的阳性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转归等临床资料,比较MP-IgM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MP-IgM阳性率(60.4%)较普通手足口病组高(40.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21.903,P<0.001)。2期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MP-IgM阳性组中热程大于3天、呼吸增快、心率增快的比例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P均<0.05)。3期患儿MP-IgM阳性组中热程大于3天、心率增快的比例亦高于MP-IgM阴性组(P均<0.05)。结论: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血清MP-IgM抗体的阳性率较普通手足口病高,MP感染可能加重手足口病的病情。

    作者:黄国强;莫婉青;李锐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胶囊Ⅰ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保元胶囊Ⅰ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ngilent 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10.28~61.68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保元胶囊Ⅰ的质量。

    作者:罗秀琴;胡安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2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1-2012年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动态复查头颅CT情况及时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玉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8例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措施,为减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节护理减轻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的损伤。结果:通过加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心理、饮食、阴道的冲洗用药和会阴部的细节护理,3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放射治疗,阴道黏膜损伤1级32例,2级6例,无3级、4级损伤。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程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渗透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医院发展和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大限度的调动全院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激发潜能,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是我院党委近年来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索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2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1.9%,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3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脑疝、再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32例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老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肿瘤,多数患者术前即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术后一般需要禁食,术后若过早进食则容易引起吻合口瘘,术后禁食期间若单纯通过常规补液支持或肠外营养难于提供足够的能量并增加了患者机体负担,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分析我院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肠外营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因素,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应加强中药材选用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常乙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8月参加国家出资组织乳腺癌筛查的新沂市三万名农村妇女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再对其筛查出来的663名行乳腺X线摄影,参照BI-RADS[注]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疾病的诊断终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663名筛查者中,3类272人,4类56人,其中可疑乳腺癌4B类及以上18人,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占总筛查人数0.43‰,包括导管原位癌、非典型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各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临床分期1例原位癌,6例Ⅰ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Ⅰ期及之前早期乳腺癌占53.8%(7/13)。结论:通过彩超初步筛查进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农村女性乳腺癌,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机会。

    作者:陈婉秋;陈晓凤;钱监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直肠下段宽基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直肠下段宽基息肉的疗效。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下段宽基息肉患者42例共50枚,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内镜套扎组和内镜电切组,每组21例。结果:内镜套扎组21例,手术成功率100%。无穿孔发生。内镜电切组21例,电切成功率为95.0%,切除后1例疑穿孔发生而转外科手术。两组在手术成功率,脱落及切除情况及穿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肠镜复查,套扎术治疗患者术后26枚息肉完全脱落,可见瘢痕组织,未做特殊处理。内镜电切组4枚息肉出血,出血率17.39%,予高频电灼及喷洒孟氏液止血。出血情况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龙圈套扎直肠宽基息肉是操作简单,术前后无须特殊处理,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方法,脱落后创面较小,患者基本无痛苦。

    作者:陈健;李明;严衍伟;甘少光;黄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骨折延缓愈合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在治疗骨折延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中随机选取60例骨折延缓愈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牵引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中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90%,西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73%,观察组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治疗骨折延愈合治疗效果好,愈合率高,科学、安全,副作用小,经济实惠,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建议临床优先推广使用。

    作者: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施行的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继发性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别占64.7%、26.5%、5.88%。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面部钳印、面部破皮和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7.6%、2.94%和4.41%,无头皮血肿、头颅骨折、面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以会阴侧切口延裂常见,发生率为29.4%,无严重会阴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创伤小,产妇接受度高,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戴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早期预测分析36例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的早期预测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有价值的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的早期特征性指标,对脑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3岁、发热超过3d且热峰逐渐升高、精神软弱、呕吐、肢体抖动及惊跳分别为HFMD合并脑膜炎的6项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精神软弱与HFMD合并脑膜炎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早期预测分析对于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患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有效阻止患儿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苗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