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8月参加国家出资组织乳腺癌筛查的新沂市三万名农村妇女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再对其筛查出来的663名行乳腺X线摄影,参照BI-RADS[注]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疾病的诊断终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663名筛查者中,3类272人,4类56人,其中可疑乳腺癌4B类及以上18人,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占总筛查人数0.43‰,包括导管原位癌、非典型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各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临床分期1例原位癌,6例Ⅰ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Ⅰ期及之前早期乳腺癌占53.8%(7/13)。结论:通过彩超初步筛查进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农村女性乳腺癌,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机会。
作者:陈婉秋;陈晓凤;钱监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集儿童免疫接种与儿童保健于一体,同时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护士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运用儿科、医学美学理论、儿童保健及计划免疫特点论述了计划免疫科护士的形象。
作者:倪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国家及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飞雪;汪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德安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以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在平喘、抗炎、化疾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具有疗效显著,病人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作者:李占英;程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社会及家庭支持,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KDQOL-SFTM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前后的KDQOL-SFT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EN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治疗的ERCP组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与疾病相关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ERCP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病情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快于对照组,近远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非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有效的手段。
作者:严明;赵家泉;李俊;李全鹏;蒋国斌;缪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的优势。方法:选择50例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给予窄种植体修复,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给予常规种植体修复的上颌切牙缺失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种植总成功率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的90%(4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种植修复咬合满意度、美观满意度及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6%、96%、94%,均高于对照组的86%、88%、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较常规种植体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江源;易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以农民为主体,是由政府组织、引导以及扶持,参合者即农民遵循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体以及个人多方筹集医疗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1]。党的《十二五规划刚要》中第八篇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可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回顾了新农合的政策变迁以及新农合制度从试点到成熟的过程,旨在为我们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完善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胡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氧合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胁/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慢性疼痛病人40例,平均年龄59.9岁(32岁-81岁),男24例,女16例。根据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和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B组22例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计量12μg,q1h,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初始计量5μg,q1h。(初2日辅以盐酸曲马多50mg口服)。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调整贴剂用量。对症处理相应并发症。记录患者应用前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VAS改善率:(VAS应用前评分-应用后评分)/应用前评分×100%。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应用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应用后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副反应:A组6例,B组3例。结论:两组实验对比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从统计数据上表明均能有效的缓解非癌症引起的疼痛,两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明显差别。但是从引起的副反应情况上看,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主要应用于非癌症所引起的长期慢性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则多用于癌性疼痛。由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属于精神2类药品,而芬太尼贴剂属于1类。从临床应用上来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手续相对简单。对药物滥用的风险较小。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粘附材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较小。应用方便。
作者:朱建华;陈兆军;贺明伟;郎正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通过介绍1例COPD患者在应用多索茶碱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结合相关资料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分析多索茶碱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多索茶碱应用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故在临床应用中临床药师的及时干预能够大程度地减少药源性伤害。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工作,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红;刘小平;吕炳义;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异位妊娠微创手术人性化护理的效价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2012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微创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黄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微调五号方(WD-5)或WD-5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IL-2和IFN-α2b)对中晚期肾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中晚期肾癌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WD-5+生物反应调节剂)及对照组(单纯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大小、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治疗毒副反应。结果:WD-5+生物反应调节剂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的毒副反应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结论:WD-5联合IL-2和IFN-α2b治疗中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可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治疗毒副反应减轻。
作者:张辰岑;尤建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初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组的MAP、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初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康琳;李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在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对来我院检查的,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19例,其中有4例乳腺纤维瘤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误诊率12.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全面分析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率,但仍有局限性。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施行的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继发性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别占64.7%、26.5%、5.88%。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面部钳印、面部破皮和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7.6%、2.94%和4.41%,无头皮血肿、头颅骨折、面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以会阴侧切口延裂常见,发生率为29.4%,无严重会阴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创伤小,产妇接受度高,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戴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用经腹超声常规扫查法,检查分析子宫肌瘤病灶部位大小、回声特点及血流供应情况。结果: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本院检查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病例42例,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型10例,中等回声型8例,低回声型14例及混合回声型10例;按部位分肌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4例,多部位及特殊部位肌瘤共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方便准确、安全可靠,仔细分析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徐德花;葛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措施,为减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节护理减轻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的损伤。结果:通过加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心理、饮食、阴道的冲洗用药和会阴部的细节护理,3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放射治疗,阴道黏膜损伤1级32例,2级6例,无3级、4级损伤。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程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一系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为97.1%,远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相比,在总体生存质量及其生理、心理、社会、治疗4个维度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