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新红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初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组的MAP、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初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康琳;李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临床规范化用药指导下,急性中毒、成瘾、呼吸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成为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镇痛药物之一。文章回顾了吗啡的研究历程;论述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发展;后以比较典型的强阿片类镇痛药和弱阿片类镇痛药为例,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揭示了阿片类镇痛药的强效镇痛效果。对未来新药研制和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作者:闫冠韫;吴延丽;程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时患者感疼痛及反应程度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2例门诊行粉针剂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6例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观察组;496例用灭菌用水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疼痛及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朱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小儿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48例小儿肺结核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加强肺结核患儿的心理、症状、并发症、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丽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方法: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PPT演讲大赛等多种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理念应用于药事管理的课堂教学中。结果: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并掌握了药事管理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这种新型的课堂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邢爽;朱虹;刘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作者:李占英;程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用经腹超声常规扫查法,检查分析子宫肌瘤病灶部位大小、回声特点及血流供应情况。结果: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本院检查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病例42例,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型10例,中等回声型8例,低回声型14例及混合回声型10例;按部位分肌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4例,多部位及特殊部位肌瘤共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方便准确、安全可靠,仔细分析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徐德花;葛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起效快、用药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苏俊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进行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肌酸肌酶(CK),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K值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的CK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变化值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肌力提高≥2级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肌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轶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四手操作。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情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100例患者均对四手操作中的治疗结果工作表示满意,表示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舒适、轻松,未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满意率为100.0%。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患者的掌握率达到98.0%,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中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治疗过程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
作者:陈叶俊;余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在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对来我院检查的,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19例,其中有4例乳腺纤维瘤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误诊率12.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全面分析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率,但仍有局限性。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措施,为减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节护理减轻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的损伤。结果:通过加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心理、饮食、阴道的冲洗用药和会阴部的细节护理,3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放射治疗,阴道黏膜损伤1级32例,2级6例,无3级、4级损伤。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程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干预,58例患者3例死亡,1例继发迟发性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症,其余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3.1%。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正确、及时、有效地使用解毒药物,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观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3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680例报告中涉及37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50.84%),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18.0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33.65%),一般不良反应报告高(85.31%)。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作者:林新文;姚金成;陈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OD、VIP、TNF-α和Le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测定了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60例正常儿的血清SOD、VIP、TNF-α和Le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OD和VIP水平较之60例正常儿明显降低(tSOD=3.018,tVIP=3.146,P均<0.01),而血清TNF-α和Lep水平明显增高(tTNF-α=4.637,P<0.001,tLep=3.261,P<0.01)。在治疗后,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OD和VIP水平恢复至正常,较之正常儿无明显的差异(tSOD=1.586,tVIP=1.563,P均>0.05),而血清TNF-α和Lep水平明显降低,但相较之正常儿增高(tTNF-α=2.103,tLep=2.243,Pall<0.05)。结论:SOD和VIP水平的测定是诊断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良好指标,而且在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后,可以进行随访和疗效的考核。
作者:周剑昕;赵若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癌性疼痛患者应用鞘内镇痛泵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0例癌性疼痛患者,将其鞘内放置特殊导管并与体外全自动输注泵连接,通过此系统向病人体内输注镇痛药物,并给于相应的护理,达到镇痛目的。结果:患者疼痛评分治疗前为7-10分,治疗后评分为1-3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鞘内镇痛泵并给于相应的护理,病人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庄丽;张冠婕;范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科脑梗死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科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根据管理因素、患者疾病的特点、病人自身的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制订安全防护的措施,规范老年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结果:拓宽护理管理者对老年病区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保证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结论:在老年科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头异常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乳头异常产妇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产前宣教、心理护理、异常乳头护理和乳头的纠正。结果:60例乳头异常不能母乳喂养者,经过积极护理后婴儿全部实现成功吸允,吸允达100%。乳头皲裂14例,经及时处理后2~5d痊愈。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乳头异常的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杨晓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腹外疝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志、药物、穴位按摩以及食疗调护等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腹外疝患者术后的不适,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减轻病痛,与一般护理中西结合,显著提升临床护理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