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郭卿
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小儿末梢血应用NBAP 试剂盒测定BALP。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 BALP<200的儿童中未出现1例佝偻病患者,而BALP>300的儿童中佝偻病的诊断率高达42.6%。结论:骨碱性磷酸酶有助于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上前牙缺失患者78例共100个牙位,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种植单冠修复。实验组应用氧化锆基台,对照组应用钛基台,上部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冠修复12个月后记录两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瓷冠对患者口腔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优于钛基台,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郭宏亮;牛文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后遗症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长期预后来看,观察组治疗后后遗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柴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作者:李占英;程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氧合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胁/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四手操作。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情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100例患者均对四手操作中的治疗结果工作表示满意,表示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舒适、轻松,未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满意率为100.0%。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患者的掌握率达到98.0%,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中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治疗过程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
作者:陈叶俊;余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应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1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踝肱指数的变化。结果: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双侧踝肱压力指数明显提高。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曲淑玲;崔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监测下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并在用药前、用药后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护理。结果: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治疗期间均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未发生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及积极的护理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媛;周蓉芝;徐冬梅;王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措施,为减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节护理减轻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的损伤。结果:通过加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心理、饮食、阴道的冲洗用药和会阴部的细节护理,3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放射治疗,阴道黏膜损伤1级32例,2级6例,无3级、4级损伤。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的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阴道面膜损伤程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起效快、用药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苏俊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行介入治疗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100例患者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心脏听诊无杂音,出院前均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7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先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庆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施行的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继发性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别占64.7%、26.5%、5.88%。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面部钳印、面部破皮和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7.6%、2.94%和4.41%,无头皮血肿、头颅骨折、面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以会阴侧切口延裂常见,发生率为29.4%,无严重会阴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熟练掌握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创伤小,产妇接受度高,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戴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作者:王敏;范西惠;丁岩兵;练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作者:王红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卒中注册系统,了解本地区卒中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就诊现状。方法:利用卒中注册系统,前瞻性登记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符合注册标准的1180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注册登记1180例卒中患者,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文化程度、院前延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类型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公众对卒中的急救意识差,院前延迟情况更严重,急需加强公众对卒中的认知。
作者:刘会;荣良群;魏秀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一系列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满意率为97.1%,远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相比,在总体生存质量及其生理、心理、社会、治疗4个维度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1-2012年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动态复查头颅CT情况及时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玉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在治疗骨折延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中随机选取60例骨折延缓愈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牵引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中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90%,西药治疗小组的总有效率为73%,观察组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治疗骨折延愈合治疗效果好,愈合率高,科学、安全,副作用小,经济实惠,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建议临床优先推广使用。
作者: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使用PDCA的方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中心建档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干预组应用PDCA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干预期为1年。结果:干预组血糖血压的达标率明显提高,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减缓疾病的进展,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影响平喘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方法:收集宿州市2013年平喘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汇总分析。结果:99例平喘类药物ADR中以胃肠道反应多(57.94%),且茶碱类药物较易发生药物配伍反应。结论:应加强平喘类药物临床用药时的血药浓度监测,及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安全性。
作者:郭秀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