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在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

钟红英

关键词:腹外疝, 中医护理,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腹外疝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志、药物、穴位按摩以及食疗调护等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腹外疝患者术后的不适,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减轻病痛,与一般护理中西结合,显著提升临床护理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氧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在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治疗中对肺功能和全身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胶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为期8周的常规止咳、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患儿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氧替特罗粉吸入剂(舒利迭)和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为期8周,单次剂量50/250mg每日两次。桉柠蒎肠溶软胶囊>5岁的患儿每次1粒,每日3次。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IL-6 IL-8 IL-17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1浓度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 IL-8 IL-17的水平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 FEV1 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墨汁测试法结果显示;气管纤毛运动、粘液移动速度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吸入沙美特罗/氧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IL-6 IL-8 IL-17的水平,减轻气道炎性细胞侵润。促进呼吸道腺体稀薄分泌分泌物的产生,利于粘液排除。

    作者:赵娟;臧洁;郭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起效快、用药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苏俊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干预,58例患者3例死亡,1例继发迟发性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症,其余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3.1%。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正确、及时、有效地使用解毒药物,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老年晚期食管癌随机分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和单放组。2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GTV50~60Gy/25~30次。联合放疗组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850mg/m2,2次/d,周一至周五,直至放疗结束。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CR+PR)为90%,单放组总有效率为7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中手足综合征、腹泻、口腔黏膜炎高于单放组,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洁;郭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32例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对胱抑素C升高患者行PCI术治疗时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胱抑素C(CysC)升高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62例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CysC升高+等渗对比剂组+替米沙坦)32例,对照组(CysC升高+等渗对比剂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C、β2-微球蛋白(β2-M)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下降(P<0.05);两组CIN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PCI术前胱抑素C升高患者,在采用等渗对比剂基础上术前口服替米沙坦可进一步减轻肾功能损害。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IL-6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IL-6浓度分别为175.91±25.76、138.02±18.23、125.16±20.61,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患者的193.61±16.72、174.91±18.30、160.03±12.05(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的TNF-α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有30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18.20±4.65)d,对照组有17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22.45±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好和死亡人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大程度保护神经元。

    作者:盖广超;孟伟;孙来生;黄企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在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腹外疝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志、药物、穴位按摩以及食疗调护等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腹外疝患者术后的不适,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减轻病痛,与一般护理中西结合,显著提升临床护理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给予人工气道建立及机械通气、氯解磷定、长托宁应用等综合救治措施后,30例基本痊愈(93.75%),其余2例患者症状向良好状态发展;实施综合救治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治疗中应掌握一定的救治措施,其中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是救治的重点。

    作者:宋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卵巢上皮性细胞癌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化疗方法,比较卵巢上皮细胞癌应用TP(紫杉醇+顺铂)方案和PC(顺铂+环磷酰胺)方案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卵巢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TP方案,对照组24例采用PC方案。两组患者行卵巢癌分期手术或较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化疗次数在5个疗程。结果:TP方案总有效率79.2%,PC方案总有效率5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紫杉醇+顺铂)疗效优于PC(顺铂+环磷酰胺)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煜;刘永利;曹振朗;刘太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2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1-2012年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动态复查头颅CT情况及时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玉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CA在等级医院复核评审中的应用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以下简称《2012版细则》出台后,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2012版细则》各项条款的设置,遵循PDCA循环原理,分成C、B、A三个层次来体现,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被应用,能推进医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深刻领会PDCA循环中计划、执行、监督、行动四个环节的内容与内涵,会在等级医院评审中起到明显作用,还会给医院质量管理带来实质效果。

    作者:姜彤彤;李泳;杜钟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危重症患者对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危重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2例重症监护室行CBP治疗的患者,不同时间段取血,并检测血清过氧脂质(LPO)与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行APACHEIII的评分。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LPO升高,GSH-Px降低;在CBP的不同时间段治疗后,APACHEIII评分有着明显改善;LPO、GSH-Px与APACHEIII的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CBP可改善患者氧化抗氧化紊乱,从而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而LPO及GSH-Px是检测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可作为判断预后与CBP停止的时机起到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丽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在小儿佝偻病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小儿末梢血应用NBAP 试剂盒测定BALP。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 BALP<200的儿童中未出现1例佝偻病患者,而BALP>300的儿童中佝偻病的诊断率高达42.6%。结论:骨碱性磷酸酶有助于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期间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进行单纯放疗治疗,直线加速器在颅外远距离照射,每周5d放射治疗,每次放射是为2~3 Gy,放疗5-7周,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同对照组,采用每次放疗前的1~2 h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5 d,连服5-7周,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治疗结束后采用WHO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评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随访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临床疗效为83.33%,对照组为50%,观察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6,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6.67%,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46.67%,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优于术后单纯放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浩峰;李春丽;任年军;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SBH在早期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足下垂发生率中的运用

    探讨通过运用PSBH的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发生足下垂的情况。方法:我科从2014年4月开始对脑卒中患者施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选2013年11月至3月入院的3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入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由科室3名高年资的护士介入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从第二周起对踝关节的跖曲和背曲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

    作者:彭小英;林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冠心病患者的CTA的完整资料。对原始数据进行钙化积分的结果分析,表面成像(SSD)、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CT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所有患者CTA检查冠状动脉都能获得良好的三维重建,主干及其重要分支均清晰显示,208节段冠脉血管中191节段(92.5%)获得良好显影。208节段冠脉血管中发现钙化病变161节段,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壁的斑块,冠脉狭窄并能初步评价斑块性质。结论:在良好的心率控制的前提下,联合钙化积分评价和SSD、VR、MIP、CP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获得理想的冠脉图像,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初步评价斑块性质,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因素,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应加强中药材选用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常乙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