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小儿肺结核的护理

尹丽芹

关键词:小儿肺结核,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小儿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48例小儿肺结核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加强肺结核患儿的心理、症状、并发症、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额叶脑挫裂伤2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1-2012年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动态复查头颅CT情况及时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玉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危重症患者对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治疗骨关节炎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变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它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畸形)的中老年常见疾病。我们所说的骨刺、骨质增生、罗圈腿、颈椎病、髌骨软化、腰椎病,比如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间盘突出都属于骨关节炎的范畴[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关节炎在全球50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为50%,在5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80%。据美国有关机构的统计,骨关节炎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后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位疾病,美国用于骨关节炎的医疗费及带来的工作损失达650亿美元。鉴于此,WHO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并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骨关节炎日”。由于发病率高,各国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费用惊人。

    作者:梁士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口径胃管的临床应用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鼻饲时临床采用小口径胃管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须机械通气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用小口径(10号)胃管,置管长度为发迹到剑突的距离再延长10至15㎝。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普通(18号)胃管,常规方法留置。两组均采用鼻饲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鼻饲喂养,皆给予常规鼻饲护理措施,两组间鼻饲量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患者鼻饲适应状况,比较机械通气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16%,且实验者患者对鼻饲的适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用小口径胃管进行鼻饲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对机械通气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萍;姜文彬;任常洁;李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弥漫性肺泡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诱导化疗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的诊治体会,提高对APL并发DAH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APL患者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化疗后并发DAH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结果:该患者在ATRA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双肺湿性啰音、低氧血症,X线胸片示弥漫性浸润影,诊断DAH,立即给予激素、高流量吸氧及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DAH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少见却易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方方;何斌;姜扬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理论与实践结合,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

    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创设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方法: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PPT演讲大赛等多种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理念应用于药事管理的课堂教学中。结果:药事管理自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并掌握了药事管理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这种新型的课堂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邢爽;朱虹;刘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URP手术治疗5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室配合护理体会

    目的:临床实践研究在TURP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手术室配合护理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将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手术室实施的53例TURP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实证研究方式探讨手术室配合护理对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经手术室配合护理后TURP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疾病;IPSS评分为(6.6±0.3)分。结论:在实施TUPR手术时进行积极手术室配合护理,护理人员在充分准备情况下预见性的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大限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率,促使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32例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细胞减少134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及实验室检查考察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34例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理化及药物因素、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几个方面,极少数患者病因未明确。结论:探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对指导临床开展更为有效治疗具重要意义。

    作者:张子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调3号方治疗治疗肝癌TACE术后腹痛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它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全球年发病率74.8万,死亡69.6万,死亡发病比接近0.9。而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死亡者也占全球死亡的50%,在肿瘤相关死因中位居第二,已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HCC发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失去手术机会,而TACE术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TACE术后患者出现栓塞综合症常会使患者对治疗心生恐惧,导致治疗延误。栓塞综合症主要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其中以腹痛产生的治疗恐惧尤为明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对出现术后腹痛的106例次患者给予西药止痛及西药止痛药联合微调3号方,对两组病例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者:郑炜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57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认为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预防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密切观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颖;何书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早期预测分析36例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的早期预测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有价值的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的早期特征性指标,对脑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3岁、发热超过3d且热峰逐渐升高、精神软弱、呕吐、肢体抖动及惊跳分别为HFMD合并脑膜炎的6项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精神软弱与HFMD合并脑膜炎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早期预测分析对于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患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有效阻止患儿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苗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和ICU小儿重症肺炎患儿65例,根据病原学检测分为两组:细菌性肺炎组34例,非细菌性肺炎组32例,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无感染的健康儿童37例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检验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性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细菌感染的标志物,是区别小儿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的灵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朱峰;姜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佳手术时机。方法:按照手术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LC和延期LC组。早期LC组在明确诊断后的48 h内实施LC治疗,术后采用抗炎抑酶制酸治疗;延期LC组先经6~14 d抗炎抑酶制酸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出院调整8~12周,待炎症消退、病情稳定后再次入院实施LC。结果:延期L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早期LC组,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胰腺炎复发率及术后3d、6d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LC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仁根;查文章;周勇;单湘湘;周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减轻肌注疼痛的效果及分析

    目的:观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时患者感疼痛及反应程度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92例门诊行粉针剂注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6例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观察组;496例用灭菌用水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疼痛及反应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粉针剂行肌肉注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朱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25(OH)D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与乙肝病毒(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21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2例。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ELD值、生存情况及血清25(OH)D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3个月内有5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7.10%;MELD值与25(OH)D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反向相关(r=-0.558)。死亡患者25(OH)D水平值显著低于存活患者体内25(OH)D水平(P<0.05),生存分析发现基线期25(OH)D水平越低,其生存率越低,生存时间就越短(P<0.05)。结论:随着乙肝病毒感染造成肝功能逐渐下降,血清25(OH)D水平也逐渐降低,低水平的25(OH)D水平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范金海;卓海燕;陈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渗透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医院发展和医疗工作的全过程,大限度的调动全院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激发潜能,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是我院党委近年来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索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氧驱雾化吸入氨溴索和沙丁胺醇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德安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以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在平喘、抗炎、化疾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氧驱雾化吸入具有疗效显著,病人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